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桃花流水
   
武陵春
 
避秦人
 
武陵人
   
不知秦
   
桃源境
 
武陵洞
 
洞中人
  
武陵桃花
 
桃源雞犬
 
不知有漢
 
武陵路
  
武陵水
 
見秦人
 
問秦人
 
源桃
 
流水桃源
 
避世桃源
 
武陵事
  
秦人雞犬
  
秦人跡
 
秦人路
  
秦人溪
 
逃秦人
 
武陵趣
 
隱桃花
 
避秦村
 
迷武陵
 
如今不是秦
 
桃花閉洞門
 
聞犬洞
 
避秦溪
 
洞犬謝秦人
 
秦漢迷
 
秦人南避
 
秦人桃花
 
秦世客
 
秦漁
 
如今已是漢
 
山中秦晉
  
桃花白云
 
桃散武陵霞
 
桃源士
  
嫌秦
 
尋源
 
避秦路
 
不識東西晉
 
晉客入洞
  
秦人洞天
 
桃花迷洞口
 
桃源土
  
源水無路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參考典故
阮郎


《陶淵明集》卷六〈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荅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dòng)写巳?,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馀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隨之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簡釋

桃源:后用以指隱居處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壘滿山谷,桃源何處求?”


例句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贈(zèng)王道士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于鵠 南溪書齋

不言沁園好,獨(dú)隱武陵花。 儲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劉商 袁十五遠(yuǎn)訪山門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樓臺爭聳漢,雞犬亦嫌秦。 劉言史 題茅山仙臺藥院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故蹊。 劉長卿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jǐn)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劉長卿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何勞問秦漢,更入武陵溪。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劉長卿 尋張逸人山居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卿 會赦后酬主簿所問

深藏武陵客,時(shí)過洞庭人。 劉長卿 湘中紀(jì)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問漁家,桃源路深淺。 劉長卿 石圍峰

初迷武陵路,復(fù)出孟嘗門。 劉長卿 秦系傾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欲歸未遂感其流寓詩以贈(zèng)之

千載桃花春,秦人深不見。 劉長卿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同游李延年

柏樹榮新壟,桃源憶故蹊。 劉長卿 賈侍郎自會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余有掛冠之期因書數(shù)事率成十韻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 劉長卿 送臺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劉長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勝事,桃源洞里幾人家。 劉長卿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劉長卿 過鄭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 劉長卿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春來武陵道,幾樹落仙家。 包融 賦得岸花臨水發(fā)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厲玄 從軍行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圖 丁未歲歸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圖 春山

雨臺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吳融 倒次元韻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吳融 偶書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吳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吳融 花村六韻

盡日更無鄉(xiāng)井念,此時(shí)何必見秦人。 唐彥謙 緋桃

杜陵猶識漢,桃源不辨秦。 喬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遠(yuǎn)近,漁子棹輕舟。 奚賈 尋許山人亭子

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忽聞荊山子,時(shí)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獨(dú)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 孟浩然 題李十四莊兼贈(zèng)綦母校書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驚彼武陵?duì)?,移歸此巖邊。 孟郊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亂,未覺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隱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張南史 寄靜虛上人云門

長揖桃源士,舉世同企羨。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桃花春徑滿,誤識武陵源。 張說 翻著葛巾呈趙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悔學(xué)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師。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寧異此,猶恐世人聞。 戴叔倫 晚春

他時(shí)愿攜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倫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漸識楚人言。 戴叔倫 桂陽北嶺隅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漢九重辭鳳闕,云山何處訪桃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戴叔倫 贈(zèng)韓道士

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戴叔倫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

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戴叔倫 過友人隱居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fēng)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呂郎中郡中環(huán)溪亭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dú)歸何處是桃源。 施肩吾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賜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灣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地閑分鹿苑,景勝類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fā)

湘浦眠銷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韋司直西行

祈門官罷后,負(fù)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嶠 送司馬先生

洞天應(yīng)不夜,源樹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呈跡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贈(zèng)長安小主人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時(shí)見歸軒。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

行盡綠潭潭轉(zhuǎn)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雞犬桃花里,將比通塘渠見羞。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李白 擬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zèng)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yuǎn)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補(bǔ)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zèng)別

見說桃源洞,如今猶避秦。 李益 尋紀(jì)道士偶會諸叟

誰知武陵路,亦有漢家臣。 李端 歸山居寄錢起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已稀。 李端 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zèng)

蒲澤逢胡雁,桃源見晉人。 李端 送郭參軍赴絳州

武陵花木應(yīng)長在,愿與漁人更一尋。 李端 送馬尊師

武陵洞里尋春客,已被桃花迷不歸。 李群玉 惱從兄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陽。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金谷園無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贈(zèng)花

錦洞桃花遠(yuǎn),青山竹葉深。 李群玉 送秦?zé)拵?/a>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雙。 李質(zhì) 宿日觀東房詩

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杜甫 不寐

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杜甫 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

龐公隱時(shí)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杜甫 寄從孫崇簡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zèng)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fèi)獨(dú)尋。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楊憑 千葉桃花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楊發(fā) 南溪書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滿枝。 歐陽袞 和項(xiàng)斯游頭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風(fēng)塵,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見桃花發(fā),能令秦漢迷。 殷遙 友人山亭

同作危時(shí)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汪遵 東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發(fā)秦人家。 獨(dú)孤及 傷春懷歸

欲識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獨(dú)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鏈師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 田園樂七首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lán)田

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 王績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之二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shí)天。 白行簡 贈(zèng)毛仙翁

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許,雖遠(yuǎn)亦相尋。 皇甫冉 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我來隱道非隱身,如今世上無風(fēng)塵。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應(yīng)向秦時(shí)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盧照鄰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祖詠 題韓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時(shí)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贈(zèng)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秦系 春日閑居三首

向此隱來經(jīng)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秦系 題章野人山居

武陵緣源不可到,河陽帶縣詎堪誇。 竇群 假日尋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潛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虬 比紅兒詩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羊士諤 郡齋讀經(jīng)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憐后進(jìn),不應(yīng)來向武陵迷。 胡曾 早發(fā)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方馳桂林譽(yù),未暇桃源美。 蕭穎士 蒙山作

??直汶S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濤 牡丹

聞?wù)f花源堪避秦,幽尋數(shù)月不逢人。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聞?wù)f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何妨將我去,一看武陵春。 貫休 江邊道士

帶月時(shí)聞山鳥語,郡城知近武陵溪。 賈島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無云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xiàn)詩四首

誰謂桃源里,天書問考槃。 錢起 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錢起 初黃綬赴藍(lán)田縣作

