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15,分41頁顯示  上一頁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法無我智
苦空無我
苦空無常無我
俗我
真我
倒我
神我
十六神我
神我外道
常樂我凈
假我
唯蘊無我心
無我
無我印
無我想
法無我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二無我智)
苦空無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有漏果報四相之三??嗫杖缟稀o我者,有漏果報中無我之實體,無我所有物之實體也。
苦空無常無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是即有漏果報之四相,謂之苦諦四行相??嗫諢o常無我者舊譯。新譯謂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論二十六曰:「苦圣諦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緣故非常,逼迫性故苦,違我所見故空,違我見故非我?!褂^無量壽經(jīng)曰:「八種清風(fēng),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大乘義章三曰:「逼惱名苦,苦法遷流,說為無常。苦非我所,故名為空??喾俏殷w,名為無我?!?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苦是說短暫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無量諸苦;空即緣起性空,緣起是說世間諸法眾緣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說眾緣和合的諸法,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無常即諸行無常,是說世間諸法都是變化不停,生滅不斷的,沒有常住不變的個體;無我即諸法無我,是明五蘊假合的人身,沒有真實不變的我體可得。
俗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對真我而言,又云假我。佛者于五蘊之假者順世俗之法而稱為我,謂之俗我。真我又云實我。外道凡夫所執(zhí)之妄我也。佛者排妄我,不撥俗我。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假我,亦即凡夫所執(zhí)著的妄我。
真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對外道凡夫之妄我,謂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自在,是真實之我故也。大藏法數(shù)十二曰:「我者自在無礙之謂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于五蘊身強立主宰執(zhí)之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稱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埂居帧繉Ψ鸾讨孜遥醇傥遥?,謂外道凡夫所執(zhí)之實我云真我。俱舍論三十曰:「故佛說正法,如牝虎銜子。執(zhí)真我為有,則為見牙傷。撥俗我為無,便壞善業(yè)子?!?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真正的我。凡夫執(zhí)著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倒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我無實體,思有我者,為顛倒之妄見,故云倒我。四顛倒之一。釋門歸敬儀中曰:「凡懷遵承倒我,我我因循,何由得覺?」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四顛倒之一。(參見:四顛倒)
神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外道所執(zhí)之實我也。我體常實而為靈妙不思議,稱為神我。數(shù)論外道二十五諦之第二十五,稱為神我諦Purus!a,又曰A^tman。以思為體。遠離二十三諦而以神我獨尊為涅槃。唯識述記一末曰:「金七十論。神我以思為體?!蛊渌磺兄獾?,有自我、他我、即蘊、離蘊等差別,而要之于諸種之法,皆妄執(zhí)神我也。故佛說三法印中諸法無我印印定內(nèi)外之二教。
【三藏法數(shù)】
神我即第八識也。外道執(zhí)神我能生諸法,常住不壞,計為涅槃。是二十五諦之主也。(第八識,即藏識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十六神我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十六知(參見:同。見十六知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十六知見)
神我外道
【佛學(xué)大辭典】
(流派)十種外道之一。如數(shù)論,勝論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萬有之外道也。見行事鈔下四之二。
常樂我凈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涅槃之功德也。(參見:涅槃)。又凡夫之四顛倒也。(參見:四倒)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即涅槃之四德。(參見:四德)2。即凡夫之四顛倒。(參見:四倒)
涅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新譯曰波利昵縛喃Parinirva%n!a。譯為圓寂。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wěn)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yè)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wěn)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此中單譯滅為正翻。他皆為義翻。肇師之涅槃無明論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無為,亦名度。無為者,取于虛無寂寞妙滅絕于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鼓鶚勑x上曰:「既可得翻,且舉十家:一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圣,翻為滅。二莊嚴(yán)大斌,翻為寂滅。三白馬愛,翻為秘藏。四長干影,翻為安樂。五定林柔,翻為無累解脫。六大宗昌,翻為解脫。七梁武,翻為不生。八肇論,云無為亦云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一義。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勾蟪肆x章十八曰:「外國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名之為滅。」涅槃經(jīng)四曰:「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箞A覺經(jīng)曰:「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官t首心經(jīng)略疏曰:「涅槃,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咕闵嵴摱脑唬骸竿ㄟ_言唯自見道,是證圓寂初加行故?!刮ㄗR述記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縛喃。波利者,圓也。昵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云涅槃,音訛略也。今或順古亦云涅槃。」華嚴(yán)大疏五十二曰:「譯名涅槃,正名為滅。取其義類,乃有多方??傄粤x翻稱為圓寂。以義充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譯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shù)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者自內(nèi)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馀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語佛源】
涅槃,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驈蔫笳Z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改鶚劇故欠鸺倚拮C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說,「涅槃」就是經(jīng)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脫生死輪回,入于「不生不滅」。如《涅槃經(jīng)》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槃?!褂秩纭?a target='_blank'>魏書·釋老志》所說:「涅槃譯云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购蠓Q僧人逝世為涅槃、圓寂。在文學(xué)中運用如郭沫若賦有長詩《鳳凰涅槃》,借用佛語「涅槃」,謂鳳凰經(jīng)過烈火的鍛煉而獲得新生。又如徐遲《火中的鳳凰》謂:「這是一只火中的鳳凰,一只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諸眾生,厭生死苦,修習(xí)梵行,斷諸煩惱,證大涅槃,故違煩惱之惑也。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即如來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四倒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四種顛倒之妄見也。此有二種:一于生死之無常無樂無我無凈,而執(zhí)常樂我凈,為凡夫四倒。一于涅槃之常樂我凈,而執(zhí)無常無樂無我無凈,為二乘四倒。初云有為之四倒,后云無為之四倒。斷有為之四倒為二乘,斷有無為之八倒為菩薩。見大乘義章五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四顛倒)
