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32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公弼。哲宗元符三年進士。高宗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疏其虛實,遣人持蠟書告于朝,事泄被害。全宋詩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休寧(今屬安徽)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授大名府司戶參軍,調(diào)夏津縣令。入為敕令所詳定官,歷提舉京畿、江東常平,知嚴州,以劾罷。高宗建炎初,起提點京畿刑獄。三年(一一二九),知南京。金人立劉豫,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密遣人持蠟書告于朝,紹興二年(一一三二)事泄被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新安志》卷七、《宋史》卷四五二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凌唐佐(?——一一三二),字公弼,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元符三年登進士第。政和初,為朝散郎、權(quán)發(fā)遣提舉江南東路常平公事。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三年加直秘閣、知南京。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唐佐與宋汝為等密疏其虛實,遣人歸報。事泄,為劉豫所害,時紹興二年。有言其事于朝者,詔贈徽猷閣待制。著《易解》一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傳七》、《新安志》卷七、《新安文獻志》卷六四。
人物簡介
【生卒】:1092—1159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子韶,號橫浦居士,又號無垢居士。少游京師,從學于楊時。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第一。歷著作郎及禮部、刑部侍郎等職。因與秦檜不和,被謫南安軍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研思經(jīng)學,多有訓解。卒謚文忠。有《橫浦集》、《孟子傳》。全宋詩
張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謫南安后號橫浦居士,祖籍開封(今屬河南),徙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十四歲為太學生,始從楊時學。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第一,授鎮(zhèn)東軍簽判。五年,召為著作佐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四、九○)。六年,遷著作郎(同上書卷九九)。八年,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兼權(quán)刑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檜,出知邵州,未幾落職。十三年,謫南安軍居?。ㄍ蠒硪凰木牛?。檜死,二十六年,起知溫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書卷一八二)。謚文忠。傳世有《橫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書說》、《論語說》、《孟子說》等,大多已殘佚。事見《橫浦先生家傳》(附見宋刻《橫浦先生文集》),《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傳?!埦懦稍姡运慰獭稒M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明萬歷吳惟明刻本(簡稱明刻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另從《橫浦心傳錄》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五卷。全宋文·卷四○三一
張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號無垢居士,又號橫浦居士,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少游京師,從楊時學。紹興二年中狀元,授鎮(zhèn)東軍簽判。歷著作郎,權(quán)禮部、刑部侍郎,知邵州。因反對議和,為秦檜所惡,謫居南安軍凡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尋丐祠。紹興二十九年病卒,年六十八。寶慶初贈太師,封崇國公,謚文忠。九成研思經(jīng)學,多有訓解,著有《尚書詳說》、《中庸說》(存)、《大學說》、《孝經(jīng)解》、《論語解》、《孟子傳》(存)、《橫浦日新》(存)、《橫浦心傳錄》(存)、《重修神宗實錄》、《唐鲙》、《橫浦集》(存)等書。見《橫浦家傳》(《橫浦文集》附),《宋史》卷三七四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2—1170 【介紹】: 宋萊州人,字起李,一作企李?;兆谡投赀M士。授單父縣丞。高宗紹興中,擢右正言,主張抗金,力斥和漢。除直秘閣、湖南提刑,為秦檜所陷,奉祠十六年。檜死,起知婺州,遷權(quán)給事中。孝宗即位,拜御史中丞。隆興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又拜參知政事,以疾力辭。次年致仕。為官清正,敢于直言,曾論劾秦檜余黨湯思退等朋比奸罔。善屬文,尤工詩。卒謚簡穆。全宋詩
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萊州(今屬山東)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調(diào)單父丞。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為駕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七年,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卷一○九)。八年,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一一八)。秦檜死,起知婺州。二十六年,權(quán)尚書禮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七五),二十七年,試給事中,尋罷,起知泉州,移福建帥。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同知樞密院事。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三有傳。全宋文·卷四○四五
