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曲律
戲曲名詞。主要指寫作和演唱南北曲時應注意的各種原則。如作曲的選字、造句、體裁、風格;唱曲的發(fā)音、歸韻、板眼等。 元 明 時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礎上逐漸歸納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輔 曲律、 王驥德 曲律等。
《國語辭典》:曲律  拼音:qū lǜ
彎曲、曲折。元??颠M之《李逵負荊》第一折:「曲律竿頭懸草稕,綠楊影里撥琵琶。」元。楊訥《西游記》第九出:「曲彎彎的蓮瓣腳,怎生向溪流曲律坡前去?!?/div>
《國語辭典》:乞留曲律  拼音:qǐ liú qū lǜ
彎曲不整的樣子。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你看他吸留忽剌水流乞留曲律路。」元。朱凱《黃鶴樓》第二折:「你過的這乞留曲律蚰蜒小道,聽說罷官人你記著,你過的一橫澗搭一橫橋?!?/div>
《漢語大詞典》:乞量曲律
同“ 乞留曲律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將這雙乞量曲律的肐膝兒,罰他去直僵僵跪?!?/div>
《國語辭典》:乞留曲律  拼音:qǐ liú qū lǜ
彎曲不整的樣子。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你看他吸留忽剌水流乞留曲律路。」元。朱凱《黃鶴樓》第二折:「你過的這乞留曲律蚰蜒小道,聽說罷官人你記著,你過的一橫澗搭一橫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