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5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徙居鳳陽壽州。字孩未,號念道。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沙縣知縣,入為御史。遼陽破,疏請犒師關外。受命巡按遼東,以忤魏忠賢,罷官,并被誣有贓罪。崇禎初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弘光時,疏請勤王,遭馬士英阻止,郁憤而卒。
維基
方震孺(1585年—1645年),字孩未,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士,四十二年二月授沙縣知縣,四十七年入覲,五月請假歸里。泰昌元年十一月考選,授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天啟初年,巡視南城,他上疏議論魏忠賢,呈《拔本塞源論》說明梃擊案、移宮案,正直言論震撼朝廷。他巡視南城,宦官張曄等人被訟告,魏忠賢為宦官疏通,他不允許,使魏忠賢更怨恨他。清朝軍隊攻陷遼陽,他一日連上十三道奏疏,請求增加巡撫,貫通海運,調(diào)用邊兵;罷免本兵崔景榮,以孫承宗代任。五鼓時分,朝廷下令在門前鞭打公卿,他籌畫痛哭。自己請求出師,獲詔發(fā)公帑二十萬;出關后方震孺吊死扶傷,令軍民大悅,又上言三岔河六不可依賴,得任命巡按遼東,監(jiān)督當?shù)剀娛?。就任后他廢寢忘餐地工作七個月,有人建議退守廣寧,他則請求駐兵振武;又請求令寧前監(jiān)軍,專斬逃軍逃將,都獲準許。而遼東經(jīng)撫不和,邊疆事務日益敗壞,他再上疏言山海地方?jīng)]有外衛(wèi),應該駐兵作眼目,未獲理會。次年正月他任滿代前候屯,清兵渡過三岔河,巡撫王化貞逃走,使各城士兵潰散,只有前屯不動;參將祖大壽在覺華島有十多萬兵馬,方震儒怕他們投降清朝,就渡海和祖大壽見面,慷慨地說:「將軍回來,一定相保障你富貴,不回來,我以頸血濺將軍?!棺娲髩劭奁?,他也哭泣,于是二人一同回來,帶來無數(shù)軍民物資。魏忠賢制造冤獄,教唆給事中郭興治誣陷他私藏贓物入獄,每天一杖,論行死刑。獄卒可憐他忠心,給他飲食。很快獻懷太子朱慈炅出生,獲得赦免,回歸壽州。崇禎初年,朝廷打算重用方震孺,劉鴻訓當國索要賄賂,他斷言拒絕,因此沒有再仕途。張獻忠包圍壽州,長吏剛剛調(diào)職離開,他和弟弟方震仲鼓動士民守城,讓史可法上奏他的功勞,起用為廣西參議,不久再擢官僉都御史。弘光帝繼位,朝臣忙于爭奪擁戴之功,無意收復國土。方震孺上疏言:「諸臣都高舉夾日的功勛,我始終抱哀悼先帝的痛楚,愿意帶著一旅與敵寇一決死戰(zhàn)?!褂忠岳潜瞄L火器藥箭,命副總兵朱之胤統(tǒng)率一千人入衛(wèi)。遭到馬士英、阮大鋮阻止,敕令還鎮(zhèn)。震孺抑郁嘔血而卒。
方廣德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方廣德,號扶予,河南南陽府南陽縣人。明末政治人物。祖父方九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方廣德幼年號稱神童,為唐王府儀賓,弱冠中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會試七十九名,未殿試,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進士。工部觀政,授松江府教授,五年升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丁憂歸鄉(xiāng)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8 【介紹】: 明浙江德清人,徙居京師,字中涵。萬歷十一年進士。屢遷國子祭酒,請告家居,久不出。四十一年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獨相七年,無所匡正。以參與封鄭貴妃、舉李可灼進紅丸,遭廷臣彈劾。天啟初進中極殿大學士。去職。
維基
方從哲(?—1628年),字中涵,直隸大興縣(今北京市)人,錦衣衛(wèi)籍,祖籍浙江德清縣,萬歷癸未進士,仕至內(nèi)閣首輔。萬歷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進士,曾官國子監(jiān)司業(yè)、祭酒,請罷礦稅。得罪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田義,放歸。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葉向高舉薦方從哲出任禮部右侍郎。同年九月,與吳道南同加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多次上書言事,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號后金國汗,建元天命。方從哲疏請曰:“今缺餉至于數(shù)月,諸軍饑不得食,寒不得衣?!怂侔l(fā)內(nèi)帑數(shù)十萬,先盡該鎮(zhèn),次及九邊,用以抒燃眉之憂。”但神宗不納。從哲獨相七年,雖然不乏上疏力言國事,但往往只著重于名義上的爭取,實將順從皇帝的意思,終庸庸無所匡救。光宗時,方從哲任內(nèi)閣首輔,將李可灼帶進宮內(nèi)任鴻臚寺丞,進呈紅丸,皇帝吃了一丸之后,直呼“忠臣!忠臣!”下午三時復進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時暴斃,在位僅二十九天。這是明朝著名的紅丸案。禮部尚書孫慎行聲討方從哲與李可灼。方從哲為了脫罪,說「李可灼沒有罪,給皇帝治病就該賞銀?!苟ㄕ{(diào)為「進藥不效,但亦臣愛君之意」。泰昌元年(1620年)十一月三、二十日,連續(xù)兩次上書乞休。熹宗慰留之。十二月二十八日,批準。李可灼發(fā)戍邊疆。天啟年間,徐大化請起從哲,但從哲不出。崇禎元年(1628年)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方守地,字周埏,號千里,山東濟南府歷城縣民籍直隸滁州全椒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聯(lián)捷癸丑科進士會試八十二名,殿試三甲三十五名,授河南汝寧府商城縣知縣,擢兵部主事,泰昌元年(1620年)十一月捧尚方劍詣遼東,賜經(jīng)略袁應泰。天啟元年奉差解宣府馬價銀二萬二千余兩。