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0詞典 5分類詞匯 125
《國語辭典》:亡命  拼音:wáng mìng
1.改變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馀傳》:「張耳嘗亡命游外黃?!埂段倪x。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張敞亡命,坐致朱軒?!?br />2.逃亡的人?!段倪x。揚(yáng)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br />3.作奸犯科,不顧性命的人?!缎绿茣?。卷一一六。王及善傳》:「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當(dāng)初員逆倡亂,結(jié)了五個亡命,號為五狗?!?/div>
《漢語大詞典》:民戶
(1).民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汶水:“﹝ 奉高縣 ﹞西六十里有 季札兒 ?!坝惺懸凰?, 漢 末 奉高 令所立,無所述敘,標(biāo)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戶灑埽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遺矣。”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三年:“國家政法不立,豪貴恣橫,至使民戶殫盡,委輸無入?!?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七:“‘呵,你就是 韓六爺 嗎?’ 蕭隊(duì)長 譏諷地說著?!桓?,民戶就是 韓鳳岐 ?!?韓老六 哈著腰說。”
(2). 清 代戶籍的一種。《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凡戶之別,有民戶(土著者,流寓入籍者,八旗銷除旗檔者, 漢 軍出旗者,所在安置為民者,皆為民戶)、有軍戶、有匠戶?!?/div>
《國語辭典》:版圖(版圖)  拼音:bǎn tú
1.國家的戶籍和地圖。《周禮。天官。司會》「凡在書契版圖者之貳」句下漢。鄭玄。注:「版,戶籍也。圖,土地形象,田地廣狹。」
2.泛指國家疆域?!段宕菲皆挕V苁?。卷下》:「今通州既入版圖,吳越之使,可遵海而歸汴矣。」
《國語辭典》:生齒(生齒)  拼音:shēng chǐ
古時以嬰兒長出乳齒后才登入戶籍,故后用以指人口?!吨芏Y。秋官。司民》:「司民掌登萬民之?dāng)?shù),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紅樓夢》第二回:「如今生齒日繁,事務(wù)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yùn)籌謀畫者無一?!?/div>
《國語辭典》:編戶(編戶)  拼音:biān hù
古時地方官每三年審察民戶人丁數(shù)目,編排成冊,故稱編入戶口冊的人家為「編戶」。通常指平民?!痘茨献印m真》:「夫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禍猶及之,又況編戶齊民乎?」《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也稱為「編民」、「編氓」、「編人」。
《國語辭典》:書籍(書籍)  拼音:shū jí
書本冊籍的總稱?!都t樓夢》第一六回:「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副藭r有了翻譯,我就問他們應(yīng)得翻些甚么書籍?!?/div>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戶。古代以為戶籍編制的基層單位。 周 代以五家為一比,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以五家為一軌。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span id="vlddaxp" class="book">《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br />(2).指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堯 、 虞舜 五帝。史記·天官書論:“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 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 虞 、 堯 舜 也?!?br />(3).指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歷法。史記·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 太初 之元論。” 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謂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歷?!?br />(4).指傳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鄒氏 、 夾氏 五人。 何休 《〈公羊傳〉序》“傳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彥 疏:“舊云,傳春秋者非一者,謂本出 孔子 ,而《傳》五家?!眳㈤?唐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傳的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五人。后漢書·賈逵傳:“雖為古學(xué),兼通五家《穀梁》之説?!?李賢 注:“五家,謂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等,皆為《穀梁》?!?br />(6).謂五行家。后漢書·桓郁傳:“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賢 注:“此言‘五家’,即謂五行之家也?!?br />(7).指 北周 、 北齊 、 南朝 梁 、 南朝 陳 、 隋 五朝。新唐書·令狐德棻傳:“議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dāng)立。 德棻 更與秘書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 次 周 史,中書舍人 李百藥 次 齊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陳 二史,秘書監(jiān)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齡 總監(jiān)。脩撰之原,自 德棻 發(fā)之?!?br />(8).今文經(jīng)學(xué)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劉書年 《周時書分四代》:“三科之條,五家之教。三科,謂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謂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章炳麟 《訄書·正名雜義》:“夫三科五家,文質(zhì)各異?!?/div>