桃源數(shù)曲盡,洞口兩岸坼。 錢起 尋華山云臺觀道士

宛謂武陵洞,潛?dān)椩旎啤?錢起 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游賦詩

桃源應(yīng)漸好,仙客許相尋。 錢起 歲暇題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錢起 洞仙謠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shù)秋。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錢起 石井

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

今宵竹林下,誰覺花源遠(yuǎn)。 錢起 酬王維春夜竹亭贈(zèng)別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錢起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澗邊好過落花中。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韋莊 江上別李秀才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桃塢

桃源洞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韓偓 六言三首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以同尋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書尋劉尊師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韓愈 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大補(bǔ)闕

桂水遙相憶,花源暗有期。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

聞君招隱地,髣髴武陵春。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緝芰知還楚,披榛似避秦。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時(shí)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自堪成獨(dú)往,何必武陵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典故
舌存
  
存舌
 
吾舌在
 
留舌
  
疑璧
 
張儀舌在
 
盜璧
 
儀舌在
 
縱橫舌
 
韞璧
 
璧非真盜
 
舌在何憂
 
誣張儀
 
有舌
 
恒視舌
 
留舌示妻
 
舌問妻孥
 
舌在
 
相關(guān)人物
張儀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箖x曰:「足矣?!埂瓘垉x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簡釋

儀舌:喻指安身進(jìn)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辯。唐元稹《獻(xiàn)榮陽公詩五十韻》:“儀舌忻猶在,舒帷誓不褰?!?/p>

疑璧:指不白之冤。唐駱賓王《幽縶書情簡知己》:“絕縑非易辨,疑璧果難裁?!?/p>


例句

一行萬里纖塵靜,可要張儀更入秦。 司空圖 寄王贊學(xué)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 李嶠

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 李白 笑歌行

笑吐張儀舌,愁為莊舄吟。 李白 贈(zèng)崔侍郎

祗應(yīng)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 贈(zèng)范金卿二首

張儀會展平生舌,韓信那慚跨下羞。 李群玉 獻(xiàn)王中丞

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一作遞)呈蘇渙侍御

璧非真盜客,金有誤持郎。 柳宗元 弘農(nóng)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fù)為大僚天監(jiān)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伏湘浦拜賀末由謹(jǐn)獻(xiàn)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有舌嗟秦策,飛梁駕楚材。 溫會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張儀樓

九廟有靈思李令,三川悲憶恨張儀。 羅隱 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四首

絕縑非易辨,疑璧果難裁。 駱賓王 幽系書情通簡知己

典故
人生適意
 
人生貴適意
 
為鱸魚
   
季鷹歸
 
鱸香
  
知機(jī)早
 
鱸魚正美
 
張翰思?xì)w
 
膾鱸
 
秋風(fēng)歸去
 
張翰歸
 
季鷹舟
 
季鷹船
 
秋風(fēng)鱸鲙
 
秋風(fēng)張翰
 
吳中菰菜
  
張翰鲙
  
羨季鷹
 
莼魚
 
江東鲙
 
戀鱸魚
 
菰菜鱸魚
 
思菰米
 
步兵鱸
 
步兵興
 
負(fù)鱸魚
 
季鷹高致
 
季鷹歸思
 
季鷹鱸鲙
 
江鲙美
 
為莼
   
東歸不為鱸
 
故鄉(xiāng)鱸鲙
 
官許季鷹拋
 
還吳張
 
季鷹高興
 
江鱸有約
 
鲙美菰香
 
鱸魚風(fēng)起
 
鱸魚為后期
 
秋風(fēng)憶故鄉(xiāng)
  
憶膾
 
因鱸魚
 
張翰辭東府
 
張翰浮誇
 
張翰命駕
 
張翰憶江東
 
張翰知機(jī)
 
張季思鱸
 
張掾秋風(fēng)
 
扁舟為鱸魚
  
莼鱸
 
故鄉(xiāng)魚美
 
季鷹
 
季鷹在洛
   
鱸魚堪鲙
 
思?xì)w待秋風(fēng)
  
西風(fēng)動(dòng)我歸
 
西風(fēng)歸計(jì)
 
西風(fēng)憶鱸魚
  
張翰悲秋
 
張翰知終

相關(guān)人物
張翰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393~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2384~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shí)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jīng)吳閶門,于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贡阃d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囧時(shí)執(zhí)權(quán),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shí)。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箻s執(zhí)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购惨蛞娗镲L(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囧敗,人皆謂之見機(jī)。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簡釋

憶鱸魚: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唐杜甫《洗兵馬》:“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例句

扁舟戀南越,豈獨(dú)為鱸魚。 儲嗣宗 得越中書

木葉蕭蕭動(dòng)歸思,西風(fēng)畫角漢東城。 劉滄 雨后游南門寺

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莼菜。 劉長卿 早春別趙居士還江左時(shí)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槐暗公庭趨小吏,荷香陂水膾鱸魚。 劉長卿 潁川留別司倉李萬

暫容乘駟馬,誰許戀鱸魚。 劉長卿 送許拾遺還京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吳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鱸魚在洛川。 吳融 晚泊松江

嘯父知機(jī)先憶魚,季鷹無事已思鱸。 吳融 渡漢江初嘗鳊魚有作

托興非耽酒,思家豈為莼。 唐彥謙 客中感懷

西風(fēng)張翰苦思鱸,如斯豐味能知否。 唐彥謙

因謝陸內(nèi)史,莼羹何足傳。 孟浩然 峴潭作

憑軒試一問,張翰欲來歸。 孟浩然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 孟浩然 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宿莽非中土,鱸魚豈我鄉(xiāng)。 孫逖 淮陰夜宿二首

鱸鲙??皯洠桓饪刹?。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六月槐花飛,忽思莼菜羹。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 崔顥 維揚(yáng)送友還蘇州

已被秋風(fēng)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 張南史 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

張翰思?xì)w何太切,扁舟不住又東歸。 張祜 汴上送客

澧水鱸魚賤,荊門楊柳細(xì)。 曹鄴 送厲圖南下第歸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鲙言詞小季鷹。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張翰鲙,蜀姜供煮陸機(jī)莼。 李商隱 贈(zèng)鄭讜處士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荊門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dá)士,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fēng)時(shí)。 李白 送張舍人之江東

非思鱸魚膾,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一點(diǎn)燈前獨(dú)坐身,西風(fēng)初動(dòng)帝城砧。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中元作)

莼菜動(dòng)歸興,忽然聞會吟。 李群玉 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yè)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歸家