崇禎元年三月,由兵部郎中升四川副使,加升四川布政司左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1—1655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潛夫,號仁植。方以智父。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天啟間為職方員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崇禎初,起故官。十一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連敗農(nóng)民軍李萬慶、羅汝才等部。曾上疏極言熊文燦招撫張獻忠之誤。旋因部將兵敗,為楊嗣昌所劾,下獄。后得釋,再起督大名、廣平軍務,京師陷落后南奔。弘光時見馬士英、阮大鋮亂政,歸隱不出。又十余年而終。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潛夫,桐城人。萬歷丙辰進士,除知嘉定州調(diào)福寧入歷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寶卿以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維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潛夫,號仁植,晚號鹿湖。桐城(今屬安徽?。┤?。方孔炤為方大鎮(zhèn)之子。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進士,授嘉定州知州。調(diào)任福寧知州,擢兵部員外郎。天啟初年,升為職方司郎中。因忤崔呈秀,被削籍。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原職,復升為尚寶司卿,次年丁父艱,廬墓三年。崇禎七年甲戌發(fā)生民變,焚掠巨室,獨不與而因靖亂,撫按表薦之,起南璽卿(南京尚寶司卿)??诪菥ㄡt(yī)學、地理、軍事。崇禎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剿寇九戰(zhàn)八捷,連敗李萬慶、羅汝才等部。曾上疏極言熊文燦招撫張獻忠之誤,因與楊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敗,遂下大理寺獄。后得減罪,僅戍紹興。不久召入陛見,任山東、河北屯撫,兼理大名、廣平軍務。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馬士英排擠去職歸家。歸隱桐城白鹿山,讀書著述。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樅陽橫埠合明山,門人稱之為貞述先生。著有《全邊略記》、《周易時論》、《環(huán)中堂詩文集》等。其中《全邊略記》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勢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玉成,桐城人。萬歷丙辰進士,除知元城縣擢廣西道御史天啟末坐言事削籍崇禎初起官歷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有霞起樓詩草
維基
方大任,字玉成,一字逢吉,號赤城,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人。與王宣友好。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初授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知縣,天啟二年四月選授候補御史,六月補任廣西道。天啟年間,因彈劾魏忠賢祖墳越制,被削籍為民。隨以他事下?lián)岚创?,罪擬城旦。崇禎元年(1628)召還,起復為河南道御史,出巡山海關。崇禎二年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薊州順天等處,至通州,清軍入關,曾因隱瞞軍情被名臣陳良訓彈劾。清軍退兵后,以疾乞歸。卒年不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新鄉(xiāng)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授知縣,官至兵部尚書。先迎降李自成,自成敗走后降清軍,又南投明弘光帝。南京陷落后,再降于洪承疇。在清官至工部侍郎,降授江南徽寧道。順治十七年,坐編刻《無聲戲》,自稱“不死英雄”,籍其家,流寧古塔而死。
維基
張縉彥(1600年—1672年),字濂源,號坦公,又號外方子,別號大隱,河南新鄉(xiāng)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進士,戶部觀政,歷任清澗、三原知縣、后入京為戶部主事、郎中,累遷翰林院檢討、兵科都給事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時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軍隊,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清軍入關后,張縉彥回鄉(xiāng)反大順,遭大順劉汝魁部擊敗。張縉彥遂退守山寨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被洪承疇招降。順治十年(1653年)授山東右布政使,順治十五年(1658年)擢工部侍郎。因罪籍沒家產(chǎn),流徙寧古塔。在北地與吳兆騫、姚琢之、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等結成詩社為“七子之會”。終老當?shù)亍?/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維基
