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張我正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 【介紹】: 明河南陜州人。崇禎間集鄉(xiāng)里眾御義軍。眾潰而奮臂獨戰(zhàn)。義軍愛其勇,欲生致之。自刎死。
姜名武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陜西保德州人,字我揚。舉天啟二年武會試,授大同威遠守備。崇禎初遷大水峪游擊,筑杏山城有功,遷宣府西城參將。官至通州副總兵。十五年,從楊文岳援開封,與李自成軍激戰(zhàn),被執(zhí)死。

人物簡介

維基
許文岐(?—1643年),字我西,浙江仁和縣人。晚明政治人物。許文岐出身簪纓世家,自幼聰穎,年輕時就曾與伯父前往東林書院參加會講。于崇禎七年(1634年)中式進士,授南京兵部武庫司主事,九年升南京兵部職方司郎中。當時民變蜂起,江北混亂,許文岐輔佐尚書范景文整治軍備,深得景文倚重。崇禎十年遷黃州府知府。當其時黃州遭遇寇亂,戶口凋殘,人多逃匿,范景文原打算以「南都根本地」為由挽留許文岐,但許文岐回答說「事不避險,臣職也!」,說罷便慷慨登舟赴職。就任后,他捐出了自己的俸給制作火器,嚴守斥堠,招募丁壯,又招撫城中父老,百姓都因而感泣。不久后,賊人來犯,許文岐派人提前偵探軍情,伏兵以待,射殺敵前鋒一只虎,奪其大纛而還。又與群人聯(lián)絡各鄉(xiāng)堡,使得「賊聞不敢近」。崇禎十三年(1640年),因受到時任大學士楊嗣昌賞識,經(jīng)推薦升任為湖廣下江防道副使,駐蘄州。許守孤城兩年,屢次退敵。當其時諜報日急,大家都漸覺不可能再守城了,適奉朝廷晉升許文岐為督糧參政,客人都勸諫他離開,但許回答說「吾為天子守孤城三載矣,分當死封疆,雖危急,奈何棄之?」,堅持城守未赴任,而只讓其妻領著他的兒子和母親回鄉(xiāng)。不久,荊王府將校郝承忠串通張獻忠,次年大兵來攻,文岐親率甲士守城,齊發(fā)銃炮,殲敵甚眾。將近夜半,大雪盈尺,敵人攻破西門入城,文岐展開巷戰(zhàn),最終被執(zhí)。張獻忠聞其名聲,不殺,將其拘于后營。一同關押者有舉人奚鼎鉉等數(shù)十人。文岐見張獻忠老營大都為被掠良民,密謀策反老營,約定四月起事,以柳圈為信。計劃泄露,張獻忠查到柳圈,將文岐處斬。文岐將死,對人說:「吾所以不死者,志滅賊耳。今事不成,天也?!?,北向拜辭朝廷,又南向拜父母,含笑而死。其事經(jīng)史可法、何騰蛟上書,朝廷終追贈許文岐為太仆寺卿,并給祭葬予謚。
王調(diào)鼎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調(diào)鼎(?—1644年),字伯和,號我劬,山東萊州府濰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王調(diào)鼎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 ,獲授獻縣知縣,擒拿大盜劉大力,并重修城池,建設石塘,得當?shù)厝嗣窦漓朐诿蚂?。之后他入朝擔任禮部主事,改官吏科給事中,三年內(nèi)上奏三十多次,外調(diào)金衢嚴副使。半年后北京失陷,流賊李神勇、劉小黑等千馀人在嚴州城南黃埠嶺作亂,王調(diào)鼎招募鄉(xiāng)勇引誘流賊出嶺,用百子連珠炮擊毀對方巢穴,殺死三百多人;他上稟巡撫后,遭責備未有預先稟報而擅自動兵,被弘光朝廷調(diào)為參議,不久憂憤患病,在任內(nèi)去世。
陳我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我德,直隸蒙城縣人,同進士出身。崇禎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進士,授福清縣知縣。
唐良懿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唐良懿,號我求,南昌府新建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禮部觀政,五年授宜賓縣知縣,十年行取,十一年欽選工部虞衡司主事,十二年升營繕司郎中,十三年升任徽州府知府。十六年以黔兵騷亂徽州,與徽寧道張文輝被處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松江華亭人,字存我。崇禎末進士,授中書舍人。工文章,兼精書法。清兵陷南京,列城望風下。兵臨松江,與沈猶龍等募壯士死守。城東門破,被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存我,松江華亭人。崇禎癸未進士。