辛次膺(一○九二——一一七○)字起季,一字企李,萊州掖縣(今山東掖縣)人,政和二年進士,紹興中,累遷吏部郎、湖北運判。七年,擢左正言,力諫和議,為秦檜所怒,出為湖南提刑。罷,奉祠。檜死,起知婺州,加秘閣修撰,擢權(quán)給事中。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湯思退等朋附奸罔,皆以次論劾。隆興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以疾祈免,除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乾道六年閏五月卒,年七十九,謚簡穆。為政清靜,立朝騫諤,善屬文,尤工于詩。有《屬辭比事》五卷、《奏議》二十卷、《箋表》十卷,皆佚。見《宋史》卷三八三本傳、《宋史·藝文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溫陵人,后徙潮州,字元龜。高宗建炎初,廷試第二,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趙鼎謫潮州,日從講學。后知連州,張浚亦謫居,命其子栻與講學。孝宗時,遷禮部侍郎、諫議大夫,上疏劾湯思退主和誤國罪,改兵部侍郎,官終禮部尚書。全宋詩
王大寶(一○八九~一一六五),字元龜,潮州(今屬廣東)人。高宗建炎初進士,授南雄州學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知連州、袁州。進《詩》、《書》、《易解》,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二十六年,出知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五)。提點福建、廣東刑獄。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因忤湯思退,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議者劾其乞復行錢非是,仍致仕,尋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全粵詩·卷二七
王大寶(一○八九 — 一一六五),字元龜。海陽(今潮州)人。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試進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移病歸。差監(jiān)登聞鼓院,主管臺州崇道觀,復累年。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起知連州,后移袁州。進《詩》、《書》、《易解》,紹興二十五年除國子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翌年,出知溫州,提點福建、廣東刑獄。宋孝宗即位,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力贊張?;謴椭h。未幾,以忤湯思退,以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尋致仕。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召為禮部尚書。言官劾其乞復免行錢非是,詔致仕。尋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八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七有傳。詩五首。全宋文·卷四○八四
王大寶(一○九四——一一七○),字元龜,潮州揭陽(今廣東揭陽)人。建炎初廷試第二,授南雄州教授。差監(jiān)登聞鼓院,奉祠,起知連、袁州。時趙鼎、張浚謫居,大寶日與游從講學。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兼崇政殿說書。出知溫州,提點福建路刑獄,改廣東。孝宗立,除禮部侍郎,擢右諫議大夫,徙兵部侍郎。力請致仕,乾道初起復禮部尚書。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五,《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四,《宋史》卷三八六本傳,《宋史新編》卷一四三,《南宋書》卷三四。
人物簡介
【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歙州休寧人,字彥亨。徽宗宣和六年進士。調(diào)洪州新建縣主簿。高宗紹興初遷殿中侍御史。秦檜兄秦梓附梁師成,安節(jié)劾之,梓罷,檜銜之,遂不出十八年。檜死,起知嚴州,累遷兵部侍郎,權(quán)吏部尚書兼侍讀。以敷文閣學士致仕。有《周易解》、奏議表疏及文集。全宋文·卷四○七○
金安節(jié)(一○九四——一一七○),字彥亨,歙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宣和六年進士,調(diào)洪州新建縣主簿。紹興初,除司農(nóng)丞,又遷殿中侍御史。劾秦檜兄梓附麗梁師成,檜銜之。去官不出凡十八年。檜死,起知嚴州,除浙西提刑。歷官大理卿、宗正少卿、禮部侍郎。孝宗即位,拜兵部侍郎,官至權(quán)吏部尚書兼侍讀,以敷文閣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又見其子金文剛所作《金公家傳》(《新安文獻志》卷七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嵊縣人,字廷輝。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歷知昆山、華亭二縣,通判婺州、權(quán)州事。以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又為福建路提舉茶事。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初,為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建炎三年除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后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quán)戶部侍郎,進徽猷閣待制。全宋詩
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授相州臨漳主簿。歷知牟平、昆山、華亭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通判婺州,遂權(quán)州事。后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召為右司員外郎,除直龍圖閣、發(fā)運副使,還為左司郎中,復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隨軍轉(zhuǎn)運使,除權(quán)戶部侍郎。丐閑,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卒。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縣志》卷一三有傳。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姚舜明(?——一一三五),字廷輝,嵊縣(今浙江嵊州)人。紹圣四年進士,調(diào)臨漳主簿。歷華亭令,河東經(jīng)略安撫司干辦公事。宣和二年通判婺州,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朝歷左司郎中,知衢、江二州,除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quán)戶部侍郎。罷,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紹興五年卒,贈太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宋登科記考
