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嵊縣人,字廷輝。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歷知昆山、華亭二縣,通判婺州、權州事。以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又為福建路提舉茶事。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初,為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建炎三年除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后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戶部侍郎,進徽猷閣待制。
全宋詩
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授相州臨漳主簿。歷知牟平、昆山、華亭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ㄅ墟闹?,遂權州事。后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召為右司員外郎,除直龍圖閣、發(fā)運副使,還為左司郎中,復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隨軍轉(zhuǎn)運使,除權戶部侍郎。丐閑,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卒。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縣志》卷一三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姚舜明(?——一一三五),字廷輝,嵊縣(今浙江嵊州)人。紹圣四年進士,調(diào)臨漳主簿。歷華亭令,河東經(jīng)略安撫司干辦公事。宣和二年通判婺州,除直秘閣、提點兩浙刑獄。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朝歷左司郎中,知衢、江二州,除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使,權戶部侍郎。罷,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進徽猷閣待制。紹興五年卒,贈太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記考
字延輝。越州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一字元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四十九(《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十九年,知泰和縣。二十七年,總領淮西江東錢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于廣西提點刑獄任論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事見清光緒《泰和縣志》卷一五。
全宋文·卷四二○九
方師尹(一○九九——?),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壽。年四十九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二十七年以金部員外郎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三十年為太府少卿、守尚書左司員外郎。三十二年提點廣西刑獄。淳熙二年為江西路提刑。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一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職官七二之一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作方思尹)等。
郭孝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次仲?;兆谡烷g進士。高宗紹興初歷禮部員外郎,廣東、廣西提點刑獄公事。十年以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權工部侍郎。時秦檜與金約議和,以孝友同舍生,冀其助己,乃私訪之,孝友曰:“議和本非至計,因遂銷兵,如后患何!”檜不懌。尋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
全宋文·卷三四○五
郭孝友(?——一一四○),字次仲,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第。紹興初為禮部員外郎,五年提點廣東刑獄公事,移廣西。后以尚書司封郎中為起居舍人。十年十二月,權尚書工部侍郎,俄卒,詔除敷文閣待制致仕。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一、八六、一三八,《南宋館閣錄》卷七,《宋元學案補遺》卷一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錢億年(一一○○~一一八四),字伯壽,浦江(今屬浙江)人。遹孫。高宗紹興初以蔭入仕。孝宗乾道初以右朝散大夫致仕。五年(一一六九),落致仕,除權利州路提點刑獄(《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八○),未赴。淳熙十一年卒,年八十五。有《云巢集》,已佚?!?a target='_blank'>敬鄉(xiāng)錄》卷三有傳。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1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行之。以父任知歙縣。累遷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招補兵籍,筑城二十余里。以忤王黼,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zhuǎn)運副使。高宗即位,知溫州。帝東幸,知原由海道轉(zhuǎn)粟及金繒十余萬,召見稱獎。官至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奉祠卒。
全宋文·卷三○五四
盧知原(?——一一四一),字行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任知歙縣,政和中累遷至梓州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中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zhuǎn)運副使。進直秘閣,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升秘閣修撰,提舉河北。高宗即位,復龍圖閣、知溫州。建炎四年,擢右文殿修撰、管內(nèi)安撫使。紹興元年,召為添差兩浙轉(zhuǎn)運使。罷,提舉江州太平觀。改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復以舊職奉祠。紹興十一年卒。《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詹公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七
詹公薦,字文舉,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政和二年由上舍登進士。張邦昌僭位,公薦間道至濟州,高宗嘉納之。擢太常丞,遷祠部郎中,出為廣東提刑。紹興十二年提舉廣東常平。見《萬姓統(tǒng)譜》卷六七,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五,《金石續(xù)編》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2—1164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茂實。少從張九成學。高宗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除秘書省正字。上疏請獎忠讜、戒濫進、惜民力、作士氣,時方議休兵,罷為閬州教授。后召為秘書丞,遷監(jiān)察御史。請補外,知興化軍,終知嚴州。有《尚書解》、《禮記講義》、《梅窗雜著》。
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樊光遠(一一○二——一一六四),字茂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從張九成學,紹興五年省試第一,遂中進士第,調(diào)秀州海鹽縣主簿。歷秘書省正字,罷為閬州教授。召為秘書丞,除監(jiān)察御史,遷工部員外郎。補外知興化軍,除福建路提點刑獄,徙知嚴州。隆興二年卒,年六十三。見汪應辰《文定集》卷二二《吏部郎樊茂實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3—1175 【介紹】: 宋開封人,南渡后居寧國太平,字仁甫。呂夷簡從曾孫。徽宗宣和七年進士。屢辟主管機宜文字。歷知德安縣,招輯流亡,建學舍以教其子弟。累除權禮部侍郎,凡內(nèi)禪典禮前未有者,多所訂正。官終知池州、徽州。
