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畢萬有后

相關(guān)人物
畢萬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一〈閔公·傳元年〉~88~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士蔿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為之極。又焉得立。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吳大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且諺曰。心茍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大子。其無晉乎。卜偃曰。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shù)。其必有眾。
《國語辭典》:有后(有後)  拼音:yǒu hòu
身死后有子孫。《左傳?;腹辍罚骸戈皩O達(dá)其有后于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唐。韓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何壽之不遐,而祿之不多,謂必有后,其又信然耶!」
分類:有后后嗣
《國語辭典》:退有后言(退有後言)  拼音:tuì yǒu hòu yán
當(dāng)面順從,背后卻有不服從的言論?!稌?jīng)。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后言?!?/div>
《國語辭典》:事不三思,終有后悔(事不三思,終有后悔)  拼音:shì bù sān sī,zhōng yǒu hòu huǐ
(諺語)比喻做事前要仔細(xì)考慮,否則終會(huì)后悔。《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事不三思,終有后悔。』孟夫人要私贈(zèng)公子,玉成親事,……千不合,萬不合,教女兒出來相見?!?/div>
《國語辭典》: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拼音: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諺語)比喻歷經(jīng)大災(zāi)難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厚祿」。
《國語辭典》:大難不死,必有后祿(大難不死,必有後祿)  拼音: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諺語)比喻歷經(jīng)大災(zāi)難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队魇烂餮浴>矶?。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所以說:『貴人無死法?!挥终f:『大難不死,必有后祿?!唤袢照f錢公滿意要溺死孩兒,又被王婆留住,豈非天命?」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厚福」。
《國語辭典》:無后(無後)  拼音:wú hòu
1.沒有后嗣?!睹献印kx婁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br />2.不落后、不遲到。宋。歐陽修縱囚論〉:「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div>
《國語辭典》:無悔(無悔)  拼音:wú huǐ
沒有后悔。如:「無怨無悔」。
分類:有后后悔
《國語辭典》:有種(有種)  拼音:yǒu zhǒng
有骨氣,膽量夠。
《國語辭典》:絕后(絕後)  拼音:jué hòu
1.斷絕后代子嗣?!都t樓夢(mèng)》第三九回:「原本你該絕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給你個(gè)孫子。」
2.以后很難再有。如:「空前絕后」。
《漢語大詞典》:無嗣(無嗣)
沒有繼承的人;沒有后代。漢書·王莽傳上:“策曰:‘ 漢 危無嗣,而公定之……故賜號(hào)曰 安漢公 ?!?span id="ohebyzw"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十八:“吾以年朽,家國無嗣?!?span id="t6gqakg" class="book">《醒世恒言·賣油郎獨(dú)占花魁》:“ 朱十老 因年老無嗣,又新死了媽媽,把 秦重 做親子看成,改名 朱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湘裙:“﹝ 晏伯 ﹞三十而卒,無嗣……每思生二子,則以一子為兄后。”
《漢語大詞典》:使院
節(jié)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后代,皆有留后攝其事,稱節(jié)度留后。節(jié)度留后治事之官署,稱使院。節(jié)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六年:“ 仙芝 為節(jié)度使,即署 常清 判官; 仙芝 出征, 常 為留后…… 常清 至使院,使召 德詮 ,每過一門,輒闔之。”
《漢語大詞典》:絕緒(絶緒)
1.絕嗣,沒有后代。后漢書·張衡傳:“ 王 ( 王皇后 )肆侈于 漢 庭兮,卒銜恤而絶緒?!?李賢 注:“絶緒言無后也?!?晉 潘岳 《哀永逝文》:“啟夕兮宵興,悲絶緒兮莫承?!?南朝 梁 任昉 《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緒,命臣出纂傍統(tǒng)?!?br />2.指史事頭緒中斷,無人繼續(xù)撰述。《通志·總序》:“既無衍文,又無絶緒,世世相承,如出一手?!?/div>
《漢語大詞典》:后絕(後絶)
(1).謂沒有后代。太平廣記卷三二○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桓恭》:“吾終沒以來,七百餘年,后絶嗣滅,烝嘗莫寄。”
(2).謂以后不會(huì)再有。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若 陳思 《代馬》羣章, 王粲 《飛鸞》諸製,四言之美,前超后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