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8
詞典
1
分類詞匯
47
共48,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彈責(zé)
口病
指駁
譖短
團(tuán)剝
瑕訾
抵瑕蹈隙
壞話
集矢之的
譏摘
譏短
詆切
點(diǎn)點(diǎn)搠搠
嗤摘
吹毛求疵
《漢語大詞典》:
彈責(zé)(彈責(zé))
批評,指摘。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
:“聞之莊書,非直孤説:未獲詳校,遽見彈責(zé)。”
分類:
批評
指摘
《漢語大詞典》:
口病
謂好用挑剔、指摘的言辭。 清
馮班
《
鈍吟雜錄·家戒下
》
:“ 歐公 性不好善,要求古人過失,説話帶口病。此是大過?!?/div>
分類:
挑剔
指摘
言辭
《漢語大詞典》:
指駁(指駁,指駮)
亦作“ 指駮 ”。指摘駁斥。 清
薛福成
《書兩江總督何桂清之獄》
:“ 祁公 之疏,尤令人不敢指駮。” 沙汀
《淘金記》
二二:“不是吹牛,我做的事都會受高明人指駁,那就假了!”
分類:
指摘
駁斥
《漢語大詞典》:
譖短(譖短)
詆毀指摘。
《
新唐書·皇后傳上·玄宗王皇后
》
:“﹝ 后 ﹞久無子,而 武妃 稍有寵,后不平,顯詆之。然撫下素有恩,終無肯譖短者?!?/div>
分類:
詆毀
指摘
《國語辭典》:
團(tuán)剝(團(tuán)剝)
拼音:
tuán bō
批評、指責(zé)?!抖鲙肪硪唬骸该咳諆r疏散不曾著家。放二四不拘束,盡人團(tuán)剝?!挂沧鳌赴鼜棥?。
分類:
批評
指摘
《漢語大詞典》:
瑕訾
因其有細(xì)小缺點(diǎn)而加以指摘、詆毀。 陶成章
《〈浙案紀(jì)略〉原序》
:“爰將列傳特行取出,再付印局刊行,雖不能全踐廣告之約,亦未敢蹈食言之咎。想海內(nèi)外愿閲此案之君子,不致遽瑕訾我也?!?/div>
分類:
細(xì)小
小缺
缺點(diǎn)
指摘
詆毀
《國語辭典》:
抵瑕蹈隙
拼音:
dǐ xiá dào xì
針對他人弱點(diǎn)、短處加以指摘攻擊。如:「別對他人抵瑕蹈隙、攻訐隱私?!?/div>
分類:
針對
他人
弱點(diǎn)
短處
指摘
攻擊
《國語辭典》:
壞話(壞話)
拼音:
huài huà
毀謗或攻訐他人的言論?!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回:「因在制臺跟前,狠狠的說了他些壞話。」
分類:
壞話
損害
無端
指摘
《漢語大詞典》:
集矢之的
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象。 李大釗
《國情》
:“自
《臨時約法》
為集矢之的,而世之談國情者眾?!?span id="8m8cy4s" class="book">《“五四”愛國運(yùn)動資料·章宗祥之返國》:“今日為國民集矢之的,喧傳其為賣國賊者,不外 曹 也, 章 也、 陸 也?!眳⒁姟?集矢 ”。
分類:
眾人
指摘
對象
《國語辭典》:
集矢
拼音:
jí shǐ
被許多箭射到。語出《左傳。襄公二年》:「楚君以鄭故,親集矢于其目。」比喻受到眾人共同的指謫、斥罵。
分類:
箭射
射中
中目
目標(biāo)
《漢語大詞典》:
譏摘(譏摘)
譏議指摘。 宋
曾鞏
《寄王介卿》
:“雅愛 張 與余,挽之置茵蓆。羣兒困不酬,吽嚬聚譏摘?!币槐咀鳌?譏謫 ”。
分類:
譏議
指摘
《漢語大詞典》:
譏短(譏短)
非議指摘。
《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
:“ 肅 集
《圣證論》
以譏短 玄 , 叔然 駮而釋之?!?/div>
分類:
非議
指摘
《漢語大詞典》:
詆切(詆切)
謂嚴(yán)刻地指摘。
《
新唐書·李宗閔傳
》
:“舉賢良方正,與 牛僧孺 詆切時政,觸宰相, 李吉甫 惡之,補(bǔ) 洛陽 尉?!?span id="4y8oo4w" class="book">《
新唐書·劉子玄傳
》:“ 楚客 等惡其言詆切,謂諸史官曰:‘是子作書,欲致吾何地?’”
分類:
嚴(yán)刻
指摘
《國語辭典》:
點(diǎn)點(diǎn)搠搠(點(diǎn)點(diǎn)搠搠)
拼音:
diǎn diǎn shuò shuò
在背地里指指點(diǎn)點(diǎn)。后多指背后議論人的長短?!队魇烂餮?。卷四。閒云庵阮三償冤債》:「當(dāng)初陳家生子時,街坊上曉得些風(fēng)聲來歷的,免不得點(diǎn)點(diǎn)搠搠,背后譏誚。」
分類:
背后
議論
指摘
《漢語大詞典》:
嗤摘
譏笑指摘。 清
周亮工
《書影》
卷十:“此其指事懷忠,鬱紆激切,直可與 曲江老人 相視而笑,斷不得以放利偷合,詭薄無行,嗤摘之者也?!?/div>
分類:
譏笑
指摘
《國語辭典》:
吹毛求疵
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吹開皮上的毛,尋找里面的小毛病。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购蟊扔骺桃馓籼捱^失或缺點(diǎn)?!稘h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挂沧鳌复得箬Α?、「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分類:
吹毛求疵
指摘
細(xì)小
毛病
尋找
里面
刻意
挑剔
過失
或缺
缺點(diǎn)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