莫為莼鱸美,天涯滯爾才。 李頻 明州江亭夜別段秀才

交游話我憑君道,除卻鱸魚更不聞。 杜牧 盧秀才將出王屋高名場江南相逢贈(zèng)別

凍醪元亮秫,寒鲙季鷹魚。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zèng)十韻

彩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杜牧 送劉秀才歸江陵

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杜甫 洗兵馬

邵平元入漢,張翰后歸吳。 杜甫 過南岳入洞庭湖

綠塘漾漾煙濛濛,張翰此來情不窮。 溫庭筠 溪上行

東門煙水夢,非獨(dú)為鱸魚。 溫庭筠 贈(zèng)盧長史

江雨瀟瀟帆一片,此行誰道為鱸魚。 溫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從事

若教煙水無鷗鳥,張翰何由到五湖。 溫庭筠 題友人居

客邊秋興悲張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懷李十二

往來未若奇張翰,欲鲙霜鯨碧海東。 王初 書秋

嵇康殊寡識,張翰獨(dú)知終。 王昌齡 趙十四兄見訪

忽思鱸魚鲙,復(fù)有滄洲心。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擬同張翰,為憶鱸魚卻嘆嗟。 羅鄴 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

魚慚張翰辭東府,鶴怨周颙負(fù)北山。 羅隱 寄右省王諫議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羅隱 新安投所知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羅隱 杜陵秋思

名慚桂苑一枝綠,鲙憶松江兩箸紅。 羅隱 東歸別常修

高道乍為張翰侶,使君兼是世龍孫。 羅隱 送程尊師之晉陵

留取馀杯待張翰,明年歸棹一從容。 羅隱 送舒州宿松縣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從事,秋來還復(fù)憶鱸魚。 羊士諤 憶江南舊游二首

有莼有魚,君子居焉。 蕭穎士 江有楓一篇十章

鱸魚非不戀,共有客程催。 許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yīng)笑為鱸魚。 許渾 再游姑蘇玉芝觀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鱸鲙涉窮秋。 許渾 別張秀才

早炊香稻待鱸鲙,南渚未明尋釣翁。 許渾 夜歸驛樓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許渾 張安歲暮

楚客病時(shí)無鵩鳥,越鄉(xiāng)歸處有鱸魚。 許渾 贈(zèng)蕭兵曹先輩

碧水鱸魚思,青山鵩鳥悲。 許渾 途經(jīng)李翰林墓

聞?wù)f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 趙嘏 江亭晚望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 趙嘏 長安晚秋

莼羹若可憶,慚出掩柴扉。 郎士元 贈(zèng)萬生下第還吳

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 郎士元 送張光歸吳

鄉(xiāng)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fēng)避杏花。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鱸魚斫鲙輸張翰,橘樹呼奴羨李衡。 鄭谷 漂泊

季鷹可是思鱸鲙,引退知時(shí)自古難。 鄭谷 舟行

唯有明公賞新句,秋風(fēng)不敢憶鱸魚。 鄭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蘆筍鱸魚拋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鄭谷 送張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繞歸舟。 錢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長史兼覲省

謝莊千里思,張翰五湖心。 韋莊 同舊韻

欲將張翰秋江雨,畫作屏風(fēng)寄鮑昭。 韋莊 江行西望

陶潛政事千杯酒,張翰生涯一葉舟。 韋莊 江邊吟

白羽鳥飛嚴(yán)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韋莊 桐廬縣作

刀尺不虧繩墨在,莫疑張翰戀鱸魚。 韓偓 閑居

一雁南飛動(dòng)客心,思?xì)w何待秋風(fēng)起。 韓翃 和高平朱參軍思?xì)w作

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 韓翃 送客之江寧

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 韓翃 送山陰姚丞攜妓之任兼寄山陰蘇少府

鏡水君所憶,莼羹余舊便。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鮫人淚
  
鮫人珠
  
珠有淚
  
淚成珠
 
卷綃人
  
泣珠人
 
鮫人織綃
 
波淚
   
淚作珠
 
泉客淚
   
灑淚成珠
 
海上得綃
 
蛟人珠
   
鮫宮物
 
鮫簾
 
鮫盤千點(diǎn)
 
淚有鮫人
 
泣珠報(bào)恩
 
泉客泣
 
冰綃清淚
 
鮫人雨泣
  
綃奪煙霧
 
玉盤進(jìn)淚
 
珠進(jìn)淚
 

《昭明文選》卷五〈賦丙·京都下·吳都賦〉~25~
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nèi)蒸,云雨所儲。陵鯉若獸,浮石若桴。雙則比目,片則王馀。窮陸飲木,極沈水居。泉室潛織而卷綃,淵客慷慨而泣珠。開北戶以向日,齊南冥于幽都。晉·劉逵注:「水居,鮫人水底居也。俗傳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俞也。鮫人臨去,從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滿盤,以與主人?!?/span>
《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寶玉部下·珠〉~437~
《搜神記》曰: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緝績,其人能泣珠。
《述異記》
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指鮫人)潛織。一名龍紗,其價(jià)百馀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寶部二·珠下〉
《博物志》曰:「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簡釋

鮫人:喻海濱之人。唐劉禹錫《傷秦妹行》:“馮夷翩躚舞淥波,鮫人出聽停綃梭?!?/p>


例句

相逢問愁苦,淚盡日南珠。 李白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

恨無泉客淚,盡泣感恩珠。 李群玉 病起別主人

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 王維 送元中丞轉(zhuǎn)運(yùn)江淮

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王維 送李判官赴東江

拂波銜木鳥,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歸新羅

慚非海人別,淚下不成珠。 鮑溶 留辭杜員外式方

興來下筆到奇景,瑤盤迸灑蛟人珠。 劉商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

湘靈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孟浩然 登江中孤嶼贈(zèng)白云先生王迥

鮫人遠(yuǎn)泛漁舟水,鵩鳥閒飛露里天。 張署 贈(zèng)韓退之

舉目凄涼入破門,鮫人一飯尚知恩。 方干 題故人廢宅二首之一

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盤中卻成血。 施肩吾 貧客吟

應(yīng)緣水府龍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綃。 施肩吾 酬周秀才

龍竹裁輕策,鮫綃熨下裳。 李商隱 玄微先生

江生魂黯黯,泉客淚涔涔。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xiàn)尚書

志士書頻照,鮫人杼正催。 李紳 登禹廟回降雪五言二十韻

鮫人獻(xiàn)微綃,曾祝沉豪牛。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杜甫 客從

仿像識鮫人,空蒙辨魚艇。 杜甫 渼陂西南臺

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 杜甫 閿鄉(xiāng)姜七少府設(shè)膾戲贈(zèng)長歌

