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正仲,號湛然居士?;兆诖笥^三年進士。高宗紹興中由提點浙西刑獄召為秘書少監(jiān),同修《哲宗實錄》。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秦檜欲其使金議地界,許以歸來坐政事堂,表臣不答。又以議大禮忤意,罷去。尋起知婺州,有治績。請祠歸。卒年六十七。
全宋詩
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官通州司理參軍。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守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遷右正言,知信州(同上書卷三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為司勛員外郎(同上書卷四三),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十二年,以忤秦檜罷。未幾起知婺州。卒年六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全宋文·卷三八一九
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擢通州司理。建炎中累官監(jiān)察御史,守右正言。以病出知信州。紹興初召為司勛郎中,遷左司,二年除左司諫。五年提點浙西刑獄,召試秘書少監(jiān)。七年正月試太常少卿,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徙禮部侍郎兼侍讀,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以議大禮忤意罷去,俄起知婺州,復敷文閣待制,奉祠。十九年以曹筠劾其肆意欺罔,無所忌憚,遂罷。家居數(shù)年,卒,年六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三三、八五、一二七、一六○,《宋史》卷三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七一
夏之文,字蒙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臻子。政和八年進士,歷太常博士、提舉兩浙西路茶鹽公事、戶部郎中。紹興中為左朝請郎、主管臺州崇道觀。后官終江西提刑。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八之七○、食貨二六之九、食貨三二之二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二、六三、六六,《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季岑,號次山。黃庭堅族子?;兆谛烷g進士。欽宗靖康初,坐與李綱善貶官。高宗建炎初仕至吏部郎中,出提點荊湖南路刑獄,旋主管亳州明道宮。南渡后數(shù)上札子論事,多所建白,其論賞罰一疏,持論尤為平允。有《三余集》。
全宋詩
黃彥平(?~一一四六?),字季岑(又雜出名次山,字次岑,今據(jù)清同治《豐城縣志》),豐城(今屬江西)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歷信陽州學教授,池州司理參軍。欽宗靖康初為太學博士。高宗建炎初遷吏部員外郎,未幾出知筠州。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復吏部員外郎。七年,出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一○)。尋罷,提舉亳州明道宮,凡九年卒。有《三馀集》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四卷(其中詩二卷)。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S彥平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三馀集》為底本。新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七六
黃彥平,字季岑,號次山(一說名次山,字季岑)。洪州豐城(今江西豐城)人。庭堅族子。宣和元年第進士。歷信陽州學教授、池州司理參軍。靖康初遷博士,坐與李綱厚善謫監(jiān)虢州銅場。建炎初為吏部員外郎,未幾,撫御京東西路。使還,知筠州。紹興六年復吏部員外郎,數(shù)上劄子論事。后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公事,引疾補外,遂罷,主管亳州明道宮,凡九年卒。著有《三馀集》。見《危太素集》卷八《黃次山傳》,《宋史翼》卷二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子州,一作子川。少通《春秋三傳》,學孫吳兵法。高宗紹興三年,以朝奉郎丞請流。遷通判軍州事,自將破寇。子希造與胡保等戰(zhàn)死,吉老力戰(zhàn)勝之。除京東提刑,復宿、亳、徐、海四州。除揚州安撫使,嚴關渡之禁,創(chuàng)策應之法,大修州城。秦檜主和議,吉老力持異議。卒贈奉直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寓居金壇,字炎弼。王寀子。年十九徒步赴京師,上書訟父冤,召對命官。高宗紹興初授廬州錄事參軍,累遷無為軍通判,擢知楚州,官終淮南運判兼隨軍運判。
王次張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81 【介紹】: 宋濟南長清人,字漢老。王衣子。少以父恩補承務郎。喜習法令,中刑法科。歷浙東及湖南提刑司檢法官,覆獄事號平允。與巡尉鎮(zhèn)壓耒陽“群盜”,辟為廣西經(jīng)略司干辦公事。后歷湖南、湖北、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奉祠。
全宋文·卷四四三一
王次張(一一○八——一一八一),字漢老,濟南長清(今山東長清)人,寓會稽。以父恩補承務郎。中刑法科,歷浙東及湖南提刑司檢法官,辟廣西經(jīng)略司干辦公事,通判宜州、肇慶府。知全州,以計破叛卒,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移湖北。后徙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奉祠。淳熙八年以疾卒,年七十四。見韓元吉《中奉大夫提舉武夷山?jīng)_右觀王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一)。