字延輝。越州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一字元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四十九(《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十九年,知泰和縣。二十七年,總領(lǐng)淮西江東錢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于廣西提點刑獄任論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事見清光緒《泰和縣志》卷一五。全宋文·卷四二○九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壽。年四十九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二十七年以金部員外郎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錢糧。三十年為太府少卿、守尚書左司員外郎。三十二年提點廣西刑獄。淳熙二年為江西路提刑。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職官七二之一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作方思尹)等。
人物簡介
【生卒】:?—1140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次仲。徽宗政和間進士。高宗紹興初歷禮部員外郎,廣東、廣西提點刑獄公事。十年以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權(quán)工部侍郎。時秦檜與金約議和,以孝友同舍生,冀其助己,乃私訪之,孝友曰:“議和本非至計,因遂銷兵,如后患何!”檜不懌。尋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全宋文·卷三四○五
郭孝友(?——一一四○),字次仲,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第。紹興初為禮部員外郎,五年提點廣東刑獄公事,移廣西。后以尚書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十年十二月,權(quán)尚書工部侍郎,俄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一、八六、一三八,《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元學案補遺》卷一九。
人物簡介
錢億年(一一○○~一一八四),字伯壽,浦江(今屬浙江)人。遹孫。高宗紹興初以蔭入仕。孝宗乾道初以右朝散大夫致仕。五年(一一六九),落致仕,除權(quán)利州路提點刑獄(《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八○),未赴。淳熙十一年卒,年八十五。有《云巢集》,已佚?!?a target='_blank'>敬鄉(xiāng)錄》卷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生卒】:?—1141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行之。以父任知歙縣。累遷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招補兵籍,筑城二十余里。以忤王黼,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zhuǎn)運副使。高宗即位,知溫州。帝東幸,知原由海道轉(zhuǎn)粟及金繒十余萬,召見稱獎。官至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奉祠卒。全宋文·卷三○五四
盧知原(?——一一四一),字行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任知歙縣,政和中累遷至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中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zhuǎn)運副使。進直秘閣,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升秘閣修撰,提舉河北。高宗即位,復龍圖閣、知溫州。建炎四年,擢右文殿修撰、管內(nèi)安撫使。紹興元年,召為添差兩浙轉(zhuǎn)運使。罷,提舉江州太平觀。改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復以舊職奉祠。紹興十一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詹公薦,字文舉,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政和二年由上舍登進士。張邦昌僭位,公薦間道至濟州,高宗嘉納之。擢太常丞,遷祠部郎中,出為廣東提刑。紹興十二年提舉廣東常平。見《萬姓統(tǒng)譜》卷六七,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五,《金石續(xù)編》卷一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02—1164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茂實。少從張九成學。高宗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除秘書省正字。上疏請獎忠讜、戒濫進、惜民力、作士氣,時方議休兵,罷為閬州教授。后召為秘書丞,遷監(jiān)察御史。請補外,知興化軍,終知嚴州。有《尚書解》、《禮記講義》、《梅窗雜著》。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樊光遠(一一○二——一一六四),字茂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從張九成學,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遂中進士第,調(diào)秀州海鹽縣主簿。歷秘書省正字,罷為閬州教授。召為秘書丞,除監(jiān)察御史,遷工部員外郎。補外知興化軍,除福建路提點刑獄,徙知嚴州。隆興二年卒,年六十三。見汪應辰《文定集》卷二二《吏部郎樊茂實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103—1175 【介紹】: 宋開封人,南渡后居寧國太平,字仁甫。呂夷簡從曾孫?;兆谛推吣赀M士。屢辟主管機宜文字。歷知德安縣,招輯流亡,建學舍以教其子弟。累除權(quán)禮部侍郎,凡內(nèi)禪典禮前未有者,多所訂正。官終知池州、徽州。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呂廣問(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東)人。年二十,貢太學。宣和七年進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參軍,調(diào)徽州婺源縣主簿。入權(quán)邦彥、李光幕府。光南遷,罷居黃山之隅。后知江州德安縣,通判筠州、虔州。召為禮部員外郎。紹興二十七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移浙西路,遷本路提點刑獄兼權(quán)湖州。除直秘閣、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權(quán)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見《南澗甲乙稿》卷二○《呂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