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不動明王(不動明王)  拼音:bù dòng míng wáng
佛學密宗的護法菩薩。負責降伏一切惡魔,常做忿怒表情?!洞笈R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復當以不動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挂卜Q為「不動尊」。
《漢語大詞典》:摩訶至那(摩訶至那)
古代 印度 人對我國的尊稱。摩訶,猶言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闍國:“當此東北數萬餘里, 印度 所謂 摩訶至那國 是也?!币喾Q“ 摩訶震旦 ”。新唐書·西域傳上·天竺:“ 貞觀 十五年……帝命云騎尉 梁懷璥 持節(jié)慰撫, 尸羅逸多 驚問國人:‘自古亦有 摩訶震旦 使者至吾國乎?’皆曰:‘無有?!盅灾袊鵀?摩訶震旦 ?!?/div>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日如來東方金剛手菩薩出生之三昧耶也。見略出經注一。
一切如來摩訶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yè)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見攝真實經上。
文殊說摩訶般若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之略名。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二卷,梁曼陀羅仙譯,與僧伽婆羅譯之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同本先出,所謂文殊般若是也。
金剛薩埵菩薩摩訶薩
【佛學大辭典】
(菩薩)金剛菩薩也。菩薩摩訶薩是大士之通稱。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后漢唐孟詳譯。眾聲喧鬧,佛不許見,因諸天之請佛召見之。出增一阿含經馬王品。
南謨阿梨耶婆盧枳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Nama a%rya%valokites/vara%ya bodhisattva%ya maha%sattva%ya,大悲咒之首,歸命于觀自在菩薩之語也??倿樯徣A部之歸命句。南謨者歸命,阿梨耶者圣,婆盧枳帝者觀,爍缽羅耶者自在,菩提薩埵婆耶者菩薩,摩訶薩埵婆耶者摩訶薩。即歸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也。
菩提薩埵摩訶薩埵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菩薩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Bohdhisattva Maha%sattva),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于聲聞緣覺,故為簡別于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薩,更曰摩訶薩。佛地論二曰:「菩薩摩訶薩者,謂諸薩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為簡取大故。須復說摩訶薩言。(中略)此通諸位。今取地上諸大菩薩。是故復說摩訶薩言?!狗ㄈA嘉祥疏二曰:「摩訶薩埵者。摩訶云大。十地論云:大有三種。愿大行大度眾生大。薩埵云眾生,即大眾生也。(中略)摩訶薩者簡異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于大道,故名大眾生。」
眾許摩訶帝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十三卷,趙宋法賢譯。佛在迦毗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敕目連說之,次敘摩耶之生緣乃至一代教化之事績。釋尊一生教化之記錄也。經題之義未詳。
犍陀摩訶衍
【佛學大辭典】
(地名)Gandha-maha%ya%na,山名。翻梵語九曰:「健陀譯曰香,摩訶衍者大乘?!?/div>
馝柯羅摩訶秩多
【佛學大辭典】
(人名)Vikrama%ditya,王名。譯曰正勤日。見婆藪槃豆傳。
摩訶
【佛學大辭典】
(雜語)Maha%,又作莫訶,摩醯。譯曰大,多,勝。智度論三曰:「摩訶,秦言大或多或勝?!谷释踅泝x軌曰:「摩賀。」寄歸傳曰:「莫訶?!苟U門課誦于楞嚴咒之尾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敕修清規(guī)楞嚴會曰:「咒畢唱摩訶,眾和畢,維那回向?!?br />【佛學常見辭匯】
譯義為大、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