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 杜甫 雨四首之四

最宜全幅碧鮫綃,自襞春羅等舞腰。 段成式 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三首之二

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 溫庭筠 張靜婉采蓮歌

長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鮫人往求得。 盧綸 慈恩寺石磬歌

帝女飛銜石,鮫人賣淚綃。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鮫人織綃采藕絲,翻江倒海傾吳蜀。 顧況 龍宮操

幾回入市鮫綃女,終歲啼花山鷓鴣。 鮑溶 寄福州從事殷堯藩

鏡湖女兒嫁鮫人,鮫綃逼肖也不分。 鮑溶 采葛行

典故
井底觀天
  
休遣夏蟲知
 
冰有夏蟲識
 
以蟲疑冰
 
蟲語那知冰
 

《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563~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shí)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例句

霧靜不容玄豹隱,冰生惟恐夏蟲疑。 唐彥謙 中秋夜玩月

典故
劉伶婦
 
諫伯倫
 
劉伶五斗
 
五斗解醒
 
五斗消酲
 
五斗醒
 
伯倫婦
 
劉伶酒為名
 
咒酒卮
 
伯倫從勸
 
婦人笑劉伶
 
劉伶病醒
 
劉伶有賢妻
 
劉妻嘆諫
 
一斗消醒

相關(guān)人物
劉伶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29~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dāng)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jìn)肉,隗然已醉矣。
《晉書》卷四十九〈劉伶列傳〉~375~
劉伶字伯倫,沛國人也。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xì)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chǎn)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蛊溥z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沽嬖唬骸干?!吾不能自禁,惟當(dāng)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兒之言,[八]慎不可聽?!谷砸朴猓笕粡?fù)醉。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蛊淙诵Χ埂?/span>
《裴子語林》~6~
劉靈字伯倫,飲酒一石,至酲復(fù)飲五斗。妻責(zé)之,靈曰:「卿可致酒五斗,吾當(dāng)斷之?!蛊奕缙溲?。靈咒曰:「天生劉靈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莫可聽。」

簡釋

劉伶婦:喻勸戒酒之人。宋蘇拭《小兒》:“大勝劉伶婦,區(qū)區(qū)為酒錢?!?/p>

典故
伯有精靈

相關(guān)人物
子產(chǎn)
 
良霄(伯有)


《春秋左傳·昭公七年》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箘t皆走,不知所往。鑄刑書之歲二月,或夢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將殺帶也。明年壬寅,余又將殺段也?!辜叭勺?,駟帶卒。國人益懼。……及子產(chǎn)適晉,趙景子問焉,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chǎn)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qiáng)。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婦,強(qiáng)死其魂魄,猶能馮依于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zhí)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qiáng)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例句

莫道精靈無伯有,尋聞任俠報(bào)爰絲。 吳融 偶題

典故
有馀地
   
投刃
 
刃有馀
 
地有馀
 
宰牛
 
庖刀
 
中肯綮
   
不見全牛
 
解全牛
 
刃游馀地
 
投虛刃
  
丁解牛
 
解牛
 
庖丁投刃
 
不目全
 
刀解牛
 
牛刀投隙
    
庖丁下刀
  
釋牛刀
 
馀刃

相關(guān)人物
庖丁


《莊子集釋》卷二上〈內(nèi)篇·養(yǎng)生主〉~7~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shí),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dòng)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span>

簡釋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關(guān)鍵之處。明楊基《皂角灘》:“牛刀慣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鋒棱?!?/p>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純熟。宋黃庭堅(jiān)《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監(jiān)市履豨知民心?!?/p>


例句

逢時(shí)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劉長卿 送裴四判官處河西軍試

要衣須破束,欲炙須解牛。 李咸用 長歌行

長桑曉洞視,五藏?zé)o全牛。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雅韻憑開匣,雄铓待發(fā)硎。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印組縈光馬,鋒铓看解牛。 杜牧 牧陪昭應(yīng)盧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暮罷府周歲公宰昭應(yīng)牧在淮南縻職敘舊成二十二韻用以投寄

詩罷地有馀,篇終語清省。 杜甫 八哀詩(并序)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議論有馀地,公侯來未遲。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清文動(dòng)哀玉,見道發(fā)新硎。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zèng)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杜甫 秦州見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據(jù))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輪轅無匠石,刀幾有庖丁。 溫庭筠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

疇昔切玉刃,應(yīng)如新發(fā)硎。 獨(dú)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盤根儻相值,試用發(fā)硎刀。 獨(dú)孤及 送虢州王錄事之任

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馀。 知玄 答僧澈

雅論冰生水,雄材刃發(fā)硎。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zèng)(時(shí)子權(quán)知岳州事)

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邵謁 送徐群宰望江

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

著鞭驅(qū)駟馬,操刃解全牛。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

典故
翟公門
  
一貴一賤
 
生死論交
 
廷尉門
  
貴賤交情
 
門前雀
 
羅雀門庭
  
翟公羅
 
雀羅張
 
無雀可羅
 
設(shè)羅門
 
交態(tài)薄
  
張羅門
 
置雀羅
 
不署門
 
羅雀閑門
 
廷尉張羅
 
翟公冷落
 
交態(tài)存
 
羅傷翟廷尉
  
雀羅廷尉
 
雀有羅
 
署門書
 
閑門羅雀
 
有雀尚廷尉
 
翟公門外雀羅稀
 
翟公悟
 
翟市悲
 
空門雀羅
  
羅雀門冷
 
羅網(wǎng)門前有
 
門前雀棲
 
門前張羅雀
 
窮巷張羅
 
無雀張羅
 
閑門任張羅

相關(guān)人物
翟公


《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禹夏后氏〉~28~
《鬻子》曰:禹投一饋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門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禹當(dāng)朝廷,門可以羅雀。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33~
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

簡釋

雀羅門:喻指門庭冷落或世態(tài)炎涼。唐劉禹錫《有感》:“昨宵鳳弛客,今日雀羅門?!?/p>


例句

散帙看蟲蠹,開門見雀羅。 劉長卿 同姜浚題裴式微余干東齋

蕭索庭槐空閉閤,舊人誰到翟公門。 劉長卿 錢王相公出牧括州

舊游多不見,師在翟公門。 嚴(yán)維 送少微上人東南游

未妨溪上泛漁艇,又為門前張雀羅。 方干 偶作

居處絕人事,門前雀羅施。 曹鄴 將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

方忻耳目凈,誰到翟公門。 李群玉 吾道

半夜劍吹牛斗動(dòng),二年門掩雀羅愁。 李群玉 獻(xiàn)王中丞

雀羅爭去翟,鶴氅競尋王。 杜審言 贈(zèng)崔融二十韻

老少悲顏駟,盈虛悟翟公。 王適 蜀中言懷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盧照鄰 長安古意

