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4詞典 1分類詞匯 93
《國語辭典》:政績(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務(wù)的績效。《晉書。卷三。武帝紀(jì)》:「以京兆太守劉霄、陽平太守梁柳有政績,各賜谷千斛。」《老殘游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fù)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div>
《國語辭典》:治功  拼音:zhì gōng
治理國政的功勞?!吨芏Y。夏官。司勛》:「治功曰力,戰(zhàn)功曰多?!埂稘h書。卷八六。王嘉傳》:「居是國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眾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div>
《國語辭典》:德政  拼音:dé zhèng
有益人民的政治措施?!蹲髠?。隱公十一年》:「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埂段骱言挕0椎陶E》:「樂天因行了這幾件德政,見民間漸漸有富庶之風(fēng),與前大不相同,他也滿心歡喜?!?/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績(風(fēng)績)
政績。 晉 葛洪抱樸子·百里:“懼風(fēng)績之不美,恥知己之謬舉。”新唐書·李虞仲傳:“人歿已久,風(fēng)績湮歇?!?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先生作御史,立朝侃侃,頗著風(fēng)績?!?
分類:政績
《漢語大詞典》:風(fēng)跡(風(fēng)跡,風(fēng)跡)
亦作“ 風(fēng)跡 ”。
(1).猶風(fēng)節(jié);風(fēng)操。后漢書·朱浮傳:“ 浮 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fēng)跡,收士心。” 李賢 注:“風(fēng)化之跡也。” 宋 沈括 《贈屯田員外郎葉君墓志銘》:“君之才學(xué)無所施當(dāng)世。然予與君之子與孫游,其規(guī)模風(fēng)跡,予有以知其才?!?br />(2).猶政績。宋書·良吏傳序:“今採其風(fēng)跡粗著者,以為《良吏篇》云。” 宋 葉適 《平江縣王文正公祠堂記》:“其為民補弊剔蠹,鋤其悍頑,而興作利政,以惠養(yǎng)之,意必有風(fēng)跡可述?!?br />(3).根據(jù)傳聞而追蹤尋跡。 明 宋濂《故岐寧衛(wèi)經(jīng)歷熊府君墓銘》:“州縣官多失廉平,君陰風(fēng)跡數(shù)十輩,悉如法論罷之。”
《漢語大詞典》:政跡(政蹟)
亦作“ 政蹟 ”。
(1).舊時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跡。后漢書·魯恭傳:“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br />(2).猶政績。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跡者賞之,貪殘者誅之,遠(yuǎn)近肅然?!?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龍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貶 處州 ,是以無政蹟可見?!眳⒁姟罢儭薄?/div>
《國語辭典》:政績(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務(wù)的績效。《晉書。卷三。武帝紀(jì)》:「以京兆太守劉霄、陽平太守梁柳有政績,各賜谷千斛?!埂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敢蛱鞎r尚早,復(fù)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政(風(fēng)政)
(1).教化政治。后漢書·滕撫傳:“風(fēng)政修明,流愛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遺?!?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 劉孝標(biāo) 注引《江惇傳》:“ 山遐 為 東陽 ,風(fēng)政嚴(yán)苛,多任刑殺,郡內(nèi)苦之。”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寧 在 豫章 ,遣十五議曹下屬城,採求風(fēng)政;并吏假還,訊問官長得失?!?br />(2).指政績。后漢書·李固傳:“天下喁喁,屬望風(fēng)政?!?span id="gd95ph9" class="book">《宋書·良吏傳·阮長之》:“前后所蒞官,皆有風(fēng)政,為后人所思, 宋 世言善治者,咸稱之。”北史·元顥傳:“﹝ 顥 ﹞據(jù)有都邑,號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風(fēng)政。自謂天之所授,頗懷驕怠。”
《漢語大詞典》:傳政(傳政)
(1).傳授政權(quán)。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 子玉 ?!?br />(2).指傳揚于后世的政績。荀子·非相:“ 五帝 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也,久故也。”
《漢語大詞典》:理狀(理狀)
猶政績。后漢書·明帝紀(jì):“﹝帝﹞令司隸校尉、部刺史歲上墨綬長吏視事三歲已上,理狀尤異者各一人,與計偕上。”后漢書·牟融傳:“司徒 范遷 薦 融 忠正公方,經(jīng)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狀。”
分類:理狀政績
《國語辭典》:高風(fēng)(高風(fēng))  拼音:gāo fēng
1.從高?遠(yuǎn)處?吹?來的風(fēng)?!冻o。劉向。九嘆。遠(yuǎn)游》:「溯高風(fēng)以低佪兮,覽周流于朔方?!?
2.高尚的品格與氣節(jié)?!?紅樓夢?》第?三?八?回??:?「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div>
《國語辭典》:潁川(潁川)  拼音:yǐng chuān
郡名。秦朝設(shè)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晉移治許昌,為今河南省許昌縣東北。唐廢郡,改曰許州。
《國語辭典》:善政  拼音:shàn zhèng
良善的政策法令。《孟子。公孫丑》:「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埂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刚埥蹋堰^的善政可有出類拔萃的事跡呢?」
《國語辭典》:科舉(科舉)  拼音: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jìn)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馀,故稱為「科舉」。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亦沿用科舉之稱。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
《漢語大詞典》:報政(報政)
(1).陳報政績。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為 魯公 。 魯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魯 ,三年而報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遲也?’ 伯禽 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后遂為地方官政績卓著之典。 唐 劉禹錫 《上門下武相公啟》:“念外臺報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錢謙益 《福建布政使左參議徐良彥母丁氏加贈恭人制》:“迨報政于南國,已棄養(yǎng)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農(nóng)明府擢儀部》:“昔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報政逾十年,令聞?wù)阉姆??!?/div>
《國語辭典》:考功  拼音:kǎo gōng
1.父親的功業(yè)?!冻o。屈原。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br />2.考核官吏的功績?!稌?jīng)。舜典》「三載考績」句下唐??装矅鳎骸溉暧谐?,故以考功?!埂逗鬂h書。卷二六。韋彪傳》:「陳宜依古典,考功黜陟?!?br />3.職官名。考功司郎中的簡稱。屬吏部,掌考察內(nèi)外官吏之職?!杜f唐書。卷四二。職官志一》:「吏部為司列,主爵為司封,考功為司績?!埂度辶滞馐贰返谌鸹兀骸赣终f到宗子相;杜慎卿道:『宗考功便是先君的同年?!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