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孔明有知音
 
相關人物
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褂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瓜戎髟唬骸干疲 褂谑桥c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褂稹w乃止。

例句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杜甫 遣興五首之一(黃鶴本以陶潛、賀公、孟浩然三首入龐德公一首后。)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蹤。 費冠卿 閒居即事

《漢語大詞典》: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div>
《分類字錦》:有知人鑒(有知人鑒)
劇談錄:張侍郎為河陽烏司徒從事,同幕皆至。有道士殷九霞來自青城山,有知人之鑒。烏公問以年壽官祿,九霞曰:司徒貴極藩服,所望者秉持鈞軸,建茅土,惟在保守勛庸,包貯仁義,享福隆厚,殊不可涯。既而遍問賓僚,九霞曰:其間必有臺輔。時烏公器重裴副使,應聲曰:裴中。丞是宰相否?九霞曰:若以目前人事言之,當如尊旨。以某所觀,即不在此。時夏侯相國為館驛巡官,形質低悴,烏因戲曰:裴副使不作宰相,莫是夏侯巡官否?對曰:司徒所言是矣。烏公曰:如此則非某所知也。然其次貴達者為誰?曰:張支使,雖不居廊廟,履,清途亦至榮顯。既出,遂造張侍郎所居,從容謂曰:支使神骨清爽,氣韻高邈,若以紱冕累身,至于三二十年,居于世俗,儻能擺脫囂俗,相逐學道,即三十年內(nèi),白日升天。某之此行,非有塵慮,實亦訪尋修真之士耳。然閱人甚多,無如支使者。張以其言意浮闊,但唯之而已。將去復來,情甚懇至。審知張意不回,頗甚嗟惜。因留藥數(shù)粒,并黃紙書一緘而別去。云藥數(shù)粒,服之可以無疾。書紀宦途所得,每一遷轉,密自啟之。書窮之辰,當復相憶。其后譙公顯赫令名,再。居,鼎鉉。張果踐朝列,出入臺省,佩服朱紫,廉察數(shù)州。書載之言,靡不詳悉。年及三紀,時為戶部侍郎。書之所存,蓋亦無幾。雖名位通顯,而齒發(fā)衰退。每言道流之事,話于親友,追想其風,莫能及矣。
分類:相術
《分類字錦》:有知己言
后漢書朱暉傳:初,暉同縣張堪嘗于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自后不復相見??白?,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暉少子頡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分類:
《國語辭典》:地下有知  拼音:dì xià yǒu zhī
人死后若還有知覺。多用于假設。如:「假如他地下有知,也會感謝你為他所做的一切。」
《國語辭典》:諸生(諸生)  拼音:zhū shēng
1.眾儒生。泛指在學的人?!妒酚洝>砦逅?。曹相國世家》:「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埂稘h書。卷四三。叔孫通傳》:「臣愿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2.老師對眾多弟子的稱呼。唐。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br />3.科舉時代對秀才的通稱?!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寧疑為赴試諸生,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
4.眾生物?!豆茏印K亍罚骸傅卣?,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div>
《國語辭典》:無知(無知)  拼音:wú zhī
1.沒有知識、不明事理?!段饔斡洝返谝晃寤兀骸覆恢趺礋o知,今日沖撞了大圣?!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無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br />2.沒有感覺、知覺?!豆攘簜鳌Y夜辍罚骸甘療o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
《國語辭典》:有恥(有恥)  拼音:yǒu chǐ
知恥,有羞恥心。《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埂都t樓夢》第六九回:「因此除了幾個知禮有恥的,馀者或有與二門上小么們嘲戲的,甚至于與賈璉眉來眼去?!?/div>
分類:有知知恥
《漢語大詞典》:問知(問知)
向有知識的人請教。韓非子·解老:“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圣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div>
《漢語大詞典》:無覺(無覺)
(1).未睡醒。《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朱熹 集傳:“覺,寤也?!?br />(2).沒有知覺。 三國 魏 曹植 《金瓠哀辭》:“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后無覺,從爾有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使我無覺無知,則草木夭夭,殺斬不知,而何有於他物為?”
《漢語大詞典》:靈識(靈識)
(1).謂靈魂有知。 宋 陳亮 《祭丘宗卿母碩人臧氏文》:“仰惟靈識,俯鑒精誠?!?br />(2).靈魂。 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王登庸前身:“﹝ 劉氏 女﹞采桑墮樹下,傷重,氣未絶,而靈識已託生 王 家?!?br />(3).猶智慧。
《漢語大詞典》:學民(學民)
指有知識的人,儒生。《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國有事,則學民惡法,商民善化,技藝之民不用,故其國易破也。”
《國語辭典》:有見識(有見識)  拼音:yǒu jiàn shì
有知識見聞?!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肝艺f貴省撫臺是個極有見識的,區(qū)區(qū)小事,沒有個商量不通?!?/div>
《國語辭典》:混蟲(混蟲)  拼音:hùn chóng
罵人沒有知識、不明理的話。如:「你這個混蟲!事情還沒弄清楚,就這么沖動!」
《國語辭典》:孔明  拼音:kǒng míng
1.三國時蜀漢諸葛亮的字。參見「諸葛亮」條。
2.非常明亮潔凈。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天秩有禮,神監(jiān)孔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