方一藻(?—1640年),字子元,號玄根,直隸歙縣人。天啟元年辛酉科鄉(xiāng)試五十八名舉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會試十三名,二甲二十一名進士。戶部觀政,授戶部主事,五年管新太倉,六年升陜西司員外,本年升保定知府。崇禎二年升山西霸州道副使,三年(1630年)調(diào)永平道,四年改河南副使,遵化道。崇禎四年,以右僉都御史,擔任遼東巡撫。六年加俸一級,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十一年升兵部左侍郎,加服俸一級,兼右都御史。十二年加兵部尚書,十三年回部管左侍郎事。后以大學士巡撫遼東,當時吳三桂“拜其門下”,又與其子方光琛“締盟為忘形交”。崇禎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陳新甲主議和,遣一藻赴盛京(沈陽)與清廷接觸,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賣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談,皇太極基本上同意。方一藻建議用隆慶年間“俺答封貢”的模式與對方談判。為黃道周所排斥,連上三疏。和議之事不了了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崇禎四年進士。歷嘉興、福州推官,擢兵科給事中,舉劾無所避。曾揭發(fā)兵部尚書陳新甲勾結宦官,與清議和事。其論中官出鎮(zhèn)監(jiān)軍之弊,語尤切至。因周延儒牽連得罪下獄,后釋歸。
維基
方士亮(16世紀—17世紀),字君繩,號慕庵,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方士亮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的進士,獲授浙江嘉興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憂。服除,調(diào)往福州,再遷官兵科給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謝升,謝升說:「君主以不用聰明人為高招,今上太用聰明人,令天下朝政敗壞。」又說:「各位不用談政事,皇上早有主意?!顾B同言官彈劾謝升誹謗泄密,使其被削籍。之后他相繼他彈劾陳新甲、張福臻、徐世蔭、朱大典、葉廷桂、呂大器、馬爌,請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龍、張作楫、張焜芳、李模、詹爾選、李右讜、林蘭友、成勇、傅元初,撫恤吳執(zhí)御、魏呈潤、傅朝佑、吳彥芳、王績燦、葛樞的家人,推薦方岳貢、陳洪謐,朝廷大多采納。周延儒督師,他擔任贊畫軍前,戰(zhàn)敗后入獄,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釋放歸鄉(xiāng)。弘光年間方士亮得起用為戶科給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聲軍隊;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時受命和與何九云輔導唐王朱聿??,福京淪陷后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湖廣谷城人,字四長,號禹修。天啟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進郎中。崇禎元年出為松江知府,筑石堤、倉城,救荒助役,均有成績。十六年擢左都御史兼東閣大學士。李自成克京師后,被俘死。有《國瑋集》。
維基
方岳貢(?—1644年),字四長,號禹修,湖廣谷城人。明朝末年官員。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禮部觀政,四年授戶部廣東司主事,五年管祿米倉,六年進郎中,督永平糧儲,以廉潔謹慎著稱。七年(1627年),接替仇時古出任松江府知府,任內(nèi)捕殺盜賊、筑造海堤、救荒助役、修學課士,政績卓著。薛國觀被罷官后,其親信王陛彥素來與方岳貢不合,便誣陷方岳貢賄賂國觀三千金。方岳貢因此下獄,士民爭相為其喊冤,巡撫黃希也親自為其辯解。最終經(jīng)過蔣德璟在崇禎帝面前提及,得以平反復官。崇禎十三年(1640年),升任山東按察使司河道副使兼右參議,總理江南糧儲,監(jiān)督漕糧按時抵達通州,崇禎帝大喜,召見賜食,于崇禎十六年破格提拔為左副都御史。隨即兼任東閣大學士。次年,即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命以戶、兵二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督漕運、屯田、練兵諸務,駐濟寧,未成行。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方岳貢及邱瑜被俘,囚禁在劉宗敏居所。李自成所部向二人勒索白銀,方岳貢素來清廉,家貧無錢,備受拷打。有松江商人替他繳納千金,方于四月朔日與丘瑜同被釋放。十二日,李自成部殺陳演等人,令監(jiān)守者將二人一并處決。監(jiān)守人準備繩索,二人均自縊而死?!?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1—167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號鹿起。入清為僧,名大智,字無可,別號有藥枕、弘智、愚者大師等。少為復社名士。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弘光時為馬士英、阮大鋮中傷,逃往南海,以賣藥自給。永歷時任左中允,遭誣劾。清兵入粵后,在梧州出家。學問廣博,于禮樂律數(shù)聲音文字書畫藥卜,無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學和哲學,重視“質(zhì)測”,意即實驗。與利瑪竇交往甚密,通曉當時西方科學知識,對神學多所批評。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識》、《藥地炮莊》、《東西均》、《浮山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弘智,字無可,別字藥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禎庚辰進士,官檢討。初為報恩寺僧,后開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
詞學圖錄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浮山愚者,逃禪以后名行通、無可、五老、弦智、愚者、墨歷、木立、藥地、極丸、浮廬等。安慶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著述百余種,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識》,又有《藥地炮莊》、《東西均》哲學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貫問答》、《切韻源流》、《流寓草》、《周易圖象幾表》、《性故》、《學易綱宗》、《諸子燔痏》、《四韻定本》、《內(nèi)經(jīng)經(jīng)絡》、《醫(yī)學會通》等。
