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1分類詞匯 22
共22,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作持戒
止持戒
提舍尼
斷事官
非時食
過午不食
迦持
《國語辭典》:作持戒  拼音:zuò chí jiè
佛教戒律中屬于修善應(yīng)行的戒,如說戒、安居等。《四分律刪繁補(bǔ)闕行事鈔。卷中四》:「以行成故名為『作持』;望境不起名『止持』?!?/div>
《國語辭典》:止持戒  拼音:zhǐ chí jiè
佛教戒律中屬于防非止惡,行之則犯的戒,如五戒或比丘戒之類?!端姆致蓜h繁補(bǔ)闕行事鈔。卷中四》:「禁防身口不造諸惡目之曰:『止』;止而無違,戒體光潔,順本所受,稱之曰:『持』。持由止成,號『止持戒』。」
《國語辭典》:提舍尼  拼音:tí shè ní
佛教戒律。為梵語pratide'saniya音譯的省略。意譯為對他說、向彼悔等意。指犯戒者所犯的過錯,只要向一人坦白懺悔就可以。
《漢語大詞典》:斷事官(斷事官)
官職名。 北齊 僧職有斷事沙門,掌斷處僧人犯佛教戒律之事。 元 至正 初設(shè)斷事官一員,后增至八員,隸樞密院,掌管裁決軍府刑政獄訟的事務(wù)。 明 初 太祖 置行樞密院,尋改置大都督府,下設(shè)有斷事官,總治五軍刑獄,后廢除。參閱 宋 贊寧 《僧史略·雜任職員》、元史·百官志三、明史·職官志五。
《漢語大詞典》:非時食(非時食)
佛教戒律。正午以前為時,正午以后為非時,時則食,非時則不得食。但飲蘇油、蜜、石蜜果汁等。名非時食。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佛經(jīng)戒比丘非時食,蓋其法過午則不食也?!?宋 張镃 《謝豈庵餉澄粉圓子》詩“始知可助非時供”自注:“釋氏齋后食,名非時食?!眳⒁姟?非時漿 ”。
《漢語大詞典》:非時漿(非時漿)
佛教語。佛家稱蘇油、蜜、石蜜果汁等為非時漿。 晉 法顯 佛國記:“勸化供養(yǎng)僧,作非時漿。” 晉 法顯 佛國記:“客僧往到,舊僧迎送,代擔(dān)衣鉢,給洗足水,涂足油,與非時漿?!?/div>
《漢語大詞典》:過午不食(過午不食)
佛教戒律。每日一餐,過了中午就不再吃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午食:“古以不能夕食為病, 宋 人言長年訣:夜臥不覆首,晚飯少數(shù)口。避瘴者訣:稍飲卯前酒,莫喫申后飯,似非常行之道。學(xué)佛者則過午不食,謂是佛所制……佛以日午食者,乞他食故?!币嘧鳌?過中不食 ”。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日中一食,日中者,日午也。即后世之所謂過中不食。”
《漢語大詞典》:迦持
謂佛教戒律。《西游記》第五二回:“ 行者 頓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與 唐 朝師父西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