趙子嶙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祖六世孫,字公遠。第進士。高宗建炎三年知湖州,時金兵南侵,子嶙率將士御敵,士卒皆感勵死守。事甫定,即罷去。紹興間徙居諸暨智度寺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72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為文恢博有氣。高宗紹興五年進士。知瑞安縣,縣俗強梗,難治,獨撫以寬。以薦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初歷右正言、左司諫,論時事頗多補益。疏言湯思退奸邪,張浚精忠。罷言職,以直敷文閣知建寧府,除福建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江東、浙西提刑。思退罷,召為宗正少卿,進給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后為太子詹事,兼侍講。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奉祠。在朝論諫純正,多見嘉納。光宗立,追謚獻肅。
全宋詩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調(diào)會稽縣主簿。歷知慈溪、瑞安縣,衢州州學教授。三十一年,入為御史臺檢法官。擢監(jiān)察御史。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除右正言,遷左司諫。二年,出知建寧府,擢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改提點江東路刑獄,移浙西路。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以宗正少卿召,累遷給事中。八年,致仕,卒,年六十五。有奏議、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七《陳公行狀》、《周文忠集》卷六六《陳公良翰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陳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彥,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紹興五年進士及第,知瑞安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立,除右正言,左司諫。知建寧府,福建轉(zhuǎn)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移浙西。召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進給事中,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召為太子詹事,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宮。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謚獻肅。見《宋史》卷三八七本傳,《朱文公文集》卷九七《敷文閣直學士陳公行狀》,《周文忠公集》卷六六《陳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9—1177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徙臺州臨海,字處和。錢忱子。以恩補官。高宗紹興間知臨安府,權戶部侍郎兼樞密都承旨,經(jīng)畫用楮為幣,分為六務,出納有法。孝宗時符離之役戰(zhàn)敗,附湯思退倡和議。為淮東宣諭使,入奏詆張浚主戰(zhàn)。累進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謀相位甚急。后以婿鄧王立為太子,引嫌提舉洞霄宮。起知寧國、紹興府,因籍人財產(chǎn)至六十萬緡,復與祠。卒謚忠肅。有《諸史提要》。
全宋詩
錢端禮(一一○九~一一七七),字處和,號松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孫。以蔭授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監(jiān)登聞鼓院。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舉淮東茶鹽,改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十七年,為淮東轉(zhuǎn)運副使。三十年,除知臨安府,始行會子。孝宗即位,張浚于符離失利,遂劾張浚,參定和議,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賜同進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因其女適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寧國府,移紹興府。以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五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錢端禮(一一○九——一一七七),字處和,號松窗,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忱子。紹興間,通判明州,加直秘閣。十五年,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判官。歷知婺、衢、撫州,又知臨安府。孝宗立,除戶部侍郎,試兵部尚書,兼戶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隆興二年,以和議成,除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明年罷,除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乾道四年起知寧國府,后又知紹興府,進觀文殿學士。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后謚忠肅。著有《諸史提要》(存)、《松窗集》。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宋史》卷三八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公美?;兆谡臀迥赀M士。高宗紹興中遷監(jiān)察御史,剛直敢言,反對議和。九年,任三京淮北宣諭使。使還,數(shù)言民間疾苦事,忤時相秦檜,出為提點福建刑獄。后為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卒于任。有《蓄德齋文集》。
全宋詩