世間榮辱半相和,昨日權(quán)門今雀羅。 羅鄴 傷侯第

君看西漢翟丞相,鳳沼朝辭暮雀羅。 翁綬 行路難

翟門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錢起 竊秋對雨

雄劍委塵匣,空門垂雀羅。 陶翰 燕歌行

凄斷韓王劍,生死翟公羅。羅悲翟公意,劍負(fù)韓王氣。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zèng)高四

灰死韓安國,羅傷翟廷尉。 駱賓王 帝京篇

地幽蠶室閉,門靜雀羅開。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典故
同舍子
 
誤持金
 
不偷金
  
金有誤持
 
直氏偷金枉
   
偷金枉

相關(guān)人物
直不疑


《史記》卷一百三〈萬石張叔列傳·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陽人也。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而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慚,以此稱為長者。文帝稱舉,稍遷至太中大夫。朝廷見,人或毀曰:「不疑狀貌甚美,然獨(dú)無奈其善盜嫂何也!」不疑聞,曰:「我乃無兄?!谷唤K不自明也。

簡釋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劉長卿《按履后歸睦州贈(zèng)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決獄明?!?/p>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決獄明。 劉長卿 按履后歸睦州贈(zèng)苗侍御

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 杜甫 贈(zèng)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

璧非真盜客,金有誤持郎。 柳宗元 弘農(nóng)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三歲復(fù)為大僚天監(jiān)昭明人心感悅宗元竄伏湘浦拜賀末由謹(jǐn)獻(xiàn)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餞七赤藤杖歌

典故  
董生帷
 
下書帷
 
董子帷
 
仲舒帷
  
下帷人
 
舒帷
 
仲舒不窺園
 
仲舒園
 
不知門外有園蔬
    
絕窺園
 
三年不窺園樹

相關(guān)人物
董仲舒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span>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shí)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jìn)退容止,非禮不行,學(xué)士皆師尊之?!固?#183;顏師古注:「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xué)也。」

簡釋

下?。河髦笇P淖x書。唐李白《行行且游獵篇》:“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fù)何益?!?/p>


例句

且逍遙,還酩酊。仲舒漫不窺園井。 劉言史 放螢怨

對景嗟移晷,窺園詎改陰。 孟簡 惜分陰

才雄子云筆,學(xué)廣仲舒帷。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

誰知不鳴者,獨(dú)下董生帷。 朱灣 詠玉

久閉先生戶,高褰太守車。 李嶠

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fù)何益。 李白 行行游且獵篇

男兒稱意須及時(shí),閉門下帷人不知。 權(quán)德輿 放歌行

草色凝陳榻,書聲出董帷。 牟融 題朱慶余閑居四首之四

故園高枕度三春,永日垂帷絕四鄰。 王維 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贈(zèng)聊獲酬之

自爾厭游俠,閉戶方垂帷。 王維 送高適弟耽歸臨淮作

下帷長日盡,虛館早涼生。 閻寬 秋懷

下帷如不倦,當(dāng)解惜馀光。 駱賓王 秋螢

典故 
地布金
 
黃金布地
 
布地金
 
祇園布金
 
布地有黃金
 
長者金先布
 
布金
   
園主布金


《藝文類聚》卷六十五〈產(chǎn)業(yè)部上·園〉~60~
《法顯記》曰:宿衛(wèi)精舍東北六百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請佛及借此處,故在秖洹舍大園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北向,此園即須達(dá)長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舍當(dāng)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jīng)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五十一〈史傳部三〉~899~2~
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jì)貧哀孤恤老。時(shí)美其德號給孤獨(dú)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yè)。自今已去應(yīng)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dú)園
《漢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謂帝曰:『七月七日我當(dāng)暫來?!坏壑寥?,埽宮內(nèi),然九華燈。七月七日,上于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簧夏耸┽ぃ瑹的┫?,香,兜渠國所獻(xiàn)也,香如大豆,涂宮門,聞數(shù)百里;關(guān)中嘗大疫,死者相系,燒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無云,隱如雷聲,竟天紫色。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履玄瓊鳳文之?,青氣如云,有二青鳥如烏,夾侍母旁。
典故 
蔡文姬
  
中郎有女
 
蔡女胡笳
 
蔡女沒胡
 
魏公嫁文姬
 
文姬

相關(guān)人物
蔡琰
 
蔡邕
 
曹操


《后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董祀妻〉~2800~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xué)有才辯,又妙于音律。適河?xùn)|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歸寧于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
《藝文類聚》卷四十四〈樂部四·笳〉~795~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先適河?xùn)|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歸寧于家,漢末大亂,為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dòng)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弧?/span>

例句

文姬留此曲,千載一知音。 劉長卿 鄂渚聽杜別駕彈胡琴

二妃煙塵外,凄涼轉(zhuǎn)戰(zhàn)歸。胡笳悲蔡琰,漢使泣明妃。 李敬方 太和公主還宮

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jié)。 李益 塞下曲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楚妃波浪天南遠(yuǎn),蔡女煙沙漠北深。 楊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輩聽崔校書彈琴

節(jié)異蘇卿執(zhí),弦殊蔡女彈。 楊巨源 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

紅淚文姬洛水春,白頭蘇武天山雪。 溫庭筠 達(dá)摩支曲

蔡邕念文姬,于公嘆緹縈。 白居易 吾雛

各有文姬才稚齒,俱無通子繼馀塵。 白居易 馀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

蔡琰薄命沒胡虜,烏梟啾唧啼胡天。 盧仝 聽蕭君姬人彈琴

文姬絕域,侍子他鄉(xiāng)。 盧照鄰 明月引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舒元輿 贈(zèng)李翱

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 陳子昂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

清詞好個(gè)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陸貞洞 和三鄉(xiāng)詩

中郎有女能傳業(yè),伯道無兒可保家。 韓愈 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

典故
屋三間
 
三間屋
 
茅三間
 
三間老屋
 
瓦屋三間
 
三間瓦屋
 
東頭老屋
  
有弟住東頭
 
參佐廨中陸士龍
 
老屋高眠
 
茅屋著機(jī)會

相關(guān)人物
陸機(jī)
 
陸云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賞譽(yù)〉~443~
蔡司徒在洛,見陸機(jī)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馀,聲作鐘聲,言多慷慨。

