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三假施設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又名三攝提:一、受假施設。二、法假施設。三、名假施設。是大品經(jīng)所說之三假也。為別于因成假等三假,謂之三假施設。(參見:假)
【佛學大辭典】
(術語)假者借之義,諸法各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諸蘊而有眾生,借棟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虛妄不實之義也。
【佛學常見辭匯】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蘊而有眾生是。2。虛妄不實之義,諸法因緣和合而有,幻生幻滅,虛妄而無實體。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謂諸法各無體,借他故有,是名為假。說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續(xù)假 相續(xù)而有,是相續(xù)假。
三、相待假 與他對待而有,是相待假。
有體施設假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無名之法體上施設假名之謂也。自諸法實相上論之,則世間萬般之事物皆是也。是二假之一。(參見:二假)
【佛學常見辭匯】
二假之一,即在無名的事物上施設一個假名的意思。
【三藏法數(shù)】
謂圣教所說,雖有法體,而非我法,體本無名,隨緣施設,假名我法,故名有體施設假。
二假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無體隨情假,世間之人于心外之境執(zhí)實我實法,此實我實法,為遍計所執(zhí)性而非實體,但一妄情耳,世人隨此妄情而于虛假執(zhí)我法也,故謂之無體隨情假。是世間常用之我法也。二、有體施設假,謂依他起性上假施設之我法也。即內識所變之見相二分為依他法,從實之種子而生,有實之體用,就此體用假付我法之名,故名為有體施設假,是圣教中所用之我法也。見唯識論一。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無體隨情假,如凡夫之執(zhí)我法,我法本無實體,但隨自己之妄情而立我法之名者。二有體施設假,五蘊之法非無,彼于五蘊和合之上假設我法之名者。初就凡夫之迷情而云,后就圣者之悟情而言。見述記一本。
【三藏法數(shù)】
(出宗鏡錄)
宗鏡錄問云:不了唯識之徒,妄執(zhí)我法,圣教之內,云何復言有我法等?答云:對機設假,非同情執(zhí)。假有二種,故名二假。
〔一、無體隨情假〕,謂執(zhí)我之法,本自無體。但因隨順機情,虛假施設,亦名我法,故名無體隨情假。
〔二、有體施設假〕,謂圣教所說,雖有法體,而非我法,體本無名,隨緣施設,假名我法,故名有體施設假。
施設
【佛學大辭典】
(術語)安立之義,建立之義,發(fā)起之義。唯識述記三末曰:「言施設者,安立之異名。建立發(fā)起者,亦名施設?!?/div>
施設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三卷,趙宋法護譯,問答世間出世間之諸法及神通變化等之事者。
施設有
【三藏法數(shù)】
謂世間之人,各各隨業(yè)受報,因假父母遺體,便即施設,而有男女之名,故名施設有。
施設依
【三藏法數(shù)】
施設,猶建立也。謂人依五蘊中,假用言說,施設我及眾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類,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壽夭等,是名施設依。(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