四德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體,恒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又隨緣化用常不絕,名之為常。二樂德,涅槃之體,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又運用自在,所為適心,名之為樂。三我德,解我有二種:一就體自實名為我,如涅槃經(jīng)哀嘆品中所謂:「若法是實是真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為我。」二就用自在名為我,如涅槃經(jīng)高貴德王品所謂:「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為大我。云何名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為我?!梗?參見:八自在))。四凈德,涅槃之體解脫一切之垢染,名之為凈,又隨化處緣而不污,名之為凈(大乘義章十八)。法華玄義四曰:「破二十五有煩惱名凈,破二十五有業(yè)名我,不受二十五有報為樂,無二十五有生死名常,常樂我凈名為佛性顯?!拐f此常樂我凈,為涅槃經(jīng)一部之所詮,故涅槃經(jīng)謂之談常教。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種德,即常、樂、我、凈。常者,涅槃之體,恒常不變,沒有生滅;樂者,涅槃之體,永遠寂滅、安閒、受用、無絲毫的煩惱;我者,涅槃之體,得大自在,沒有絲毫的束縛;凈者,涅槃之體,解脫一切的垢染,非常清凈。
假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蘊之假和合者。外道凡夫妄執(zhí)之為實我,悟道之圣者了達為因緣生之假我。假我為因緣生,與兔角龜毛之都無不同。若撥無此假我,即為惡取空之邪見。經(jīng)中諸賢圣之自稱我者,皆但就假我而言,即如如是我聞,又我此土安穩(wěn)。我說即是空,皆從人法假立為我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指五蘊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這種假我誤認(rèn)為實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徹底的明白這個我乃是因緣所生的假我。
唯蘊無我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入聲聞乘修四諦觀法,了悟唯有五蘊之法而無人我實體之住心也。
無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Ana%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為我,于人身執(zhí)有此,謂之人我,于法執(zhí)有此,謂之法我,于自己執(zhí)有此,謂之自我,于他執(zhí)有此,謂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蘊之假和合,無常一之我體,法者總為因緣生,亦無常一之我體,既無人我,無法我,則無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畢竟無有我,是究竟之真理也。金剛經(jīng)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故亟?jīng)論一曰:「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勾蟪肆x章二曰:「法無性實,故曰無我?!雇唬骸缚喾俏殷w,故名為無我?!咕闵峁庥浂唬骸高`我見故非我?!褂衷唬骸阜亲栽诠史俏?。」又曰:「即蘊自體非我故非我,如言即舍非人?!怪褂^七曰:「為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我在何處?頭足支節(jié),一一諦觀,了不見我。何處有人及以眾生?眾生業(yè)力機關(guān),假為空聚。從眾緣生,無有宰主,如宿空亭。」原人論曰:「形骸之色,思慮之心,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xù)無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覺之,執(zhí)之為我。寶此我故,即起貪瞋癡等三毒。三毒擊意,發(fā)動身口,造一切業(yè)?!?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無有實我。2。忘卻自己。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無我者,有漏之果報中,無我之實體也。又曰非我,我之意義,謂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為我。
一、人我 于人身有此執(zhí),曰人我。
二、法我 于法有此執(zhí),曰法我。
三、自我 于自己有此執(zhí),曰自我。
四、他我 于他有此執(zhí),曰他我。
然此四我,實為無我。
一、人無我 人身為五蘊之假和合,無常一之我體,故人無我。
二、法無我 法為因緣而生,無常一之我體,故法無我。
三、自無我 自亦屬人,既人無我,則自無我,亦無待言。
四、他無我 他者于他為自,既自無我,則他無我,亦無待言。
是故我不可得,畢竟無我也。
無我印
【佛學(xué)大辭典】
(印相)三法印之一。凡愚妄于色身假合上固執(zhí)常一之我,作種種之妄業(yè),佛為破其妄計,說無我之理,此理決定而不可違越,又為證異于外說之印契,故云無我印。(參見:三法印)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諸法無我印,為三法印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有,虛假不實,本無有我。眾生不了,于一切法強立主宰,執(zhí)之為我;是故佛說無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無我印。
三法印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切之小乘經(jīng),以三法印印之,證其為佛說,大乘經(jīng)以一實相印印之,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一、諸行無常印,行有遷流之義,謂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滅而無常也。是為諸行無常印。二、諸法無我印,行之名局于有為法,法之名。通于無為法。言一切有為無為諸法中無有我之實體。是諸法無我印也。三、涅槃寂靜印,言涅槃之法。滅一切生死之苦而為無為寂靜。是涅槃寂靜印也。智度論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中略)摩訶衍中說諸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玄義八曰:「釋論云:諸小乘經(jīng),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法印即魔說。大乘經(jīng)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名了義經(jīng),能得大道,若無實相印,即是魔說?!?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xiàn)在起了變異,現(xiàn)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華玄義)
釋論云:諸小乘經(jīng),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說,即是佛說;若無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說。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無常印〕,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皆是無常。眾生不了,于無常法中執(zhí)為常想,是故佛說無常,破其執(zhí)常之倒,是名無常印。
〔二、無我印〕,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有,虛假不實,本無有我。眾生不了,于一切法強立主宰,執(zhí)之為我;是故佛說無我,破其著我之倒,是名無我印。
〔三、涅槃印〕,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一切眾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業(yè),流轉(zhuǎn)三界。是故佛說涅槃之法,令其出離生死之苦,而得寂滅之樂,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無我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想之一、知一切諸法空寂而滅我想之謂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無我的思想。
【三藏法數(shù)】
謂觀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皆無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應(yīng),得滅我想,是名無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