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劫火燒
 
昆明劫
    
昆池灰
  
劫沙
 
胡僧識
  
寒灰劫盡
 
劫灰池
 
劫未成灰
 
昆池劫墨
 
辨沈灰
 
灰劫昆明
  
劫石成灰
  
昆明事
 
池辨燒灰
 
黑土成灰
   
昆明出劫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卷一《漢洛陽白馬寺竺法蘭》
「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委,可問西域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弧?/span>
《搜神記》卷十三~98~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沟垡运凡恢y以移問。至后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jīng)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淮私贌乓??!鼓酥费杂兄肌?

簡釋

劫灰:喻災(zāi)難后的遺跡。唐韓偓《寄禪師》:“劫灰聚散鐵輜墨,日御奔馳繭栗紅。”


例句

下輦登三襲,褰旒望九垓。林披館陶榜,水浸昆明灰。 劉憲 奉和幸三會寺應(yīng)制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朱慶馀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盡灰猶識,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留歡若可盡,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自有歸期在,勞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李賀 秦王飲酒

別訪棲禪侶,相期語劫沙。 李頻 書懷

是法從生有,修持歷劫塵。 李頻 題棲云寺立上人院

鳳紀編生日,龍池塹劫灰。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杜甫 海棕行

世塵徒委積,劫火定焚燒。 盧綸 題念濟寺暈上人院

舊苑經(jīng)寒露,殘池問劫灰。 鄭愔 奉和幸三會寺應(yīng)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韓偓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韓偓 寄禪師

典故
昆明習戰(zhàn)
 
樓船習戰(zhàn)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漢書》卷六〈武帝紀〉~77~
發(fā)謫吏穿昆明池。晉·臣瓚注:「《西南夷傳》有越巂、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zhàn),在長安西南,周回四十里?!?/span>
《史記》卷三十《平準書》
「是時越欲與漢用船戰(zhàn)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huán)之。治樓船,高十馀丈,旗幟加其上,甚壯。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臺,高數(shù)十丈。宮室之修,由此日麗?!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蓋始穿昆明池,欲與滇王戰(zhàn),今乃更大修之,將與南越呂嘉戰(zhàn)逐,故作樓船,于是楊仆有將軍之號?!?/span>

例句

武帝伐昆明,穿池習五兵。 沈佺期 昆明池侍宴應(yīng)制

炎歷事邊陲,昆明始鑿池。 蘇颋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昆明鑿漢年。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yīng)制

