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71—114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知平陽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點刑獄,人皆牽衣泣送之。欽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閣,再領平陽,為民擁戴。官終秘閣修撰。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積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圣四年進士,補建昌南城主簿,調建州司理,甌寧令,徙北??h。擢廣濟河輦運,遷提舉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舉河東路常平,轉中奉大夫、監(jiān)察御史,知平陽,移京師提點刑獄。靖康元年復知平陽。累官秘閣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紹興九年起為廣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見林光朝《林公行狀》(《艾軒集》卷八)。
人物簡介
許端卿,字中甫,睦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元符中官刑部、禮部員外郎。崇寧中歷提點秦鳳路、廣西路刑獄,降通直郎,入黨籍。五年敘復承議郎,與知州差遣。見本人《龍隱山題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宋史全文》卷一四,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元祐黨人傳》卷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吉州龍泉人,字明叔。郭知微弟。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歷知海州、濮州,提點梓州路刑獄,以薦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親政,上書請增諫官。遷殿中侍御史。究《神宗實錄》誣罔事,請究治呂大防等。又請復元豐役法。歷左司諫、中書舍人。報聘于遼?;兆诹ⅲ加脼楣げ渴汤?,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書,知開封府,為翰林學士。旋入黨籍。政和初卒。全宋詩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從劉彝廣西幕府。神宗元豐中知分寧縣(宋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卷一四《明叔知縣示遇家上冢二篇復次韻》)。歷知海州、濮州,提點梓州路刑獄,入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紹圣中改左司諫,權工部侍郎,為中書舍人。元符二年(一○九九),以集賢殿修撰知和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七)?;兆诹?,為工部侍郎,加寶文閣直學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書、知開封府,為翰林學士。罷知鄧州,旋入黨籍。政和初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全宋文·卷一八四八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治平二年第進士。歷知浮梁、分寧縣,知海州、濮州,提點梓州路刑獄,為監(jiān)察御史。哲宗親政,遷殿中侍御史,請復元豐役法。進左司諫,權工部侍郎,為中書舍人,以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兆诹?,為工部侍郎,加寶文閣學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書、知開封府,為翰林學士。罷知鄧州,旋入黨籍。后數年,復顯謨閣直學士。政和初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從道。陳靖從孫。神宗熙寧間進士。徽宗崇寧中提舉京畿京西路茶鹽事。時朝廷議行茶法,以之監(jiān)茶鹽,令悉陳利害,因以進用。政和中,為廣東提刑。凡八歷外臺,所獎掖成就者,多知名于世。擢中大夫,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達野。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間知建陽縣,累遷宗正丞。歷知漳、建、福州,皆有治狀。以忤安惇劾罷。起知泉州,反對榷六郡酒酤之議,擢本路提刑。官至中奉大夫,以右文殿修撰知廣州卒。全宋詩
陳覺民,字達野,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哲宗元祐間舉賢良方正。歷知漳、建、福、泉州,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兼三路都轉運使,提舉河渠?;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知廣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卒,官至中奉大夫?!?a target='_blank'>寶祐仙溪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60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行簡,號苕溪?;兆谛腿赀M士。為越州教授,薦除敕令所刪定官。高宗紹興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浙東提刑,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數上書論澄清吏治、杜絕幸門,封駁不避權貴。忤秦檜等宰臣意,又極言執(zhí)政植黨之私,罷去。檜死,召還,因病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博學多才,為文敏捷,詩意高遠。有《非有齋類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詩
劉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遷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秦檜死,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⒁恢乖姡郧鍝砣f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劉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監(jiān)秀州都酒務,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改元,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執(zhí)政罷。三年,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入為秘書少監(jiān)。九年,復起為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貴。忤秦檜,罷祠。二十三年,以秘閣修撰致仕。檜死,進為敷文閣直學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學工詩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跡見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人,字彥聞。李及之子。以蔭入仕。徽宗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遷大理少卿。擢工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依附蔡京,時陳瓘子正匯告京不利社稷,竟竄之海島。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孝稱,字彥聞,濮州(治今山東濮縣)人,及之子。以蔭登朝。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上蔡京之姻宋喬年功,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連奏獄空,進為卿。大觀至政和初,擢戶部、工部二侍郎,為開封尹。脅陳瓘證其子上書告蔡京不利社稷之罪,京愈德之,進刑部尚書。避親嫌,徙工部,卒。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一之三一、五三之一五,《宋史》卷三一○《李迪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徽宗宣和三年復中博學宏詞科。累官宗正卿。素為呂頤浩、朱勝非所知。歷兩浙發(fā)運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潛堂詩話》及文集。全宋詩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臨川(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進士。授臨江軍司戶,改知分寧縣,除敕令所刪定官。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發(fā)運使,入為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平居與謝逸、曾季貍相倡和,有文集、宮詞百馀篇及《潛堂詩話》(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已佚。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宣和三年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轉運使,累官至朝請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權舉為從官。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潛堂詩話》及文集。見《大隱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載除官制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一。
人物簡介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歷荊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傤I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林公墓志銘》。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學,選于禮部,政和二年賜上舍出身,授荊南府府學教授,除睦州州學教授。歷知武義、永嘉、平陽三縣,知建昌軍。擢尚書度支員外郎,進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閣為江東路轉運副使,江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紹興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請大夫。見孫覿撰《林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1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養(yǎng)源。翁彥約弟。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兆谛统鯙橛宜締T外郎,上書宰相,言不應與金人夾擊遼邦。除國子祭酒,徙秘書監(jiān),不肯造謁提舉秘書省之內侍梁師成,時論高之。官至太常少卿。有《唐史評》、《忠義列傳》、《皇朝昭信錄》、《鐘離子自錄》及文集。全宋詩
翁彥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養(yǎng)源,自號鐘離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初補太廟齋郎,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官福州侯官主簿,攝閩清令?;兆诔鐚庨g為濠州鐘離令。入為詳定《九域志》所編修官,遷秘書丞(《忠惠集》卷三《九域志編修官翁彥深除秘書丞制》)。出提點淮東、湖南、京西路刑獄。宣和初,授秘書少監(jiān),除國子祭酒,徙秘書監(jiān)。出知濟南府,忤宦官,提舉南京鴻慶官。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為太常少卿。紹興二年,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見《斐然集》卷二六《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翁彥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養(yǎng)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彥約弟。紹圣元年進士。宣和初,授右司員外郎。四年八月,以朝奉大夫、秘書監(jiān)除集英殿修撰。建炎間為太常少卿,以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十一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著有《皇朝昭信錄》、《忠義列傳》、《唐史評》等書及文集十五卷。見《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胡寅《斐然集》卷二六),《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七、選舉三三之三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67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黃實蔭入仕。徽宗大觀間,調相州儀曹。高宗紹興中,歷知臺州、池州,政尚中和。檢察六邑稅籍,唯青陽稅重,奏為蠲減,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議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黃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陽)。好謙曾孫。少從伯父實蔭為假承務郎。崇寧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訟冤于朝,由是知名。調相州儀曹。建炎中,版授汝陰令。紹興初,入監(jiān)左藏庫,權度支員外郎,擢江東轉運判官兼隨軍轉運副使。改知臺州、徙池州,有惠政。求歸,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縣。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見周必大《黃公子游墓志銘》(《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