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清明  拼音:qīng míng
1.清澈明凈。《荀子。解蔽》:「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須眉而察理矣。」唐。元稹〈西縣驛〉詩:「去時樓上清明夜,月照樓前撩亂花?!?br />2.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对娊?jīng)。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埂稘h書。卷二十二。禮樂志》:「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3.精神清朗。如:「神志清明」。《淮南子。主術》:「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br />4.聲音清澈響亮。唐。羊士諤 郡中即事詩三首之一:「鼓角清明如戰(zhàn)壘,梧桐搖落似貧居。」
5.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國歷四月五日或六日。
《漢語大詞典》:清明風(清明風)
謂東南風。《淮南子·天文訓》:“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span id="w6fpd9n" class="book">《史記·律書》:“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div>
分類:東南風
《漢語大詞典》:心所
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shù)。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章炳麟 《駁神我憲政說》:“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與禽獸所同也。”
《國語辭典》:有章  拼音:yǒu zhāng
1.具有文采或條理。《文選。張衡。南都賦》:「容止可則,出言有章。」《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斑閒賦白,疏密有章?!?br />2.有所章顯?!段倪x。司馬相如。封禪文》:「厥之有章,不必諄諄。」
《漢語大詞典》:無節(jié)(無節(jié))
(1).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jié)。禮記·禮器:“無節(jié)於內(nèi)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孔穎達 疏:“節(jié),猶驗也……言欲外觀察萬物,必先內(nèi)有識驗之明。若心內(nèi)無明,則外不能分辨也?!?陳澔 集說:“無節(jié)於內(nèi),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jié)文也。”
(2).沒有法度;不加節(jié)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對曰:‘君居處無節(jié),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span id="ncmtk1o" class="book">《后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康 ﹞奢侈縱欲,游觀無節(jié)?!?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玡王 ﹞年十許歲,驕恣無節(jié),器服玩好,必擬乘輿。”文獻通考·田賦三:“ 莊宗 既滅 梁 蜀 之后,驕侈自恣,賞賚無節(jié)。”
(3).沒有節(jié)操。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jié),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br />(4).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jié)。 北周 庾信 《擬連珠》:“蓋聞卷葹不死,誰必有心;甘蕉自長,故知無節(jié)。”參見“ 無節(jié)竹 ”。
《漢語大詞典》:無節(jié)竹(無節(jié)竹)
竹的一種。即通竹。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五·竹:“無節(jié)竹出 溱州 ,通心直上,即通竹也。”
分類:竹的一種
《國語辭典》:嚴肅(嚴肅)  拼音:yán sù
1.態(tài)度嚴正莊重?!秴问洗呵?。孟夏紀。尊師》:「和顏色,審辭令;疾趨翔,必嚴肅?!?br />2.嚴格、認真。漢。蔡邕議郎胡公夫人哀贊〉:「教誨嚴肅,昭示好惡?!?br />3.嚴謹有法度。《北史。卷五七。周宗室傳。邵惠公顥傳》:「文帝諸子并幼,遂委以家務,內(nèi)外無不嚴肅?!?/div>
《國語辭典》:無理(無理)  拼音:wú lǐ
1.無禮。《紅樓夢》第六七回:「媽媽和哥哥商議商議,也該請一請,酬謝酬謝才是,別叫人家看著無理似的?!?br />2.沒道理。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
3.無脈理。《淮南子。覽冥》:「金積折廉,璧襲無理?!?/div>
《國語辭典》:遁形  拼音:dùn xíng
隱藏形跡。如:「無所遁形」。
《國語辭典》:遁形(遯形)  拼音:dùn xíng
隱藏形體。《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鬼無隱謀,物無遁形。」也作「遁形」。
《國語辭典》:仙氣(仙氣)  拼音:xiān qì
靈秀脫俗的氣質(zhì)。如:「他走起路來輕飄飄的,帶著一股仙氣?!?/div>
《漢語大詞典》:肅括(肅括)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儀。亦用于治學和書法、文辭等。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為中也弘深,其為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李軌 注:“肅,敬也;括,法也?!?宋 曾鞏 《御史中丞制》:“某強毅肅括以禔其身,博學精識通於世用。” 清 錢謙益 《溫如先生陳公墓志銘》:“其為學弘深而肅括,經(jīng)傳洽熟,頌禮詳明。” 清 王澍 《論書賸語·論古》:“ 有唐 一代書,格律森嚴,多患方整;至 宋 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蓋拓向外來,而 晉 唐 謹嚴肅括之意亡矣?!?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銘之為物,遠古思邃,徵壽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靈長,故弘潤而簡貴;山岳氣壯,乃肅括而華腴?!?/div>
《國語辭典》:典要  拼音:diǎn yào
1.典雅簡要?!度龂?。卷一○。魏書。荀彧傳》裴松之注引張璠《漢紀》:「因事以明臧否,致有典要?!?br />2.準則、標準。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恢f,不可恃為典要?!?/div>
《漢語大詞典》:無檢(無檢)
(1).沒有法度標準。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王制政令,誠宜齊一。夫衡量小器,猶不可使往往而有異,況人士之格,而可參差而無檢乎?”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將車載鹽,所由先皆無檢。”
(2).不檢點。謂行為不拘禮法,沒有約束。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余愿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晉書·高光傳:“子 韜 ,字 子遠 ,放佚無檢?!?span id="hxparkn" class="book">《新唐書·李安遠傳》:“ 安遠 少無檢,與博徒游,至破產(chǎn)?!?span id="1yjbr6r"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山陰人》:“ 許 素輕薄無檢,又為物色夸眩,意甚悅之?!?/div>
《漢語大詞典》:憲方(憲方)
寫有法規(guī)律令的版冊。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行小黃縣頌》:“濟濟羣吏,懾齊升堂;乃訓乃厲,示之憲方。”
《國語辭典》:法籍  拼音:fǎ jí
有關法令的書籍?!痘茨献印Uf林》:「堯舜禹湯,法籍殊類,得民心一也?!?/div>
《國語辭典》:未成年  拼音:wèi chéng nián
法律上訂有法定成年年齡,未滿此年齡即為未成年。如:「依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未成年是指18歲以下的人?!?/div>
《漢語大詞典》:王太保家法
南朝 宋 王弘 ,官至太保,其行止皆有法度,時稱“王太保家法”。宋書·王弘傳:“﹝ 弘 ﹞造次必存禮法,凡動止施為,及書翰儀體,后人皆依倣之,謂為‘王太保家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