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613 【介紹】: 亦稱文伯、文伯縠。春秋時魯國人。慶父孫。魯文公元年周內(nèi)史叔服至齊,善相,應其父公孫敖之請而相之,謂為奉祭祀供養(yǎng)之子;其下頷豐滿,后嗣在魯必昌大。文公八年,公孫敖奔莒,文伯嗣為卿。其后嗣世為魯卿,稱孟氏。
人物簡介
【介紹】: 即敬姜,春秋時魯國人。文伯退朝回家,見其母正在緝麻,文伯以為居官之家,母不當緝麻。其母告以民勤勞則善,安逸則淫,為官朝夕勤勞,猶恐忘先人之業(yè),若有怠惰,豈能避罪。
人物簡介
【介紹】: 東漢犍為資中人,字文伯。習《慶氏禮》,博通古今。西漢平帝元始五年舉明經(jīng),遷廩犧令。光武帝建武中舉孝廉。明帝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chuàng)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多與議,世稱通儒。累遷五官中郎將。卒年七十余。全后漢文·卷二十七
鈞,建武中為城門校尉。
人物簡介
【生卒】:?—616 【介紹】: 隋代郡武川人,字伯通。本姓破野頭,鮮卑族人,從主姓,改為宇文氏。少驍勇,擅弓馬,仕北周,累功拜上柱國。入隋,以平陳功拜安州總管。楊廣奏請轉(zhuǎn)壽州刺史、總管。為廣設廢立之謀。煬帝即位,封許國公,參預朝政。性貪鄙,廣納賄賂,金寶累積,知人有珍異之物必求取之。征遼之役,所統(tǒng)軍潰敗不可禁止。帝怒,斥為民。尋復官爵。后勸帝幸江都。至江都,病篤,臨終以二子化及、智及托于帝。全隋文·卷二十三
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本姓破野頭。周武帝時,起家拜開府。歷左宮伯,英果中大夫,封博陵公,改封濮陽。大象末,超拜上柱國,進封褒國公。隋受禪,為右衛(wèi)大將軍,拜壽州總管,歷太子左衛(wèi)率。煬帝即位,遷左衛(wèi)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加開府儀同三司。從幸江都,卒。贈司徒、尚書令,謚曰恭。
人物簡介
【生卒】:906或915—959 【介紹】: 五代時東平人,字文伯。少舉進士。依后漢楊邠。后周世宗時為比部郎中,獻《平邊策》,甚見親信。累官至樞密使。樸明敏而多才智,為《欽天歷》,考訂雅樂,為世所稱。全唐文·卷八百六十
樸字文伯。東平人。漢乾祐中舉進士。授校書郎。周顯德初累拜左散騎常侍。充端明殿學士。三年征淮。以為東京副留守。還拜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樞密使檢校太保。四年再征淮。兼東京留守。六年卒。年四十五。贈侍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伯修。登進士第。為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為干當公事。凡攻討招襲,建南平諸城寨,皆出其畫。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徙兩浙?;兆跁r累官戶部侍郎。建言陜西止輸邊糧于州,而令量取道里費助邊糴,歲省糴價五百萬,公私便之。后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全宋文·卷二二一三
宇文昌齡,字伯修,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舉進士甲科,調(diào)榮州推官。熊本經(jīng)制梓夔,辟昌齡干當公事,以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改兩浙。神宗以司農(nóng)寺圖籍不肅,選官釐整,以昌齡為主簿,遂拜監(jiān)察御史。歷官尚書比部、吏部員外郎、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直秘閣。后歷知梓、壽州、河中府及鄧、鄆、青等州?;兆诹?,召為刑部侍郎,徙戶部,以寶文閣待制知開封府,歷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永州楚丘人,字文伯。李昌齡曾孫。為內(nèi)侍梁師成所引,授右列睿思殿應制。少自文其身,徽宗賜號錦體謫仙。艮岳成,奉詔與曹組撰《艮岳百詠》。全宋詩
李質(zhì),字文伯,南京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昌齡曾孫。晚始際遇,徽宗宣和間,為睿思殿應制(《揮麈錄后錄》卷二)。今錄詩一○○首。全宋文·卷三一二五
李質(zhì),字文伯,應天府楚丘(今山東曹縣)人,昌齡曾孫。有才思,晚始際遇,宣和中為內(nèi)侍梁思成所引,遂得徽宗愛幸,授右列睿思殿應制;又以質(zhì)曾文身,賜號「錦體謫仙」。靖康之難,隨徽宗被擄入北。見《揮麈后錄》卷二。
人物簡介
字文伯,西安人。為臨川糾曹。賊白氈笠破吉州。敏士與判官江山柴紱保城。岳飛至,欲奏以功。辭曰:“若爾守倅,必被罪?!?飛嘆服。繼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圍甚急。詔敏士救之。與張子善謀攻淮陽,金必棄海州。已而果然。張浚奏其功,除淮南運判,移浙漕,終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