例句

誰憐芳草生三徑,參佐橋西陸士龍。 溫庭筠 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

典故
池塘草
 
春草池塘
 
池塘春草
 
池塘夢
  
春草夢
 
芳草池塘
 
芳草夢
  
池塘生春草
 
春草句
 
池塘句
 
夢草池塘
 
夢惠連
 
夢中芳草
  
憶惠連
 
夢春草
 
謝家春草
 
池塘春草句
 
草綠池塘
 
春塘草
 
謝客池塘
 
夢阿連
 
生池草
 
池塘草綠
 
惠連夢
 
滿塘春草
 
詩有神助
 
謝池吟
 
草池春曉
 
池有草
 
春草吟筆
 
高樹變鳴禽
 
夢春池
 
夢謝塘
 
詩塘春草
 
謝池詩
 
謝家池塘
 
謝郎夢
 
殘夢芳草
 
池草
 
好句池塘
 
夢芳草池塘
 
夢通謝惠
  
庭草
 
謝堂神語

相關(guān)人物
謝惠連
 
謝靈運(yùn)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五十五〈鐘嶸·詩品中〉~3278~
宋法曹參軍謝惠連詩,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秋懷搗衣之作,雖復(fù)靈運(yùn)銳思,亦何以加焉?又工為綺麗歌謠,風(fēng)人第一?!吨x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
《南史》卷十九《謝惠連傳》
「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yùn)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粐L于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本州辟主簿,不就。」

簡釋

夢惠連:指創(chuàng)作詩文有神來之筆。唐李白《書情寄從弟邢州長史昭》:“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p>


例句

慣識江南春早處,長驚薊北夢回時(shí)。謝家園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詩。 吳融

隨夢入池塘,無心在金谷。 唐彥謙 春草

秪應(yīng)宵夢里,詩興屬池塘。 嚴(yán)維 送舍弟

宋玉謾誇云雨會,謝連寧許夢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二

夢得春草句,將非惠連誰。 李白 感時(shí)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東風(fēng)引碧草,不覺生華池。 李白 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jià)登樓詩。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之一

他日相思一夢君,應(yīng)得池塘生春草。 李白 送舍弟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 李白 游謝氏山亭

到日池塘春草綠,謝公應(yīng)夢惠連來。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惠連忽贈(zèng)池塘句,又遣羸師破膽驚。 李逢吉 奉酬忠武李相公見寄