《國語辭典》:編管(編管)  拼音:biān guǎn
將受謫、流放的官員或罪犯加以組織、安置,令地方官吏加以管束?!端问?。卷四七三。奸臣傳。秦檜傳》:「王廷圭編管辰州,以作詩送胡銓也。」《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這婆子不合假裝姑姑,同謀不首,亦合編管鄰州?!挂卜Q為「編置」。
《國語辭典》:編氓(編氓)  拼音:biān méng
編入冊籍的民丁。指平民。參見「編戶」條?!端问贰>硭摹稹?。汪大猷傳》:「貸錢射利,隱寄田產(chǎn),害及編氓。」
《漢語大詞典》:保伍
1.古代民人五家為伍,又立保相統(tǒng)攝,因以“保伍”泛稱基層戶籍編制。 宋 曾鞏 《陳康民管勾永興等路常平制》:“勑具官某等:朕為保伍之法,寓耕戰(zhàn)之政,典農(nóng)之官屬以兼領(lǐng)。”宋史·食貨志上一:“給授桑土,潛擬井田,營造室居,使立保伍。”明史·詹兆恒傳:“時 江 北民避亂,盡走 南京 。 兆恆 慮賊諜闌入,處之城外,為嚴(yán)保伍,察非常,奸宄無所匿?!?br />2.指根據(jù)戶籍制度將居民組織起來。 宋 葉適 《役法》:“蓋昔者保伍其民而有保正副,將以兵法部勒其下?!?br />3.指編組在同一基層戶籍單位中的鄰里居民。宋史·度宗紀(jì):“﹝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經(jīng)會,私創(chuàng)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覺察,坐之?!?/div>
《漢語大詞典》:官戶
(1).犯罪者及其家屬沒入官府服役,并編入特殊戶籍,稱官戶。隋書·麥鐵杖傳:“ 陳 太建 中,﹝ 麥鐵杖 ﹞結(jié)聚為羣盜, 廣州 刺史 歐陽頠 俘之以獻(xiàn),沒為官戶,配執(zhí)御傘?!?span id="y0ukdjh" class="book">《唐律疏義·名例·官戶部曲》:“官戶隸屬司農(nóng),州縣元無戶貫?!?br />(2). 金 代為官奴婢的一種,身分較 唐 代官戶低。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 金 朝官奴婢中,原為平民籍沒入官的,隸屬宮籍,稱監(jiān)戶。原為奴婢入官府的,隸太府監(jiān),稱官戶?!?br />(3).官員的家屬及后裔。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 童貫 平 方 寇時,受富民獻(xiàn)遺。文臣曰‘上書可采’,武臣曰‘軍前有勞’,并補(bǔ)官,仍許磨勘,封贈為官戶?!?span id="qce830p" class="book">《宋史·高宗紀(jì)八》:“﹝秋﹞辛亥,詔諸州守貳考各縣丁籍,依年格收除;民間市物,官戶、勢家與編氓均科?!?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官員家屬和他們的后代,都叫官戶。形勢戶和官戶享有免役特權(quán)?!?/div>
《漢語大詞典》:奏課(奏課)
(1).把對官吏的考績上報(bào)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為 義興 太守,風(fēng)化之美,奏課為最?!?唐 韓愈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詩:“已知奏課當(dāng)徵拜,那復(fù)淹留詠白蘋?!?明 方孝孺 《祭葉夷仲主事文》:“入宰畿縣,奏課最優(yōu)。”
(2).把計(jì)簿、戶籍按規(guī)定時間報(bào)送朝廷。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三年:“ 岐 俗質(zhì)厚, 彥光 以靜鎮(zhèn)之,奏課連為天下最。” 胡三省 注:“奏課,奏計(jì)帳及輸籍也?!?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天章閣待制 許元 為 江 淮 發(fā)運(yùn)使,奏課於京師。”
《漢語大詞典》:比閭(比閭)
木名。即棕櫚。逸周書·王會:“ 白州 比閭,比閭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 孔晁 注:“ 白州 東南,蠻與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朱右曾 校釋:“愚謂比閭即‘并閭’也。《本草拾遺》云:櫚木出 安南 ,性堅(jiān),紫黑色。有花紋者名曰‘花閭’?!?br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北取㈤倿楣糯鷳艏幹苹締挝?。后因以“比閭”泛稱鄉(xiāng)里。 宋 蘇洵 《議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則老姦大猾束手請死。” 清 劉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黨之間,相效而成俗?!?/div>
《漢語大詞典》:什伍
(1).古代軍隊(duì)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稱什伍。亦泛指軍隊(duì)的基層建制。禮記·祭義:“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dá)乎軍旅矣。” 鄭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孔穎達(dá) 疏:“五人為伍,二伍為什。” 唐 柳宗元 《貞符》:“然后強(qiáng)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為曹於險(xiǎn)阻,用號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 藝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以為兵,連營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軍法。”
(2).古代戶籍編制,五家為伍,十戶為什,相聯(lián)相保。管子·立政:“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span id="5umv01h" class="book">《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司馬貞 索隱引 劉氏 云:“五家為保,十保相連?!?張守節(jié) 正義:“或?yàn)槭?,或?yàn)槲灞??!?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左雄傳》:“縣設(shè)令長,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span id="o05hoth"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五年》:“為之具田器,貸種糧,相其險(xiǎn)易,聚為室廬,聯(lián)以什伍,教以擊刺,或鄉(xiāng)為一團(tuán),里為一社?!?/div>
《國語辭典》:編民(編民)  拼音:biān mín
編入冊籍的民丁。指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