校文天祿閣,習戰(zhàn)昆明水。 駱賓王 帝京篇

樓船非習戰(zhàn),驄馬是嘉招。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漢語大詞典》:昆明
(1).指 漢 代 昆明池 。漢書·元后傳:“秋歷 東館 ,望 昆明 ,集 黃山宮 ?!?宋 司馬光 《虞部劉員外約游金明光以賤事失期以詩謝之》之一:“不唯 漢 帝 昆明 小,更覺 唐 家 曲水 貧?!?清 吳偉業(yè) 《桃核船》詩:“ 漢 家水戰(zhàn)習 昆明 , 曼倩 偷來下瀨橫?!?br />(2).古代我國西南部族名。漢書·西南夷傳:“於是天子乃令 王然于 、 柏始昌 、 呂越人 等十餘輩間出 西南夷 ,指求 身毒國 。至 滇 , 滇王 當羌 乃留為求道。四歲餘,皆閉 昆明 ,莫能通?!?/div>
《國語辭典》:昆明池  拼音:kūn míng chí
湖泊名:(1)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面積約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也稱為「滇池」。(2)位于陜西省長安縣西南,漢武帝時所鑿,今已乾涸。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yīng)詔》:“無勞問待詔,自識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藛柡?,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币嘧鳌?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div>
《國語辭典》:昆明湖  拼音:kūn m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河北省宛平縣西萬壽山下,本名西湖。清乾隆時修頤和園,將此湖納入園內(nèi)。
分類:北京西郊
《國語辭典》:昆明市  拼音:kūn míng shì
城市名。云南省省會。位于滇池北岸,滇越鐵路的終點,是全省最大的經(jīng)濟、交通、文化、工業(yè)中心。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見“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yīng)詔》:“無勞問待詔,自識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問胡人,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
《分類字錦》:昆明習戰(zhàn)(昆明習戰(zhàn))
漢書·武帝紀》:元狩三年秋,發(fā)謫吏穿昆明池。注:臣瓚曰:西南夷傳有越雋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zhàn),在長安西南,周圍四十里。食貨志又曰:時越欲與漢用船戰(zhàn),遂乃大修昆明池也。
《漢語大詞典》: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于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span id="hl1jr1b" class="book">《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br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于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jié)?!眳⒁姟?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云,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br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樸 的衣冠冢。風景優(yōu)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國語辭典》:西山餓夫(西山餓夫)  拼音:xī shān è fū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后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叔齊?!读簳?。卷四○。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于后世?!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3326' target='_blank'>劉軻 重與陸賓虞書:「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div>
分類:伯夷叔齊
《漢語大詞典》:南樓(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注:“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zhuǎn)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br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br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云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鰲 注:“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jù)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br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tǒng)志《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jié)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漢語大詞典》:碧雞(碧雞,碧鷄)
亦作“ 碧鷄 ”。
(1).傳說中的神物。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節(jié)而求之?!?span id="t157h77" class="book">《后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時出見?!?span id="t11f7bf" class="book">《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馬騁光而絶景,碧雞儵忽而曜儀?!?呂延濟 注:“金馬、碧雞,神物也?!?宋 王安石 《送文學士倅邛州》詩:“時平無喻檄,不訪碧雞祥。” 明 李夢陽 《得何子過湖南消息》詩:“ 馬援 留銅柱, 王褒 祀碧雞。” 清 姚鼐 《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覲賦贈》詩:“維藩萬里護邊黎,擁節(jié)三年祀碧雞?!?br />(2).山名。在今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詩:“珍重 碧雞 山上月,相隨萬里更多情?!?明 機先 《碧雞秋色》詩:“ 碧雞 西望水天虛,漠漠秋光畫不如?!?br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劉禹錫 《送楊處厚》詩:“王城曉入窺 丹鳳 , 蜀 路晴來見 碧鷄 ?!?br />(4). 漢 王褒 《碧雞頌》的省稱。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呂延濟 注:“ 王褒 為《碧雞頌》,雄盛辯(辭)之謂也。”梁書·任昉傳作“碧鷄”。 唐玄宗 《鹡鸰頌》序:“才雄白鳳,辯壯《碧雞》?!?br />(5).一種會報更的林鳥。 明 劉基 《絕句漫興》之七:“碧雞啼落山頭月,腸斷槐根夢不回。” 明 張佳胤 《游太華山記》:“每鼓林鳥叫號,互移棲所,夜凡五起,山僧視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驗之果爾。枕上口占四詩,內(nèi)云:‘山中無玉漏,自有碧雞啼?!w謂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辟寒金
相傳 三國 魏明帝 時, 昆明國 進貢嗽金鳥,鳥吐金屑如粟。宮人爭以鳥吐之金飾釵珮,謂之“辟寒金”。見 晉 王嘉 《拾遺記·魏》。 唐 許渾 《贈蕭煉師》詩:“還磨照寶鏡,猶插辟寒金?!?宋 李清照 《浣溪沙》詞:“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鬆,醒時空對燭花紅?!?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守宮砂點臂猶紅,襯階苔履痕空緑,辟寒金照腕徒黃?!币徽f,嗽金鳥居于避寒臺,故鳥所吐之金謂之“辟寒金”。參閱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一說,鳥不畏寒,故稱。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
分類:昆明進貢
《漢語大詞典》:大觀樓(大觀樓)
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面臨 滇池 。 清 康熙 二十九年建, 道光 八年增修, 咸豐 七年毀于兵火, 同治 八年又重建。樓閣聳峙,與 太華山 隔水相望,有 攬勝閣 、 涌月亭 等勝景,今辟為 大觀公園 ,為游覽勝地。
《漢語大詞典》:嗽金鳥(嗽金鳥)
三國 魏明帝 時, 昆明國 所獻之靈鳥。 晉 王嘉 拾遺記·魏:“ 明帝 即位二年,起靈禽之園,遠方國所獻異鳥殊獸皆畜此園也。 昆明國 貢嗽金鳥,國人云:‘其地去 燃州 九千里,出此鳥,形如雀而色黃,羽毛柔密,常翱翔海上,羅者得之,以為至祥……’帝得此鳥,畜於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元 李序 《嗽金鳥行》:“ 昆明 使者南方來, 洛陽 宮闕如云開。玉階奉進嗽金鳥,水晶鏤刻辟寒臺。”
分類:昆明
《漢語大詞典》:劫塵(劫塵)
亦作“刧塵”。亦作“刼塵”。
(1).凡塵,人世。 清 黃宗羲 《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貞元朝士無多,劫塵冷落?!?清 洪升 《長生殿·聞樂》:“藥搗長生離刼塵,清妍面目本來真?!?清 珠泉居士 《續(xù)板橋雜記·軼事一》:“覺當時尚有秋水一泓,茲則盡成平陸,亦刧塵之小變也夫?!?br />(2).謂兵火戰(zhàn)亂之馀燼。 元 耶律楚材 《過沁園有感》詩:“垣頽月榭經(jīng)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div>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燼。 蘇曼殊 《為調(diào)箏人繪像》詩:“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刧后灰?!?/div>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jīng)》:“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yīng)隨劫火燒?!?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br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div>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燒剩的灰燼。古印度人認為世界將毀壞時,劫火出現(xiàn),燒毀一切,世界都成灰燼。唐。李商隱 寄惱韓同年二首時韓住蕭洞詩:「年華若到經(jīng)風雨,便是胡僧話劫灰?!?br />2.戰(zhàn)爭燒殺后,殘存的東西。
分類:劫火
《國語辭典》:昆池劫灰  拼音:kūn chí jié huī
傳說漢武帝鑿昆明池,挖出許多黑土,有西域高僧說這黑土是世界將盡時,劫火灼燒所留下的馀灰。見漢。無名氏《三輔黃圖。卷四。漢昆明池》。后用以喻災(zāi)難的遺跡。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輔黃圖·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東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問胡人,胡人曰:‘劫燒之餘灰也?!焙笠蛞浴俺鼗摇敝副饸暮蟮臍堐E。 唐 章孝標 《次韻和光祿錢卿》之一:“廢興今古事,何必嘆池灰?!?/div>
分類:兵火毀壞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語。指大三災(zāi)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宋 米芾 《山光寺》詩:“仙來石畔懷灰劫,鶴語池邊勸后生?!?br />(2).指被兵火毀壞后的殘跡。 清 葉燮 《集吳天章傳清堂感舊限紅字》:“忽驚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陽 拭槁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