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2分類詞匯 52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暖 → 煖暖”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暄妍  拼音:xuān yán
氣候溫暖,景物鮮明而美麗。南朝宋。鮑照〈春羈〉詩:「暄妍正在茲,摧柳多嗟思?!顾?。林逋 山園小梅詩二首之一:「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div>
《國語辭典》:煦嫗(煦嫗)  拼音:xǔ yù
本指天地博愛,生養(yǎng)萬物。后比喻溫情撫育?!抖Y記。樂記》:「天地?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埂端问贰>硭钠甙?。列國世家一。南唐傳李景傳》:「陛下懷柔義廣,煦嫗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div>
《漢語大詞典》:微和
(1).輕微的暖氣。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七:“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 唐 方干 《閏春》詩:“羃羃復(fù)蒼蒼,微和傍早陽。” 清 黃遵憲 《春夜招鄉(xiāng)人飲》詩:“春風漾微和,吹斷簾前雪?!?br />(2).稍為暖和。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雨香云澹覺微和,誰送春聲入棹歌。”
《國語辭典》:暄涼(暄涼)  拼音:xuān liáng
1.暖與涼。唐。韋應(yīng)物端居感懷〉詩:「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br />2.見面時彼此問候起居,或泛談氣候寒暖之類的應(yīng)酬話。宋。楊萬里〈寄題曾子與競秀亭〉詩:「暄涼書間二千里,場屋聲名三十年?!挂沧鳌负选埂ⅰ负疁亍?。
《國語辭典》:火爐(火爐)  拼音:huǒ lú
燃燒煤炭取暖用的小爐子?!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富馉t、燭臺、燭剪、卷袋,每樣兩件。」
《國語辭典》:溫和(溫和)  拼音:wēn hé
1.不冷不熱。《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又蠶性畏寒怕熱,惟溫和為得候?!?br />2.人的性情或態(tài)度平和溫順。《后漢書。卷五六。王龔傳》:「政崇溫和,好才愛士?!埂度龂萘x》第一○六回:「宇為人恭儉溫和,不肯當此大任,堅辭不受?!?/div>
《國語辭典》:妍暖  拼音:yán nuǎn
晴朗暖和。宋。范成大〈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詞:「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試輕裘?!?/div>
分類:晴朗暖和
《國語辭典》:溫煦(溫煦)  拼音:wēn xǔ
和暖。唐。鄭亞太尉衛(wèi)公會昌一品制集序〉:「日赫于晝而乏清媚,月皎于夜而無溫煦?!埂读凝S志異。卷九。安期島》:「時方嚴寒,既至,則氣候溫煦,山花遍巖谷。」
《漢語大詞典》:弄暖
因天氣暖和顯得精神。《西游記》第五十回:“向陽幾樹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div>
《漢語大詞典》:暄燠
溫暖,暖和。 清 王韜 甕牖馀談·續(xù)記李文通事:“當冬至時猶暄燠如夏至。”
分類:溫暖暖和
《國語辭典》:取暖  拼音:qǔ nuǎn
利用熱能使身體暖和。如:「靠近火爐取暖。」南朝梁。沈約 與徐勉書:「上熱下冷,月增日篤,取暖則煩,加寒必利?!?/div>
《漢語大詞典》:融暢(融暢)
(1).明白通暢。世說新語·德行“ 謝太傅 絶重 褚公 ” 劉孝標 注引《文字志》:“ 安 弘粹通遠,溫雅融暢。”一本作“ 融畼 ”。 宋 黃庭堅 《答曹茍龍書》:“讀書勿求多,唯要貫穿,使義理融暢,則下筆時不寒吃也?!?明 唐順之 《答喻吳皋御史》:“賦篇偉麗,但摹擬選賦太似,而真意或稍不融暢耳?!?br />(2).暖和舒暢。 宋 趙時庚 金漳蘭譜·天地愛養(yǎng):“夫春為青帝,回馭陽氣,風和日暖,蟄雷一震而土脈融暢,萬匯叢生?!?清 袁枚 新齊諧·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鬼無樂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氣,始得融暢。”
(3).恬適。 宋 王暐 道山清話:“公與坐客各舉兩大白,公曰:‘説得通透后,令人心神融暢。’”
《漢語大詞典》:晴燠
晴朗暖和。 宋 柯芝 《耳耳》詩:“翹蕘企晴燠,十室九更寒?!?/div>
分類:晴朗暖和
《漢語大詞典》:暖艷(暖豔)
暖和艷麗。 南唐 李建勛 《落花》詩:“暖艷動隨鶯翅落,冷香愁雜燕泥乾?!?宋 蘇舜欽 《游洛中內(nèi)》詩:“霜凝碧瓦寒光滿,日轉(zhuǎn)觚稜暖艷多。”
分類:暖和艷麗
《國語辭典》:暖流  拼音:nuǎn liú
1.源于熱帶、亞熱帶海域,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溫度較周圍的海水高。
2.一種溫暖貼心的感覺。如:「看了你的信,一股暖流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