詩應(yīng)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杜甫 游修覺寺

如何北樓望,不得共池塘。 武元衡 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

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 武元衡 和李中丞題故將軍林亭

靡草知節(jié)換,含葩向新陽。不嫌三徑深,為我生池塘。 獨(dú)孤及 山中春思

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 白居易 夢行簡

險(xiǎn)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韓愈 醉贈(zèng)張秘書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源人
借指隱士。 唐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詩:“再尋畏迷誤,明發(fā)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唐 丘丹 《奉酬韋使君送歸山之作》詩:“側(cè)聞郡守至,偶乘黃犢出。不別桃源人,一見經(jīng)累日?!币槐咀鳌?桃園人 ”。
分類:隱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隱者。 唐 盧綸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br />(2).稱《桃花源記》中的漁人。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怕他年、重到路應(yīng)迷,桃源客?!眳⒁姟?桃花源 ”。
分類:隱者漁人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 松子 家?!?宋 辛棄疾 《水龍吟·題雨巖》詞:“有怒濤聲遠(yuǎn),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 納蘭性德 《海棠春》詞:“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雀飛處。”參見“ 桃花源 ”。白雪遺音·南詞·烏啼花落:“臨別訂期贈(zèng)肺腑,緣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覓桃源路,許久全無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兒報(bào)花無心賞?!眳⒁姟?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處的路。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隴頭云,桃源路,兩魂銷。”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挑燈夜半自嘆吁,幾回夢入桃源路,須再聘沉魚美姿?!?/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隱居之地。 唐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詩:“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長文舍人即事見寄》:“桃花洞遠(yuǎn)迷應(yīng)久,杏樹壇荒跡自傳?!?br />(2).傳說 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臺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翠娥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3). 四川省 長壽縣 有桃花洞,以出產(chǎn)棺木板料而著稱,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 尚舉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舉人 父親,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時(shí)帶來,預(yù)備他老夫人用的,兩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這一副,墻磕底蓋堵頭俱全?!?/div>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東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br />2.晉朝陶淵明描寫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維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國語辭典》:武陵  拼音:wǔ líng
1.山脈名。苗嶺的支脈,連綿于川鄂湘境。
2.山名。位于江西省馀干縣界。也稱為「武林山」。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隱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茅店溪邊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風(fēng)景未應(yīng)殊?!眳⒁姟?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見“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春草封歸恨, 源花 費(fèi)獨(dú)尋?!?蕭滌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潛 有《桃花源記》,相傳即在 湖南 ?!?/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從 秦 地來的人。國語·晉語五:“有 秦 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br />(2).指 秦 時(shí)避亂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唐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詩:“ 秦 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br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蕭史 。 唐 李商隱 《和孫樸韋蟾孔雀詠》:“ 西施 因網(wǎng)得, 秦 客被花迷?!?馮浩 箋注引 朱鶴齡 曰:“列仙傳水經(jīng)注俱云 蕭史 吹簫,能致白鶴、孔雀,自是用 秦樓 蕭史 事?!?葉蔥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蕭史 ,這里借來指 孫 韋 ?!?/div>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楊億 《櫻桃》詩:“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漢 津?!币喾Q“ 秦人洞 ”。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臺梅花詩》:“桃花已滿 秦 人洞,杏樹猶存 董奉祠 ?!?/div>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xué)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清 孫枝蔚 《為農(nóng)》詩之四:“生年當(dāng) 萬歷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猶避 秦 。避亂。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詩:“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 秦 ?!?宋 葉適 《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fù)作》:“初如別逃 秦 ,疏附恥獨(dú)賢。”
分類:避亂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時(shí)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后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div>
《漢語大詞典》:儀舌(儀舌)
戰(zhàn)國 辯士 張儀 之舌。指能言善辯的舌頭。語本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已學(xué)而游説諸侯。嘗從 楚 相飲,已而 楚 相亡璧,門下意 張儀 ……共執(zhí) 張儀 ,掠笞數(shù)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説,安得此辱乎?’ 張儀 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 曰:‘足矣?!?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 儀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張矩 《賀新涼·送劉澄齋制干歸京口》詞:“髀肉未消 儀 舌在,向尊前,莫灑英雄淚。”
《國語辭典》:張儀(張儀)  拼音:zhāng yí
人名。(西元前?~309) 戰(zhàn)國時(shí)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fù)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后卒。
《國語辭典》:張儀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張儀與楚相飲酒,后楚相遺失璧玉,懷疑張儀所偷,因而鞭打他數(shù)百次,仍不承認(rèn),后釋回。其妻笑以學(xué)游說遂招此禍。張儀卻問他舌頭是否仍在?蓋舌頭仍在即可繼續(xù)游說。見《史記。卷七○。張儀傳》。后以張儀舌指雖未發(fā)跡,但仍有發(fā)展的潛能。五代。劉兼 自遣詩:「家人莫問張儀舌,國士須知豫讓心?!?/div>
分類:善辯口才
《漢語大詞典》:季鷹魚(季鷹魚)
指鱸魚。后人亦用為隱居不仕、閑適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 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zèng)十韻》:“凍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鷹 魚?!?前蜀 韋莊 《桐廬縣作》詩:“白羽鳥飛 嚴(yán)子 瀨,緑蓑人釣 季鷹魚 ?!?/div>
《國語辭典》:張翰(張翰)  拼音:zhāng hàn
人名。字季鷹,晉吳郡人,生卒年不詳。雅有清才,善屬文,縱任不拘,時(shí)稱為「江東步兵」。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知囧將敗,又因秋風(fēng)起,思吳中菰菜、莼羹、鱸膾,遂歸吳。性至孝,遭母喪,哀毀逾恒,著有〈首邱賦〉等數(shù)十篇。
《漢語大詞典》:思?xì)w張翰(思?xì)w張翰)
泛指思鄉(xiāng)欲棄官歸隱的人。 元 趙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賢出知濟(jì)南暫還吳興賦詩書懷》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xì)w 張翰 況逢秋?!眳⒁姟?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鱸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后因以“思鱸蒓”喻思鄉(xiāng)歸隱。 宋 陸游 《自小云頂上云頂寺》詩:“故鄉(xiāng)歸去來,歲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鄭谷 《舟行》:“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shí)自古難?!?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遁》:“昔人思蒓鱸而歸隱,鱸魚乃隱逸之兆,這等看來,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歸隱
《國語辭典》:思鱸(思鱸)  拼音:sī lú
晉張翰因見秋風(fēng)起而思念故鄉(xiāng)吳地所產(chǎn)的菰菜、莼羹、鱸魚膾等,有所感觸而辭官歸鄉(xiāng)。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鄉(xiāng)歸隱。宋。陸游 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挂沧鳌杆驾弧?。
《漢語大詞典》:憶鲙(憶鱠)
猶憶莼鱸。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憶鱠言詞小 季鷹 。”
分類:憶莼鱸
《漢語大詞典》:憶鱸魚(憶鱸魚)
