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日久
時日長。禮記·三年問:“創(chuàng)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史記·遠盎晁錯列傳:“ 吳王 驕日久,國多姦?!?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胡注失收考異》:“然單行本僅有 明 刻本,字句亦有脫誤,惜無嗜古者重為校刊,日久恐漸歸湮佚。” 峻青 《秋色賦·鄉(xiāng)音》:“這一些平時難得聽到的聲音,對于那些離鄉(xiāng)日久的人們來說,有著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 ?/div>
《國語辭典》:天長日久(天長日久)  拼音:tiān cháng rì jiǔ
時日長久。《紅樓夢》第二○回:「但只是天長日久,只管這樣,可叫人怎么樣才好呢?」《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待要隱忍下去只答應著,天長日久,這等幾間小屋子,弄一對大石頭獅子不時的對吼起來,更不成事?!?/div>
分類:時間日子
《國語辭典》:日久彌新(日久彌新)  拼音:rì jiǔ mí xīn
經(jīng)過長久的時日,不但沒有衰敗、陳舊,反而更新、更好。指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如:「孔子的學說,數(shù)千年來,盛行不衰,日久彌新?!?/div>
《國語辭典》:日久年深  拼音:rì jiǔ nián shēn
形容時間長久?!?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三九回:「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沒了,廟也爛了,那像就成了精?!挂沧鳌改晟钊站谩?。
分類:時間長久
《國語辭典》:日久生情  拼音:rì jiǔ shēng qíng
人與人相處時間一長,自然會產(chǎn)生感情。通常用于男女之間。如:「他們二人是同事,日久生情,終于成為一對佳偶?!?/div>
《國語辭典》:日久玩生  拼音:rì jiǔ wàn shēng
時間久了,遂產(chǎn)生輕視怠忽的心理。如:「法令初頒,大家尚知遵守,但日久玩生,便不復措意。」
《國語辭典》:年深日久  拼音:nián shēn rì jiǔ
經(jīng)歷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明。無名氏《打覬鏄》第四折:「我這病,年深日久,數(shù)個良醫(yī),不曾醫(yī)的好?!埂段拿餍∈贰返谖濉鸹兀骸钢劣诘聡偃绾沃槐壑?,年深日久,做書的也記不起了」。也作「年深月久」、「日久年深」、「日久歲深」。
《國語辭典》:日久見人心(日久見人心)  拼音: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時間一久便可知道人心的善惡。指時間是檢驗人心的最好方法。如:「今日總算認清他是個奸佞小人,真是日久見人心啊!」
《國語辭典》:日久歲深(日久歲深)  拼音:rì jiǔ suì shēn
形容時間長久?!段鍩魰?。卷一五。云門文偃禪師》:「翻覆思量,看日久歲深自然有個入路?!挂沧鳌改晟钊站谩埂?/div>
《漢語大詞典》:日久歲長(日久歳長)
見“ 日久天長 ”。
《國語辭典》:日久天長(日久天長)  拼音:rì jiǔ tiān cháng
形容時間長久?!都t樓夢》第六九回:「這日久天長,這些個奴才們跟前怎么說嘴?!?/div>
《國語辭典》:日久天長(日久天長)  拼音:rì jiǔ tiān cháng
形容時間長久?!都t樓夢》第六九回:「這日久天長,這些個奴才們跟前怎么說嘴?!?/div>
《國語辭典》:日久月深  拼音:rì jiǔ yuè shēn
形容時間長久?!段簳?。卷五九。蕭寶夤傳》:「雖當時文簿,記其殿最,日久月深,駁落都盡?!顾?。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六○。進取訣》:「縱使宣明口勢,吐納開張,皆須日久月深,倦于賒闊。」也作「年深日久」。
《國語辭典》: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拼音: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諺語)比喻人心的善惡,須經(jīng)時間的考驗才能得知。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刹坏馈郝愤b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埂斗馍裱萘x》第二○回:「臣暗使心腹,探聽真實,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是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挂沧鳌嘎愤b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國語辭典》:老師(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對傳授道業(yè)、學問或技藝者的尊稱。
2.學生對先生的尊稱。
3.科舉時代門生對座主的稱呼。
《漢語大詞典》:留飲(留飲)
(1).留客宴飲;留下宴飲。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賈 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jiān),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漢 劉向 說苑·奉使:“ 高祖 使 陸賈 賜 尉佗 印為 南越 王。 陸 生至…… 尉佗 乃大悅 陸生 ,與留飲數(shù)月?!?宋 蘇軾 《次韻答邦直子由》之三:“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慰酸寒?!?br />(2).中醫(yī)痰飲病的一種。因飲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 元好問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詩:“留飲工作祟,臂股半風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