方廷實(?~一一五○),字公美,莆田(今屬福建)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高宗南渡,官干辦行在諸司審計院。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為御史臺檢法官。八年,遷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九年,遣往三京、淮北宣諭,試秘書少監(jiān),尋以家諱改宗正少卿(同上書卷一二六)。出為提點福建路、廣南東路刑獄(同上書卷一三四、一五七)。二十年卒于官。有《壽山居士集》(《莆陽比事》卷三),已佚。事見《宋史翼》卷九引《八閩通志》。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八
方庭實(?——一一五○),一作廷寔,字公美,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政和五年進士。高宗南渡,歷右奉議郎、干辦行在諸司審計院。紹興四年轉(zhuǎn)考功員外郎,改禮部,復改刑部,遷監(jiān)察御史。九年除試秘書少監(jiān),遣往三京、淮北宣諭,改宗正少卿。為秦檜所怒,出為福建提刑。十五年除廣南東路提刑。紹興二十年卒于官。有《蓄德齋文集》并奏議。見《宋會要輯稿》禮三七之一七、選舉二○之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莆陽文獻傳》卷一六,《莆陽比事》卷三、四,《宋史翼》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軍建昌人,字子勉。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歷江西提舉,召對陳五事,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駐蹕建康,大臣請還臨安,公懋力排秦檜,以為不可,疏三上不報,出為湖北提點刑獄,徙福建、潼川。官終湖南轉(zhuǎn)運使。為王蘋學侶,其剛直不屈于權臣,為蘋所稱。
全宋文·卷四○七二
李公懋,字子勉,南康軍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三年召赴行在,四年為秘書省正字,五年為著作佐郎,六年提舉江南西路常平鹽茶公事,七年為監(jiān)察御史,八年除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十一年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九三、一○○、一一二、一一八、一四一,《南宋館閣錄》卷七、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九一。
趙伯牛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三
趙伯牛,字仲微,宗室,淄王世雄之曾孫。紹興初為左宣教郎、通判衡州,六年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七年為湖南憲臣。后歷任兩浙、江西、福建等路轉(zhuǎn)運副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一○一、一一五,《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咸淳臨安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一七《宗室世系表》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長民,字元叔,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兆谛驮辏ㄒ灰灰痪牛┡e博學宏詞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秘書省正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以守監(jiān)察御史出知處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五、七○)。歷知泗州、建昌軍(同上書卷一三五、一五○)。二十六年,由知郢州遷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一七四)。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九
李長民,字元叔,揚州(治今江蘇揚州)人,李定孫、正民弟。宣和元年應博學宏詞科試,除宗學博士,官秘書省正字。紹興間歷知漳州、建昌軍,遷兩浙撫諭使。二十年知郢州。著有《汴都賦》一卷。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三五、選舉一二之九,《南宋館閣錄》卷八,《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五○
孫汝翼,字端朝,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宣和中入太學,建炎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紹興間為樞密院編修官,七年知建康府溧陽縣。歷國子監(jiān)主簿、秘書丞、提舉兩浙常平茶鹽、提點江淮等路坑冶鑄錢。十九年,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后為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二十四年,除荊南安撫使、兼知荊南府。宰相沈該子弟販川貨之荊南,為其所拘留,該遂銜之,于紹興二十六年落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三七、一六七、一七○、一七二,《方舟集》卷一六,《吳郡志》卷七,《淳熙三山志》卷二五,《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南宋館閣錄》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梁仲敏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
梁仲敏,字元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宣和初,上舍兩優(yōu)釋褐,調(diào)泰州海陵簿、淮寧府儀曹,改秩授鎮(zhèn)江管內(nèi)安撫司、福建路轉(zhuǎn)運司干辦公事,通判溫州。紹興三年,召為太府丞,遷太常丞,除駕部員外郎。出知臨江軍,移永州,遷福建路提刑。三十年,入為監(jiān)察御史,尋遷右司諫,拜右諫議大夫。請祠,遂以敷文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未幾致仕,卒贈寶文閣學士。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一八六、一九四、一九九等。
宋登科記考
梁遘子。字元功。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右諫議大夫。職至徽猷閣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