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2分類詞匯 41
《國語辭典》:打擊異己(打擊異己)  拼音:dǎ jí yì jǐ
運用手段攻訐和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如:「散播謠言打擊異己是非常惡劣的競選手段?!?/div>
《國語辭典》:小字報(小字報)  拼音:xiǎo zì bào
一種字體較小的墻報,是「大字報」的對稱。內(nèi)容多揭發(fā)隱私、互相攻訐。
《漢語大詞典》:飛謀釣謗(飛謀釣謗)
亦作“ 飛謀薦謗 ”。 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清 曾國藩 《畢君殉難碑記》:“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污染。”
《漢語大詞典》:嘲訐(謿訐)
嘲弄攻訐。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七年:“上每因晏集,使羣臣自相謿訐以為樂。” 胡三省 注:“謔人以成其過,謂之謿;發(fā)人之陰私,謂之訐?!?/div>
分類:嘲弄攻訐
《漢語大詞典》:詆短(詆短)
毀謗攻訐。 宋 羅泌 路史·禪通紀(jì)·栗陸氏:“ 王嘉 爭 董賢 以死, 何武 謀 王莽 以死,死忠也,乃曰‘區(qū)區(qū)以一簣障江河,用沒其身’。 嘉 武 身乎將相,可以區(qū)區(qū)自處哉?故非圣人而率肆詆短,鮮有不害名教者?!?/div>
分類:毀謗攻訐
《漢語大詞典》:匿名帖
以攻訐為目的而書寫的不署名或不署真實姓名的帖子。 清 唐訓(xùn)方 《里語徵實》卷中下引《鑒撮》:“ 明 武宗 朝有投匿名帖於丹墀者,帖言 劉瑾 亂政?!?何英芳 《〈嘯亭雜錄〉點校說明》:“ 嘉慶 二十年十一月有人投匿名帖控告他凌辱大臣,對莊頭濫用非刑,因而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div>
《國語辭典》:匿名信  拼音:nì míng xìn
不具名或不寫真實姓名的書信。如:「政府機關(guān)今后不再受理匿名信?!挂卜Q為「匿名書」。
《漢語大詞典》:內(nèi)噬
內(nèi)部攻訐相殘。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yīng)州知州劉君事狀》:“ 張保 之寇海也,自 嘉慶 初年始也,后與其黨 郭學(xué)顯 內(nèi)噬?!?/div>
《漢語大詞典》:沮短
詆毀,攻訐。新唐書·陸贄傳:“而 贄 孤立一意,為左右權(quán)倖沮短,又言事無所回諱,陰失帝意,久之不得宰相?!?/div>
分類:詆毀攻訐
《漢語大詞典》:訐忤(訐忤)
攻訐,訐犯。新唐書·劉蕡傳:“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聞?!?/div>
分類:攻訐
《漢語大詞典》:面訐(面訐)
(1).當(dāng)面攻訐。
(2).親自審訊。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黎明,盡為 信 所捕,擒至便殿,不用吏鞫,面訐得實,悉戮於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