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醇夫。胡宿從子。以蔭登第,為編修敕令官。哲宗紹圣初,累進寶文閣待制。為熙河帥,遣將擊羌郎阿章,皆敗死,時轉運判官秦希甫議棄湟、鄯州,宗回持不可。會徽宗棄鄯州,奪宗回職,知蘄州。因兄宗愈入元祐黨籍,罷郡。后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徙永興軍等。大觀中卒,謚敏節(jié)。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從子。用蔭登第,為編修敕令官、司農寺干當公事、京西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京東陜西轉運使、吏部郎中。紹圣初,以直龍圖閣知桂州,進寶文閣待制。坐系平民死,降集賢殿修撰、知隨州,改秦州、慶州,復為待制。帥熙河,奪職知蘄州。還,為待制。歷慶、渭、陳、延、澶。以兄入黨籍罷郡。未幾錄其堅守湟、鄯之議,起知秦州。進樞密直學士,徙永興、鄭州、成德軍,復坐事去。大觀中卒,贈銀青光祿大夫。《宋史》卷三一八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授之。蹇周輔子。第進士。以泗州推官,提舉江西常平,繼父行鹽法。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請類編元祐章牘,使縉紳之禍,無一得脫。以奉使遼國無狀,黜知黃州。旋除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兆诹ⅲ胀?,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坐事黜知汝州、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又坐移永州。會赦,復官中奉大夫卒。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蹇序辰,字授之,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周輔之子。神宗朝舉進士,歷泗州推官、提舉京西、江西常平。元豐中,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元祐初,改司封員外郎。周輔得罪,以序辰成其惡,降簽書廬州判官。起知楚州,提點江東刑獄。紹圣中,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禮部尚書。后坐事黜知黃州,改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徽宗立,中書言其類元祐章牘,傅致語言,指為謗訕,詔除名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拜刑部、禮部侍郎,為翰林學士,進承旨。屢為言者所劾,黜知汝、蘇州,謫單州團練副使、江州安置。會赦,復官中奉大夫,遂卒。見《東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附傳。
人物簡介
郭時亮,字明仲(《山右石刻叢編》卷一五《晉祠題名》)。神宗元豐四年(一○八一),為定州教授、潁州團練推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二)。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為河東路提舉常平。四年,權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事(同上書卷四九二)。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為秘閣校理(同上書卷五○一)。二年,權發(fā)遣河東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五○五)。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郭時亮,臨江軍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熙寧六年登進士第。元豐中知繁昌縣、充定州州學教授。后為海州通判、河東轉運副使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一,《欒城集》卷二九,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敦禮。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第一。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性狠愎,喜諛附,嘗密言王圭于冊立時有異論,圭遂追貶。坐舉王回出知濟州,徙洪州,以牟利黷貨聞。曾布引為吏部,布罷而出知定州?;兆谡湍┳洹?/blockquote>全宋詩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賢殿校理。三年,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同上書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六)。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濟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以曾布薦,為吏部侍郎(《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四三)。布罷,黜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同上書職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二七一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寧三年策進士第一,簽書奉國軍判官,判登聞鼓院,知湖州。元祐中歷職方、兵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進禮部郎中。因對策訕及宗廟,出提點淮西刑獄。七年知海州。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元符二年出知濟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寧元年入為尚書吏部侍郎,旋罷,為集賢殿修撰,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出知定州。大觀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閣直學士。政和末,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三四、職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邠州人,字蕓叟,號浮休居士、碇齋。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為襄樂令。嘗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神宗元豐四年,從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詩述及宋軍久屯失利情形,謫監(jiān)郴州酒稅。哲宗元祐初,以司馬光薦,召為監(jiān)察御史。進秘書少監(jiān),使遼,加直秘閣、陜西轉運使,知陜、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諫議大夫。徙吏部侍郎,尋以龍圖閣待制知同州。崇寧初坐元祐黨籍,貶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稱。嗜畫,題評精確,亦能自作山水。為文豪邁有理致,尤長于詩。有《畫墁集》等。全宋詩
