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煮豆
 
七步才
    
七步詠
  
豆萁才敏
 
豆萁煎正泣
 
豆萁篇
 
七步賦
 
七步詩成
 
萁燃
   
七步子建詩
 
子建詩成幾步

相關(guān)人物
曹丕(魏文帝)
 
曹植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44~
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昭明文選》卷六十〈行狀吊文祭文·行狀·齊竟陵文宣王行狀〉~257~
公道亞生知,照鄰幾庶。孝始人倫,忠為令德,公實(shí)體之,非毀譽(yù)所至。天才博贍,學(xué)綜該明。至若曲臺(tái)之禮,九師之易。樂分龍趙,詩析齊韓。陳農(nóng)所未究,河間所未輯。有一于此,罔不兼綜者與!昔沛獻(xiàn)訪對(duì)于云臺(tái),東平齊聲于楊史,淮南取貴于食時(shí),陳思見稱于七步,方斯蔑如也。唐·李善注引《世說》曰:「魏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簡(jiǎn)釋

七步詠:指人才思敏捷,才氣過人。唐于志寧《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p>

萁燃:喻兄弟相逼,或喻內(nèi)部不和。清黃蜜來《寄懷昌大風(fēng)》:“屐雖齒折誠(chéng)何礙,吟到其燃未免猜?!?/p>


例句

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 于志寧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

豆萁才敏俊,羽獵正崢嶸。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萬言不加點(diǎn),七步猶嫌遲。 岑參 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 李嶠

九卿領(lǐng)徐方,七步繼陳思。 李白 感時(shí)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君看將相才多少,兩首詩成七步間。 薛能 和府帥相公

黃才敏 朝代:

人物簡(jiǎn)介

維基
黃才敏(1536年—?),字爾懋,號(hào)心齋,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乙丑科進(jìn)士。禮部觀政,四十五年八月授戶部主事,隆慶三年(1569年)閏六月改禮科給事中,四年二月養(yǎng)病。十二月降建平縣丞,六年七月升霍丘知縣,卒。
《漢語大詞典》:才敏
才思敏捷。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 諸葛瞻 ﹞工書畫,彊識(shí)念, 蜀 人追思 亮 ,咸愛其才敏?!?宋 蘇舜欽 《兩浙路轉(zhuǎn)運(yùn)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 王 ﹞剛峭善議論,才敏過人,臨事敢決無所屈。” 清 昭梿 嘯亭雜錄·裘文達(dá)公:“上愛其才敏,倚若股肱。”
《漢語大詞典》:刻燭(刻燭)
(1).南史·王僧孺?zhèn)?/a>》:“ 竟陵王 子良 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 文琰 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焙笠蛞杂髟姴琶艚?。 唐 潘述 《水堂送諸文士戲贈(zèng)潘丞聯(lián)句》:“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宋 秦觀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詩:“愧無刻燭敏,續(xù)此金玉音?!?明 李東陽 《原博席上用擊鼓催花令戲成一首》:“未夸刻燭多才思,一遍須教八韻成。” 謝覺哉 《贈(zèng)沉衡老》詩:“駕游尚可騰空去,聯(lián)句猶能刻燭工?!?br />(2).古人刻度數(shù)于燭,燒以計(jì)時(shí)。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yīng)令》:“燒香知夜漏,刻燭驗(yàn)更籌?!?/div>
《國(guó)語辭典》:口給(口給)  拼音:kǒu jǐ
口才敏捷?!墩撜Z。公冶長(zhǎng)》:「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舊唐書。卷一九四。突厥傳上》:「彥博既口給,引類百端,太宗遂用其計(jì)?!?/div>
《漢語大詞典》:給口(給口)
口才敏捷。 三國(guó)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繆:“古文本辭繁,辯始給口?!?劉昞 注:“幼給口者,長(zhǎng)必辯論也。”
《漢語大詞典》:辯智(辯智)
(1).口才敏捷,能說會(huì)道。韓非子·五蠹:“以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guó)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自以為智能海內(nèi)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br />(2).指敏捷的口才。隋書·趙芬傳:“ 芬 少有辯智,頗涉經(jīng)史?!?br />(3).聰明才智。 章炳麟 《諸子學(xué)略說》:“曲語牟知,偽詐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辯智之士?!?/div>
《漢語大詞典》:善佞
(1).謂口才敏捷而所言皆善。《左傳·成公十三年》“寡人不佞” 唐 孔穎達(dá) 疏:“佞是口才捷利之名,本非善惡之稱。但為佞有善有惡耳,為善敏捷是善佞,為惡敏捷是惡佞?!?br />(2).善于阿諛。史記·佞幸列傳:“ 嫣 善騎射,善佞?!?/div>
《漢語大詞典》:舌辨
亦作“ 舌辯 ”。
(1). 唐 宋 時(shí)稱說書者為舌辨。 宋 吳自牧 夢(mèng)粱錄·小說講經(jīng)史:“説話者謂之舌辨。雖有四家數(shù),各有門庭?!?br />(2).口才敏捷。《三國(guó)演義》第六十回:“ 松 知 修 是個(gè)舌辨之士,有心難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金丹說客:“ 金丹 者,吾邑諸生也。素以舌辨見稱,微有拳勇?!?span id="wzut0a5" class="book">《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況且 伊紫旒 這個(gè)人能言舌辯。在 上海 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沒有不認(rèn)得的?!?/div>
《漢語大詞典》:辯達(dá)(辯達(dá))
(1).謂口才敏捷,事理通達(dá)。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 隨何 辯達(dá),因資於敵,紓 漢 披 楚 ,唯生之績(jī)?!?br />(2).敏慧,通達(dá)事理。 唐 柳宗元 《送寧國(guó)范明府》詩序:“必求端慤而習(xí)於事辯達(dá)而勤其務(wù)者,命之官而掌之?!?/div>
《漢語大詞典》:澹辭(澹辭)
謂口才敏捷善辯。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進(jìn)對(duì)澹辭,皆此類也?!?顏師古 注:“澹,古贍字也。贍,給也。”
《漢語大詞典》:神口
謂口才敏捷,吐詞若神。北史·祖瑩傳:“尚書令 王肅 曾於省中詠《悲平城》詩云:‘悲 平城 ,驅(qū)馬入 云中 , 陰山 ?;扪乃蔁o罷風(fēng)?!?彭城王 勰 甚嗟其美,欲使 肅 更詠,乃失語云:‘公可更為誦《悲彭城詩》?!?肅 因戲 勰 云:‘何意呼《悲平城》《悲彭城》也?’ 勰 有慚色。 瑩 在座,即云:‘《悲彭城》, 王公 自未見?!?肅 云:‘可為誦之?!?瑩 應(yīng)聲云:‘悲 彭城 , 楚 歌四面起,尸積 石梁亭 ,血流 睢水 里?!?肅 甚嗟賞之。 勰 亦大悅,退謂 瑩 曰:‘卿定是神口。’”
《漢語大詞典》:淡辭
謂口才敏捷善辯。
《國(guó)語辭典》:利口捷給(利口捷給)  拼音:lì kǒu jié jǐ
能言善道,辯才敏捷?!妒酚?。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zhǎng)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敩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zhǎng)編。卷二六九。神宗熙寧八年》:「吉人之辭寡,君子訥于言,外若不足,其中誠(chéng)也;利口捷給,外若有馀,其中偽也?!?/div>
《漢語大詞典》:七步
相傳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shí),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明徐復(fù)祚《紅梨記·逼試》:“可惜他才高七步,賦埒《兩都》,錦心繡腹,隱豹鳳雛,卻為柳營(yíng)花陣都擔(dān)誤?!?span id="vtnrmvb" class="book">《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時(shí)而名成七步,有時(shí)而倚馬萬言?!眳⒁姟?七步成詩 ”。
《國(guó)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guó)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yùn)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div>
《國(guó)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guó)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yùn)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div>
《漢語大詞典》:七步詩
詩篇名。三國(guó)魏曹植作。相傳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內(nèi)作一詩,否則處死。曹植應(yīng)聲成詩,詩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后慚愧,赦免了曹植。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文帝 嘗令 東阿王 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焙笠浴岸馆讲拧庇鞑潘济艚?。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豆萁才敏儁,羽獵正崢嶸。”
分類:才思敏捷
《國(guó)語辭典》: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萁,大豆的莖。三國(guó)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完成一首詩,曹植便作〈七步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殘?!队讓W(xué)瓊林。卷四?;绢悺罚骸钢蠖谷驾剑刃謿埖??!挂沧鳌溉驾街蠖埂?。
《國(guó)語辭典》:相煎何急  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比喻彼此地位同等,關(guān)系密切,卻相逼過甚。參見「相煎太急」條。
分類: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