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游 → 遊游”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張伯駒(1898-1982) 字家騏,號叢碧、春游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張錦芳子,過繼伯父張鎮(zhèn)芳。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稱“民國四大公子”。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有《張伯駒詞集》、《叢碧詞話》、《紅毹記夢》等,與黃君坦合著《清詞選》。
人物簡介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北洋軍閥元老張鎮(zhèn)芳之子,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表弟。書畫家,收藏家,對戲曲,詩詞各方面都有登峰造極的水平,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合稱民國四公子。一生致力收藏古董文物,為了不讓國寶流落國外,不惜傾盡家財,變買房產(chǎn),甚至夫人的首飾,從文物商販手上購回不少稀世國寶字畫,包括被尊為中華第一帖的晉陸機(平復帖),國寶中之國寶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圖),是傳世最早的卷輻畫,還有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卷),李白(上陽臺帖)。他購古文物絕不是待價而沽,他認為金錢有價,國寶無雙,絕不能落入洋人外邦手中。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愿當官。解放后,他先后將平生購下的珍貴文物捐獻給回國家收藏??上У氖沁@位傾囊捐獻的張伯駒,也難逃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被打成了當然的牛鬼蛇神,發(fā)配到農(nóng)村去勞動改造。遺憾的是他最終沒有得到國家相應的回報,1982年2月,張伯駒患病進了北大醫(yī)院,被院方認為不夠級數(shù),拒絕為他更換到較舒適寬敞的病房療養(yǎng)。這位千金散盡為國藏國寶的大收藏家鑒賞家終于離開人世。據(jù)說張伯駒死后,有人跑到醫(yī)院門口叫罵:“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國寶!你們說他不夠級別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訴你們,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yī)院?!苯麑W者,紅學家周汝昌對張伯駒的詞推崇備至,在叢碧詞寫跋說道:如以詞人之詞而論,則中國詞史當以李后主為首,而以先生殿后,把他與李后主相提并論,可見將他詞放在何等崇高地位。其序云:欲識先生之詞,宜先識先生其人,詞如其人,信而可徵。我重先生,并不因為他是盛名的貴公子,富饒的收藏家。一見之下,即覺其與世俗不同,無俗容,無俗禮,訥訥如不能言,一切皆出以自然真率。其人重情,以藝術為性命。伉爽而無粗豪氣,儒雅而無頭巾氣。當其以為可行,不顧世人非笑。不常見其手執(zhí)卷冊,而腹笥淵然,經(jīng)史子集,皆有心得,然于詞絕少掉書袋,即此數(shù)端,雖不足以盡其為人,也可略覘其風度了。因此之故,他作詞,絕不小巧尖新,浮艷藻繪,絕不逞才使氣,叫囂喧呼,絕不短釘堆砌,造作矯揉,性情重而氣質厚。品所以居上,非可假借者也,余以是重其人,愛其詞。伯駒先生的詞,風致高而不俗,氣味醇而不薄之外,更得一“整”字,何謂“整”?本是人工填詞也,而竟似天成,非無一二草率也,然終無敗筆此蓋天賦與工力,至厚至深,故非扭捏堆垛,敗闋百出者之所能望其萬一。如以古人為比,則李后主,晏小山,柳三變,秦少游,以及清代之成容若,庶乎近之。
《國語辭典》:春游(春遊)  拼音:chūn yóu
1.春日出外游玩。唐。白居易長恨歌〉:「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埂队讓W瓊林。卷一。歲時類》:「雙柑斗酒,雅稱春游,對影三人,盡堪夜飲?!挂沧鳌复河巍?。
2.古時皇帝于仲春出巡,稱為「春游」?!赣巍刮墨I異文作「游」。《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皇帝春游,覽省遠方。」?jié)h。崔骃 四巡頌。西巡頌:「昔既春游,今乃秋豫。」
《分類字錦》:春游載幕(春游載幕)
開天遺事:長安貴家子弟。每至春時游宴。供帳于園圃中。隨行載以油幕?;蛴鲫幱?。以幕覆之。盡歡而歸。
分類:帷幕
《漢語大詞典》:春興(春興)
春耕。 晉 陶潛 《登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一:“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逯欽立 注:“春興,春耕。”
分類:春耕
《國語辭典》:溱洧  拼音:zhēn wěi
《詩經(jīng)。鄭風》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溱洧,刺亂也。」或亦指賦情侶游樂之詩。首章二句為:「溱與洧,方渙渙兮。」
《漢語大詞典》:春盛
(1).春游時攜帶的食品。 元 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相公要郊外踏青賞玩,我春盛都準備了。”
(2).指出游時用以盛放食品的一種器皿。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下》:“計賃銀盤盞十六副……春盛十六架?!?/div>
《漢語大詞典》:楊柳鞭(楊柳鞭)
柳樹枝做的馬鞭。折柳作鞭為古代春游的一種習俗。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白紵春衫楊柳鞭,碧蹄驕馬杏花韉,落英飛絮冶游天?!?/div>
《國語辭典》:游園驚夢(游園驚夢)  拼音:yóu yuán jīng mèng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杜麗娘背父母至后園春游,見斷井頹垣興傷春之感。倦游歸房后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園中相會,園中花神皆出護翼,二人訂情而別,適杜母恰至喚醒麗娘,囑勿常游園,然麗娘心向夢境不已。
《國語辭典》:傍花隨柳(傍花隨柳)  拼音:bàng huā suí liǔ
1.依柳賞花,形容春游的情致。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真率會》:「幸居同泗水之濱,況地接九山之勝。盡可傍花隨柳,庶幾游目聘懷。」也作「傍柳隨花」。
2.比喻嫖妓。也作「傍柳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