張舜民,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為襄樂令。神宗元豐中,應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宜文字。元豐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詩,貶監(jiān)邕州鹽米倉,改監(jiān)郴州酒稅。哲宗元祐初,以司馬光薦,為監(jiān)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書少監(jiān)出使遼國,使回為陜西轉運使,歷知陜、潭、青三州,元符中罷?;兆诩次?,召為右諫議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黨籍,貶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畫墁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張舜民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畫墁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校以鮑廷博刊《知不足齋叢書》本(簡稱鮑本)。四庫所輯張舜民詩較草率,今又從《永樂大典》殘本中輯得二十九題三十三首,編為第五卷。又《畫墁集》卷七、卷八為《郴行錄》,中有記行詩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備祖》等書中所輯集外詩及斷句,合編為第六卷。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張舜民,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碇齋,邠州(治今陜西彬縣)人。治平二年進士,為襄樂令。元豐四年,從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詩述及宋軍久屯失利之情,坐謫監(jiān)邕州鹽米倉,又改監(jiān)郴州酒稅。元祐初,以司馬光薦,召為監(jiān)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寧初,坐元祐黨,謫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賢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論事,以剛直敢言稱。見《宋史》卷三四七本傳、卷二○三、二○六、二○八、《藝文志》二、六、七。著有《使遼錄》一卷、《郴行錄》一卷、《南遷錄》一卷、《畫墁錄》一卷、《畫墁集》一百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呂仲甫,字穆仲,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蒙正孫。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提點河北東路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八)。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副使,改知荊南(同上書卷四九三、五○○)。三年,由權戶部侍郎為集賢殿修撰、知應天府(《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一)?;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由知鄧州徙知海州(《宋史·食貨志》上六)。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黃得禮(一○六四~?),字執(zhí)中,豐城(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時年二十五。曾為鼎州桃源尉,知虔州興國縣,為柳州軍事推官?;兆诮ㄖ芯竾踉鴳t上書。事見《三馀集》卷一及卷四《先大夫述》。
人物簡介
程遵彥,字之邵,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舉進士,歷仕州縣,有惠政。元豐七年為通直郎、知融州。元祐初簽書杭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蘇軾薦之于朝,詔加擢用,官至祠部郎官。見楊本《程祠部傳》(《新安文獻志》卷六四),吳騫《西湖蘇文忠公祠從祀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五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仲錫。曾公亮從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員外郎。河決內黃,奉詔行視,疏蘇村,鑿巨野,導之北流,紓澶、渭、深、瀛諸州之害。遷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戶部尚書,罷知杭州。歷知成德軍、太原府。卒年六十。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廣,字仲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元豐末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復都水丞。元符初為水部員外郎,以導河北流功遷都水使者。出為陜西、京西轉運副使,擢戶部侍郎,進尚書。崇寧四年,罷為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鄆、饒、廣州,歷成德軍、太原府。復故職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傳,《北宋經撫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同州人,字邦憲。舉明經,習法律。神宗時為大理評事,累遷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知梓州,轉運使欲增折配以取羨余,為其所卻。歷提點梓州路、京畿刑獄,開封府少尹,知同、邢、漢三州。為官廉介不回,一于用法,持論寬平。卒年七十。全宋詩
王吉甫,字邦憲,同州(今陜西大荔)人。舉明經。神宗時為大理評事,累遷大理少卿。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磁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七)?;兆诖笥^元年(一一○七)知鳳翔府(同上書蕃夷四之一八)。在此前后,又曾知齊州、梓州,提點梓州、京畿刑獄,遷開封府少尹。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出知同州(清乾隆《同州府志》卷四)。改知邢、漢二州。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有傳。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王吉甫,字邦憲,同州(治今陜西大荔)人。舉明經,習法律,試斷刑入等,為大理評事。累遷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出知齊州、梓州。轉運使欲增折配以取羨馀,吉甫竟卻之。歷提點梓州路、京畿刑獄、開封少尹,知同、邢、漢三州。以中大夫卒,年七十。見《宋史》卷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彥圣。胡宿子。由將作監(jiān)主簿鎖廳登第。哲宗崩,遼使來吊,宗炎以鴻臚少卿迎境上。使者不易服,宗炎以禮折之,須其聽命乃相見。后以直龍圖閣知潁昌府,歷知密州而卒。善為詩,藻思清婉。全宋詩
胡宗炎,字彥圣,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子。舉進士。神宗元豐是年(一○八一)為承議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將作少監(jiān)(同上書卷三九一),八年,提點京西刑獄(同上書卷四八四)。徽宗時,以直龍圖閣知潁昌府,移密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08 【介紹】: 宋福州人,字若愚。英宗治平間進士。徽宗時累官直龍圖閣、知桂州。蔡京開邊,祖道乘機謀求富貴,誘使王江酋楊晟免等納土,并夸大其辭,請設官建城,輦輸錢粟,實無尺地一民。官終刑部尚書。全宋詩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今屬福建)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調韓城尉,知松陽、白馬二縣。神宗元豐三年(一○八○),為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出知汀州、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除江南西路運判(同上書卷三九五)。七年,以權發(fā)遣江東路提點刑獄為權發(fā)遣福州(同上書卷四七五)。元符初入為左司諫。三年(一一○○),出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三○)?;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僦V荩ā侗彼谓洆崮瓯怼肪硭模?。三年,知桂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三)。官終刑部尚書。大觀二年卒。《宋史》卷三四八有傳。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閩縣(治今福建福州)人。治平二年第進士,調韓城尉,知松陽、白馬縣。元豐中為御史。元符中,歷知汀、泉、福州,入為吏部員外郎、左司諫。崇寧中再知福、桂州,任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希蔡京意開邊,調兵鎮(zhèn)戍,糜費錢帛,實無益于國。后進龍圖閣直學士,以刑部尚書召。大觀二年十月卒,贈宣奉大夫,四年追貶為昭信軍節(jié)度副使。見《宋史》卷三四八本傳,《宋會要輯稿》禮四四之一七、職官四六之五、職官六八之二○、方域七之二七,《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北宋經撫年表》卷四、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