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6詞典 2分類詞匯 64
《漢語大詞典》:執(zhí)要(執(zhí)要)
掌握要害;抓住關(guān)鍵。管子·君臣上:“道也者,萬物之要也。為人君者執(zhí)要而待之,則下雖有奸偽之心,不敢殺也。”韓非子·揚權(quán):“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國語辭典》:作文章  拼音:zuò wén zhāng
抓住一件事加以評論,或刻意渲染以達(dá)到某種目的。如:「為了轉(zhuǎn)移大眾的注意力,他故意在這件事上作文章?!?/div>
《漢語大詞典》:迎機(迎機)
順應(yīng)意向;抓住苗頭。機,通“ 幾 ”。 清 洪升 《長生殿·禊游》:“咱家 高力士 是也……迎機導(dǎo)窾,摸揣圣情,曲意小心,荷承天寵?!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起義清方檔案·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七日御史趙熙奏折》:“但人心初定,正宜迎機立解,弭亂無形,愈速愈妙?!?/div>
《國語辭典》:挾制(挾制)  拼音:xié zhì
倚恃權(quán)勢,或利用弱點,加以要脅控制?!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高^了些時,果然把五個為頭的回子問成奸民挾制官府,依律枷責(zé),發(fā)來本縣發(fā)落。」《紅樓夢》第八○回:「薛姨媽聽見金桂句句挾制著兒子,百般惡賴的樣子,十分可恨?!挂沧鳌该{制」。
《漢語大詞典》:指執(zhí)(指執(zhí))
抓住把柄。 宋 蘇舜欽 《上范公參政書》:“或慮先言為眾指執(zhí),敗事受責(zé)?!?/div>
《國語辭典》:趁熱(趁熱)  拼音:chèn rè
趁其未冷?!都t樓夢》第四一回:「賈母笑道:『家去我送你一壇子。你先趁熱兒吃這個罷?!弧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欢兀骸妇坪軌蛄?,就趁熱盛飯來吃罷?!?/div>
《漢語大詞典》:辨要
論述能抓住要害。辨,通“ 辯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必斂飭入規(guī),促其音節(jié),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span id="e3gl037"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五九五引作“辯要”。
《國語辭典》:摔打  拼音:shuāi da
1.形容生氣時動作的粗野放肆。如:「有話好說,何必摔打呢?」
2.歷練世故人情。如:「在外頭摔打過?!?/div>
《漢語大詞典》:做文章
(1).寫文章。 魯迅 《〈朝花夕拾〉小引》:“ 中國 的做文章有軌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2).比喻抓住一件事發(fā)議論或在上面打主意。如:他利用這件事做文章,我是料到的。
《國語辭典》:扣緊(扣緊)  拼音:kòu jǐn
抓住、貼緊。如:「寫作文時要扣緊題目,避免文不對題?!?/div>
分類:扣緊抓住
《國語辭典》:抓辮子(抓辮子)  拼音:zhuā biàn zi
比喻抓住他人缺點或錯誤,作為把柄。如:「做事小心謹(jǐn)慎,不違背良心,就不怕別人來抓辮子!」也作「揪辮子」。
《國語辭典》:振裘持領(lǐng)(振裘持領(lǐng))  拼音:zhèn qiú chí lǐng
比喻掌握事物的要點。漢。楊倫〈上書案坐任嘉舉主罪〉:「臣聞春秋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lǐng),領(lǐng)正則毛理。」《南齊書。卷五六。倖臣傳。史臣曰》:「長主君事,振裘持領(lǐng),賞罰事殷,能不逾漏。」
《漢語大詞典》:揸筆(揸筆)
大毛筆。筆桿粗短,書寫時以五指抓住,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七回:“他又拿了揸筆,蹲到畫上,著了顏色。”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頂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冻桃冶炯t樓夢》第六十回:「快把這兩件事抓著理,扎個筏子!我?guī)湍阕髯C見!」也作「扎罰子」。
《漢語大詞典》:捉翻
絆倒抓住。《水滸傳》第三二回:“樹林里銅鈴響,走出十四五個伏路小嘍囉來,發(fā)聲喊,把 宋江 捉翻,一條麻索縛了,奪了樸刀、包裹,吹起火把,將 宋江 解上山來?!?/div>
分類:絆倒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