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呂廣問(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東)人。年二十,貢太學。宣和七年進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參軍,調(diào)徽州婺源縣主簿。入權邦彥、李光幕府。光南遷,罷居黃山之隅。后知江州德安縣,通判筠州、虔州。召為禮部員外郎。紹興二十七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移浙西路,遷本路提點刑獄兼權湖州。除直秘閣、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見《南澗甲乙稿》卷二○《呂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 【介紹】: 宋陵井監(jiān)仁壽人,字迪孺?;兆诔鐚幬迥赀M士。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欽宗靖康二年,聞金人欲廢趙氏立張邦昌,乃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掛冠而去,自號捫膝居士。高宗即位,從京師趨行在,復為郎。因論遷都之害,為李綱所重,除四川撫諭官,督輸四川漕計、羨緡及常平錢物。建炎二年,刷川綱金帛八百余萬緡,乞留用為陜州五路軍糧犒設之費。紹興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書言蜀守備之策。改夔州路提點刑獄。因勾龍如淵薦,召對,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年,直秘閣、知遂寧府。有《捫膝稿》。
全宋詩
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壽(今屬四川)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n學究出身(《輿地紀勝》卷一五八)。欽宗靖康初官祠部員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張邦昌為楚帝,汝礪棄官歸邛山之陽,自號捫膝先生。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點夔州路刑獄,十年,知遂寧府,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劉光祖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捫膝稿》一卷?!∮魅甑Z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卷底本,參?!?a target='_blank'>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等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崇寧五年賜學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張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賀,汝礪捫膝謂不能為賊臣屈,遂掛冠去,時稱捫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為四川撫諭官,二年三月勒停。紹興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點夔州路刑獄公事。十年正月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一年罷為直秘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著有《捫膝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孫逄》傳。
劉寧止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4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無虞。劉一止從弟。徽宗宣和間進士。高宗建炎初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苗劉之變,力勸呂頤誥、劉光世勤王,且具軍需以佐。紹興間累官至吏部侍郎,奉祠卒。有《教忠堂類稿》。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八○
向宗厚,字履方。建炎末為樞密院計議官。紹興元年為祠部員外郎、知溫州。歷官吏部郎中、浙西提刑。見《苕溪集》卷四三、四五,《宋會要輯稿》禮一三之九、食貨六一之七、食貨六一之一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吳偉明,字元昭,福建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五二)。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知興化軍(明弘治《興化縣志》卷七)。八年,知徽州(《淳熙新安志》卷九)。九年,為應天府提點刑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兼轉(zhuǎn)運副使。十年,提舉臺州崇道觀(同上書卷一三四)。又為居士,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吳偉明,字元昭,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初官崇德尉,紹興二年知興化軍。八年,以左朝奉大夫知徽州。九年,除直秘閣、提點應天府路刑獄公事,又兼轉(zhuǎn)運副使。次年請祠,主管臺州崇道觀。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一三四,《新安志》卷九,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五二,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三。
全宋文·卷三二○四
吳偉明,字元昭,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崇寧五年進士及第,初官崇德尉,紹興中以朝散郎知興化軍,遷左朝奉大夫、知徽州;九年,除直秘閣、應天府路提刑兼轉(zhuǎn)運副使,旋奉祠主管臺州崇道觀。參道于海上洋嶼庵,與彌光藏主為法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七、一二八、一三四,《羅湖野錄》卷三,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子巖,字少隱。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邵州,曾植梅竹于郡齋,榜曰青白堂。官終朝議大夫、廣西轉(zhuǎn)運使。事見《增廣箋注簡齋詩集》卷二七《題趙少隱青白堂三首》胡稚注。
全宋文·卷四○八八
趙子巖,字少隱,宗室,子崧弟。紹興三年任廣西轉(zhuǎn)運判官,七年任廣東轉(zhuǎn)運判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李彌遜《筠溪集》卷四,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桂故》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8 【介紹】: 宋溫州人,字希深。登進士第。歷秘書正字,累官中書舍人,以忤秦檜意被黜。后提舉湖北常平,徙知嘉州,除成都路運判,改潼川路提刑。孝宗乾道二年除金部郎中,官終福建提刑。長于理學,尤精《論語》,每見學者必與講論。
全宋詩
何逢原(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希深,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除敕令所刪定官。十年,遷秘書省正字。十四年,通判池州。十八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十九年,以忤秦檜出為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二十五年,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徙知嘉州。三十年,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八、一五二、一五八、一五九、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出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四年卒,年六十三(《梅溪后集》卷二九《何提刑墓志銘》)。有集,今不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6 【介紹】: 宋順昌人,字巖起。高宗建炎二年進士。累遷樞密院計議官,通判漳、泉二州。以參政陳康伯薦,召為將作監(jiān)丞,改廣西轉(zhuǎn)運使,遷提點刑獄,除知靜江府,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終直秘閣。家聚書萬卷。有《龍山文集》。
全宋文·卷四二九七
余良弼(一一○二——一一六六),字巖起,南劍州順昌(今福建順昌)人。建炎二年進士。累遷樞密院計議官,通判漳、泉二州。九遷至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權發(fā)遣靜江軍府、充廣南西路兵馬都鈐轄、主管經(jīng)略安撫司公事。乾道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見胡銓《廣東經(jīng)略余公墓志銘》(《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七),《宋詩紀事》卷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