維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別號龍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無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學者、思想家、科學家。祖父方大鎮(zhèn),曾任萬歷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經(jīng)》、《禮記》,著述宏富。父親方孔炤,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方以智幼稟異慧,六歲知文史,博覽群書。早年隨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寧、直隸、燕京等地,見名山大川,與西洋傳教士畢方濟與湯若望交往,并閱西洋之書。與冒襄、侯方域、陳貞慧,合稱明季四公子。崇禎七年(1634)桐城民變,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隨家人避居南京。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己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嚴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方以智趁亂逃往南方。入南明永歷朝,除經(jīng)筵講官,因偽書案被免職。自行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出家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粵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獄,又押往廣東對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跡,自沉于江殉國。一說坐化。據(jù)說,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時,在社會底層,推動了秘密結社天地會的發(fā)展。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進士,授翰林檢討,有《浮山全集》。
方元會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方元會(17世紀—17世紀),字仲極,號澹公,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方元會是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第十名,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獲授兵部職方司主事,隆武年間改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南城,負責天興鄉(xiāng)試,又監(jiān)修威廟實錄和請求為方良永加贈太子少保及錄蔭,不久請求辭官回鄉(xiāng)。之后他在家鄉(xiāng)重修宗譜,著有《雍園集》、《西臺奏議》、《澹園詩集》。方元會妻子孺人林氏,二人合葬山兜里烏齊院,有子方之騋、方之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肅之,號坦庵。明崇禎元年進士,官少詹事。清順治間薦補翰林學士,以江南科場案事謫戍寧古塔,捐資贖還,改號蘇翁。卒年七十左右。有《寧古塔志》、《方詹事集》。
清詩別裁集
字坦庵,江南桐城人。崇禎戊辰進士。國朝官少詹事,兼翰林學士。著有《塞外》、《歸國》二集?!饘m詹寢食少陵,評點杜詩,分授學者,謂詩必從杜入,方有真性情;修飾辭華,不能登大雅之堂也。今讀其詩,一如論詩之旨。
維基
方拱乾(1596年—1666年—方拱乾),名若策,字肅之,號坦庵,直隸桐城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詩人、學者。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夏四月初三日出生。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官至少詹事。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農(nóng)民軍入京,明亡。當時,方拱乾同多數(shù)大臣被關押,“以美婢四名賄賂賊將羅姓”,得以逃脫南歸。順治九年,以江督馬國柱推薦,起補弘文院學士,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順治十四年(1657年),以“南闈科場案”獲罪,其五子方章鉞因與主考官方猶“聯(lián)宗”而中舉人,皇帝令刑部將方章鉞“速拿來京,嚴行詳審”,后與章鉞發(fā)配寧古塔,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家屬認修京師前門城樓工程,依《大清會典事例》得以贖罪,十月赦還,將別之際,在壁上題下〈書茅屋壁〉一詩,“莫言萬里無人境,兀兀三年認作家?!薄?滴踉辏?662年)回到江南故土,流寓揚州荷陰客舍,以賣畫為生。同年,因“衰年性健忘,似多漏軼記”,手寫《絕域紀略》??滴跷迥辏?666年)卒。有六子六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2—1669 【介紹】: 明末清初安徽桐城人,字爾止,一名一耒,號明農(nóng),一號峹山。明諸生。與復社、幾社諸名士友善。入清,隱居南京。工詩。有《峹山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六
方文,又名一來,字爾止,一字明農(nóng),桐城人。明諸生。有《涂山集》。
人物簡介
方文,字爾止,桐城人,崇禎諸生,順康間隱居,有《嵞山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方榖,字子桓,桐城人,明崇禎諸生,順治時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