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瑞云。早年學醫(yī)于岳丈周某,技初成,未敢輕試。周某好弈,有貴人病重延周,而周方弈,乃令更生往治,一劑而愈,自此聲名大起,負盛名五十年不衰。一人暴死,更生曰:“可活?!眴⑵潺X,灌以藥,立蘇。又能望色、聽聲,預(yù)決死期,所言皆驗。
人物簡介
【生卒】:1823—1890 【介紹】: 清貴州貴筑人,字子壽。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同治元年入駱秉章四川幕府,鎮(zhèn)壓石達開軍。官至湖北布政使。嘗掌教關(guān)中書院、保定蓮池書院。又應(yīng)李鴻章聘修《畿輔通志》。官至江蘇布政使,調(diào)湖北,遇事有不可,必斷□以爭。有《三省邊防考略》、《金沙江考略》、《陶樓文鈔》等。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六
黃彭年,字子壽,貴筑人。道光丁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湖北布政使。維基
黃彭年(1824年—1890年),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貴筑(今貴陽市)人,祖籍湖南醴陵,進士出身。黃彭年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會試中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補殿試,中二甲第三十七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咸豐初年(年)隨父赴貴筑(今貴陽)辦團練,后入駱秉章在四川的軍幕,有功不接受保薦。同治初年(1862年)劉蓉請其主講關(guān)中書院。同治八年(1869年)授湖北襄鄖荊道,遷按察使。光緒十一年(1885年)遷江蘇布政使。光緒十六年(1890年)調(diào)湖北布政使,不久卒。《清史稿》有傳,列于其父傳后。
人物簡介
【生卒】:1858—1927 【介紹】: 清廣東南海人,初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更甡,別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十四年,首次上書光緒帝,建議變法。后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倡今文經(jīng)學,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變法改良。二十一年《馬關(guān)條約》簽訂,有為聯(lián)合在京會試舉人一千三百余人上書清帝,要求拒簽和約、遷都抗戰(zhàn)、變法圖強。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等,鼓吹變法維新。二十四年,得光緒帝召見,促成“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起,逃亡國外。后持?;柿?,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與張勛共謀復(fù)辟帝制。有《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等。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二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長素,一字廣廈,號更生,南海人。光緒乙未進士,官工部主事。有《萬木草堂叢書》。詞學圖錄
康有為(1858-1927) 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初名祖詒。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會試前發(fā)起"公車上書",要求拒簽《馬關(guān)條約》,變法圖強。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創(chuàng)辦強學會。清德宗召見問對,因宣布變法。戊戌政變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歐美各國,組?;蕰鲝埦髁?。入民國,任孔教會會長。治今文經(jīng)公羊?qū)W,借古改制言變法改良。工為政論文。馀事為詩,返虛為渾,積健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詞僅傳少作一首。有《康南海先生詩集》,詞見《全清詞鈔》。黃鶴樓志·人物篇
康有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領(lǐng)袖、思想家。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南海先生”。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授工部主事。1898年與梁啟超等人發(fā)動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后逃亡國外,歸國后主張君主立憲。光緒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覽武昌、漢陽,登臨黃鶴樓故址,作七律《登黃鶴樓》詩一首,用“百戰(zhàn)山川扼勢雄”的詩句來概括此地險要形勢,描述黃鶴樓曾見證身經(jīng)百戰(zhàn)、碧血芳草的歷史側(cè)面,表達了對時局的關(guān)注之情。維基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fā)起者,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h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后,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tǒng)退位后,康有為繼續(xù)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fā)動兵變,擁立宣統(tǒng)帝,是為丁巳復(fù)辟,但四日之內(nèi)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后病逝。
人物簡介
蘇輿(1874年—1914年),字嘉端,號厚庵,又號閑齋,晚號更生。湖南平江縣鐘洞鄉(xiāng)煙舟村(今童市鎮(zhèn))人。中國近代學者,晚清翰林。蘇輿幼年隨父蘇淵泉讀書,光緒十三年應(yīng)童子試,補縣學生,得到時為湖南學使候補官張亨嘉的賞識。光緒十六年游學麓山,入長沙湘水校經(jīng)堂肄習,老師見蘇輿才華橫溢、氣宇軒昂,將他介紹給著名的湘紳領(lǐng)袖、學界泰斗王先謙,成為王氏得意門生。王先謙一見蘇輿就說:“此偉器也,吾學有傳人矣?!蓖須q學問日進,王先謙傾服之至,曾贈詩有“溫故知新是我?guī)煛奔啊疤鞛樗刮牧艚^學”之句。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選拔貢。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進士第94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出游日本東京,參觀學校,詢訪日本郵政、電信行政實況,停留數(shù)月而歸。同年,納資為分省補用道,經(jīng)郵傳部尚書陳璧奏請內(nèi)用,補郵傳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時去職。民國成立后,蘇與新政不合,留戀舊朝,心懷悒郁,肺病加劇,次年病逝于原籍。著作有《翼教叢編》、《春秋繁露義證》、《校定晏子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