維基
李待問(?—1645年),字存我。明代書法家、政治人物。松江府華亭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進士,授中書舍人。精書法,有石刻九歌,行書可與董其昌媲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破南京,兵臨松江,李待問守東門,為清軍所俘,不屈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陜西三原人,字融我。萬歷中舉人。授聞喜知縣,慈惠撫民。崇禎中為貴州布政使。張獻忠死后,部將孫可望、李定國等南走貴州,破貴陽,欲用之。耀不肯,被殺。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在公,字未盡,號我知,桐城人,明崇禎貢生,順康間隱居,著《鬘嶺山人集》。
范礦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范礦(16世紀—1657年10月27日),字我蘧,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范礦是萬歷二十年未殿試貢士范岷匯的嗣子,生父范岷獻,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到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選授浙江山陰知縣,先后改上虞、河陽,因忤逆魏忠賢,一直無法升遷。不久轉(zhuǎn)為戶部新餉員外郎,以治理邊疆才能外任口北僉事,駕馭軍隊有方。舊制道內(nèi)的圍戶,一年可得三百銀及若干俸祿,范礦將他們交給部下;累擢河南副使、貴州屯田參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以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貴州,拒絕靖江王朱亨嘉偽詔,帶兵防御。隆武帝時,范礦升任為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總督滇黔,駐在貴陽,讓周文燦調(diào)兵。平溪有僧人查繼仁冒稱弘光帝,范礦洞悉奸計,領兵上殿,披幄打開戴巾,綁住查繼仁審訊,繼仁伏誅。永歷元年(1647年),孫可望攻入烏江,范礦監(jiān)督皮熊與副總兵楊吉三千名士兵守江,但在南山戰(zhàn)敗,前往定番,再回到貴陽。四月,苗藍二叛亂,攻佔湄潭黃平關,他派平越總兵張才平定,次月晉升為兵部尚書。孫可望派李定國到貴陽,他和皮熊、瞿昶、蔣克達、陳協(xié)宗、莫宗文于苗寨躲避;李定國兵馬沒有入城,派人告知范礦關于孫可望愿意結盟,受命南明朝廷的事。他從容地說明大義,又說:「假如孫可望背棄聯(lián)盟,又如何?」定國回應:「扶明的我會尊奉,背盟的我會殺死。」于是在新添結盟后離去。永歷二年(1648年)七月,王祥包圍貴陽,他指令武邦賢解圍;兩年后(1650年),范礦上疏論及胡執(zhí)恭矯詔的罪行,十二月時孫可望授與他行營吏部尚書職務。次年(1651年),他與陳起相到安龍拜見永歷帝;不久,在永歷六年(1652年)任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可望失勢,朝廷大臣公開彈劾其黨,范礦和方于宣、任僎、朱運久、吳中蕃、張夔龍等人被送往三法司審問,他因憂懼而去世,永歷帝表示哀悼,在永歷十二年(1658年)追贈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

人物簡介

維基
何三省(1611年—1674年),字觀我,號日唯,江西建昌府廣昌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曾祖何濤,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江西解元。何三省是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戶部觀政,授順天府儒學教授,任內(nèi)教導出色,一年內(nèi)教出三十多人;六年升任國子博士、宣府供餉,列出邊防空虛的事實。九年,他升為禮部主客司主事。其時廠、衛(wèi)橫行,前任主事被誣陷謫邊,而何三省將這些人繩之于法,廠衛(wèi)都不敢再犯。朝鮮使臣來到請求國書,朝議回絕,何三省就上疏請求寬大給予。權臣以一品考滿,在禮部賜宴,特別寫下札子呈堂,他指出大臣考滿宴拜謝之事只有嚴嵩做過,不宜依循。此事雖然作罷,但三省因此與權臣結怨。不久,他升任祠祭司郎中,因為商議姚希孟恩恤典制,被權臣白眼,在部堂查問追究。他說:「稿司出,何得累堂官!」他在任七年,以閹黨敗壞東林黨人,外補廣州督學副使,上表「試士莫如造士、造士莫如養(yǎng)士」奏疏,提出建立社學,倡議捐出俸祿興建大庠和小庠,置田書教養(yǎng)。終被權黨以夙怨彈劾去職。隆武帝繼位,起用為太仆少卿;永歷年間繼湯來賀為戶部尚書。南明滅亡,歸隱云莊,不接受清朝任命,憂憤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3—1686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廣平人,一字镕我。順治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滴蹰g累擢都察院左都御史,所建白多中時弊,官至工部尚書。研治濂洛關閩之學,躬行實踐。晚年喜讀《周易》,自謂立朝居鄉(xiāng),持己接物,皆得力于《》。
維基
冀如錫(1613年—1686年),字公冶,一字熔我,直隸永年縣冀尹固村人。進士出身。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人。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后歷任山東司員外郎、貴州司郎中。之后歷任太常寺卿,轉(zhuǎn)通政司通政使,擢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官至工部尚書。子冀棟、冀矩皆為康熙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遵度(1619年12月7日—17世紀),字式玉,號我玄,萬全都司龍門衛(wèi)籍,陜西西安府同州韓城縣人。李遵度父親務農(nóng)維生,他跟隨耕作卻不能勝任,看到鄰居讀書甚為喜歡,向父親請求就學,因此進入鄉(xiāng)學,他聰明過人,家貧缺乏紙筆就拿窗紙寫字,數(shù)年后學問大進,補為縣庠生,其后為選貢生,朝夕雖然只有一頓飯,但他能奮志揣摩,讀書馀暇時學習草書,能以左手揮灑自如;到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定鼎,他打算到順天應考,可是欠缺路費躊躇未決,晚上夢見伽藍神說:「你今科必中舉?!剐押蟾嬖V妻子,妻子脫下發(fā)簪資助他,到榜發(fā)果然中舉人,三年(1646年)聯(lián)捷進士,先在吏部觀政,后獲授德清知縣,其時流寇充斥,他就訓練義勇、完善兵甲,擒拿盜賊首領,而馀黨悉散去,為政五年訟簡刑清、地方寧靜,卻被嫉妒者中傷罷官,在家以詩文自娛,家庭和睦。
羅文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6—1691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福安人,字汝鼎,號我存。福建崇禎六年由方濟各會西班牙神父利安當傳洗入教。五年后被派遣到澳門,后往馬尼拉求學。清順治七年入多明我會。十一年,在馬尼拉升神父后回國傳教??滴跏甓山袒士死酌⑹捞崦麨橹鹘?。成為第一個中國籍天主教主教。三年后始接到委任書,當即去函羅馬教廷推辭。兩年后接到教廷傳信部及多明我會總長來函,勸其接受。但葡萄牙政府竭力阻撓中國人任主教,直至二十四年,才由意大利主教伊大仁在廣州為其祝圣。從此駐南京,巡視全國天主教教務。二十七年,曾祝圣三名中國神父。卒于南京。
廖如龍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廖如龍(1558年—?年),字虛我,四川重慶府江津縣人。戊午五月二十九日生,治《春秋》,萬歷元年癸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十六名進士。萬歷二十七年正月升戶部主事,歷戶部郎中,三十三年十二月仕至河南右參議,加升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