猶憶莼鱸。 唐 杜甫 《洗兵馬》詩:“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分類:憶莼鱸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禮記·玉藻:“子卯,稷食菜羹?!?孔穎達(dá) 疏:“以稷穀為飯,以菜為羹而食之?!?span id="xhdflp5" class="book">《論語·鄉(xiāng)黨》:“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span id="r311hjh" class="book">《后漢書·崔瑗傳》:“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飯,瓦罐盛菜羹?!?/div>
分類:菜羹蔬菜
《國語辭典》:莼羹鱸膾(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宋。辛棄疾沁園春。三徑初成〉詞:「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也作「莼鱸」。
分類:辭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薄采其茆:“茆與荇葉相似,南人謂之蓴菜?!?唐 劉長卿 《早春贈(zèng)別趙居士還江左》詩:“歸路隨楓林,還鄉(xiāng)念蓴菜。” 清 馮延年 《秋月庵春暮》詩:“時(shí)光忽憶蓴菜滑,采摘不厭輕舟勞?!?/div>
《漢語大詞典》:鱸膾(鱸膾)
亦作“ 鱸鱠 ”。 鱸魚膾。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勞思?!?元 朱?;?/a> 《和韻簡天則上天》:“故鄉(xiāng)鱸鱠牽歸思,近砌蛩聲攪夜眠?!?明 王世貞 《送顧舍人使金陵還松江》詩:“汝豈因鱸膾,吾曾識鳳毛。”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八:“當(dāng)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娛親請尚方?!眳⒁姟?鱸魚膾 ”。
《漢語大詞典》:鱸魚膾(鱸魚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 齊王 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后因以“鱸魚膾”為思鄉(xiāng)賦歸之典。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忽思鱸魚膾,復(fù)有滄洲心?!币嘧鳌?鱸魚鱠 ”。 唐 李白 《秋下荊門》:“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 剡中 ?!?/div>
《漢語大詞典》:鱸鄉(xiāng)(鱸鄉(xiāng))
產(chǎn)鱸魚之鄉(xiāng)。泛指 江 南水鄉(xiāng)。 宋 陸游 《和范待制秋日書懷》之一:“欲與眾生共安隱,秋來夢不到鱸鄉(xiāng)?!?span id="f35plbv" class="book">《掃迷帚》第二四回:“前讀手函,知足下運(yùn) 龍門 手筆,補(bǔ)鱸鄉(xiāng)紀(jì)聞。”
《國語辭典》:鱸魚(鱸魚)  拼音:lú yú
一種常見的食用魚。肉質(zhì)肥美,切成細(xì)塊煮食,自古即為江南地區(qū)的一道名菜,當(dāng)?shù)厝朔Q為「鱸膾」。而清燉的鱸魚,能使傷口盡早瘉合,是手術(shù)后病人極佳補(bǔ)品。參見「鱸」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辟 齊王 東曹掾,在 洛 ,見秋風(fēng)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 齊王 敗,時(shí)人皆謂為見機(jī)?!焙笠蛞浴镑|魚膾”為思鄉(xiāng)賦歸之典。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歸來見天子,拜爵賜黃金;忽思鱸魚膾,復(fù)有滄洲心?!币嘧鳌?鱸魚鱠 ”。 唐 李白 《秋下荊門》:“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 剡中 ?!?/div>
《國語辭典》:泣珠  拼音:qì zhū
傳說鮫人流淚成珠。晉。張華《博物志。卷二。異人》:「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漢語大詞典》:泉客珠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 南海 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后因以“泉客珠”泛指珍珠。 唐 杜甫 《客從》詩:“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唐 施肩吾 《貧客吟》:“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盤中卻成血。”
分類:珍珠
《漢語大詞典》:淚綃(淚綃)
即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帝女飛銜石,鮫人賣淚綃?!?/div>
分類:鮫綃鮫人
《國語辭典》:珠淚(珠淚)  拼音:zhū lèi
淚滴如珠。唐。李白學(xué)古思邊〉詩:「相思杳如夢,珠淚濕羅衣。」《紅樓夢》第七三回:「不料這幾句話更提起黛玉初來時(shí)和寶玉的舊事來,一發(fā)珠淚連綿起來。」
《漢語大詞典》:蛟女絹(蛟女絹)
指 唐 時(shí) 嶺 南所貢的生絲織物。蛟女,借指 嶺 南婦女。蛟,通“ 鮫 ”。 唐 元稹 《和樂天送客游嶺南二十韻》:“貢兼蛟女絹,俗重語兒巾。”參見“ 蛟綃紗 ”。
分類:生絲織物
《漢語大詞典》:蛟綃紗(蛟綃紗)
傳說鮫人所織的絲織品。蛟,通“ 鮫 ”。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jià)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div>
《國語辭典》:鮫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傳說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魚。善織絹紗。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div>
《漢語大詞典》:鮫人泣珠(鮫人泣珠)
典出洞冥記:“﹝ 吠勒國 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於鮫人之舍,得淚珠,則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焙笠浴磅o人泣珠”謂神話傳說中的鮫人能流出淚珠化作珍珠。鏡花緣第二十回:“此地既無城郭,這些婦人都以桑林為居,以桑為食,又能吐絲,倒像鮫人泣珠光景?!?/div>
《漢語大詞典》:鮫工(鮫工)
傳說中織制鮫綃的鮫人。 唐 皮日休 《奉酬魯望見答魚箋之什》詩:“輕如隱起膩如飴,除卻鮫工解製稀?!眳⒁姟?鮫人 ”。
分類:鮫綃鮫人
《國語辭典》:鮫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傳說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魚。善織絹紗。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div>
《漢語大詞典》:鮫淚(鮫淚)
(1).猶眼淚。 明 王世貞 《哭李于鱗一百二十韻》:“滿掬揮鮫淚,輕裘漬酒綿。”參見“ 鮫珠 ”。
(2).龍眼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
分類:龍眼眼淚
《漢語大詞典》:鮫珠(鮫珠)
(1).神話傳說中鮫人淚珠所化的珍珠。 清 劉大櫆 《山中與諸昆及王設(shè)參謝師其夜酌》詩:“日落沉鮫珠,月昇薦 和 璧?!?br />(2).比喻淚珠。 宋 劉辰翁 《寶鼎現(xiàn)·丁酉元夕》詞:“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漸迫,后事難摹。” 清 陳維嵩 《石州慢·題家別駕亦人孝感冊并感舊游》詞:“詎知?jiǎng)e后,使君風(fēng)木銜悽,書來雙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順之 《送程翰林松溪謫居朝陽》詩之三:“ 朝陽 何所似?云水日氤氳。白晝鮫珠落,青天蜃閣分?!?清 曹寅 《錢塘?xí)猿薄?/span>詩:“須臾廟中白馬出,鮫珠四灑腥瑟瑟?!?/div>
《漢語大詞典》:鮫珠(鮫珠)
(1).神話傳說中鮫人淚珠所化的珍珠。 清 劉大櫆 《山中與諸昆及王設(shè)參謝師其夜酌》詩:“日落沉鮫珠,月昇薦 和 璧?!?br />(2).比喻淚珠。 宋 劉辰翁 《寶鼎現(xiàn)·丁酉元夕》詞:“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漸迫,后事難摹?!?清 陳維嵩 《石州慢·題家別駕亦人孝感冊并感舊游》詞:“詎知?jiǎng)e后,使君風(fēng)木銜悽,書來雙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順之 《送程翰林松溪謫居朝陽》詩之三:“ 朝陽 何所似?云水日氤氳。白晝鮫珠落,青天蜃閣分。” 清 曹寅 《錢塘?xí)猿薄?/span>詩:“須臾廟中白馬出,鮫珠四灑腥瑟瑟?!?/div>
《漢語大詞典》:鮫絲(鮫絲)
鮫綃。 唐 李商隱 《玄微先生》詩:“龍竹裁輕策,鮫絲熨下裳?!?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鮫絲霧吐漸收,細(xì)腰無力轉(zhuǎn)嬌慵?!?清 毛奇齡 《詔觀西洋國所進(jìn)獅子敬制長句紀(jì)事》:“魚眼看波射水紅,鮫絲織浪翻云紫?!?/div>
分類:鮫綃
《國語辭典》:鮫綃(鮫綃)  拼音:jiāo xiāo
1.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絲絹、薄紗。唐。李嶠 詩:「妙?yuàn)Z鮫綃色,光騰月扇輝?!固?。溫庭筠張靜婉采蓮歌〉:「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
2.絲制手帕、手絹。唐。唐彥謙 無題詩一○首之一○:「云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釵頭鳳。紅酥手〉詞:「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國語辭典》:夏蟲不可語冰(夏蟲不可語冰)  拼音: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
夏天的蟲入秋就死了,不能與之談?wù)摫┑氖虑椤UZ本《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贡扔饕娮R短淺的人,不能與之談大道理?!?a target='_blank'>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郎如此眼光淺,真是夏蟲不可語冰,我教你看著。」
《漢語大詞典》:夏蟲疑冰(夏蟲疑冰)
見“ 夏蟲語冰 ”。
《漢語大詞典》:夏蟲語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見聞,知識短淺。語本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shí)也。” 清 王韜 《六合將混為一》:“不審倚伏之機(jī),不明順逆之故,是猶醯鷄處甕,別有一天,夏蟲語冰,莫知其候也?!?span id="vltl5rf" class="book">《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李善 注:“言淺近小智,同乎夏蟲,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矯也?!?張銑 注:“夏蟲不知冬有寒冰,亦猶小智不識高道,故笑之?!?宋 梅堯臣 《中伏日永叔遺冰》:“巨塊置我前,凝結(jié)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類夏蟲疑?!?/div>
《漢語大詞典》:善刀
拭刀。《莊子·養(yǎng)生主》:“善刀而藏之?!?陸德明 釋文:“善,猶拭也?!焙笥靡灾甘虑暗臏?zhǔn)備。 明 李贄 《與友朋書》:“ 周 善藏,非萬全不發(fā),故人但見其巧於善刀,而不見其能於游刃。 顧 善發(fā),然發(fā)而人不見,故人但見其能於游刃,而不見其巧於善刀?!?/div>
《國語辭典》:庖丁  拼音:páo dīng
廚師?!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姑?。馬中錫《中山狼傳》:「汝受業(yè)庖丁之門有年矣!」《西游記》第二三回:「一壁廂又吩咐庖丁排筵設(shè)宴,明晨會親?!?/div>
分類:庖丁廚師
《國語辭典》:庖丁解牛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梁惠王時(shí)有位廚師善宰牛,且技巧極為熟練。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后比喻對事物瞭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yīng)手,運(yùn)用自如。如:「這件專案自從由他接手后,便如同庖丁解牛,一切問題皆迎刃而解?!?/div>
《漢語大詞典》:游刃(遊刃)
(1).運(yùn)刀自如。語本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南朝 梁 沈約 《牷雅》詩:“庖丁游刃, 葛盧 驗(yàn)聲。” 金 王若虛 《真定縣令國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導(dǎo)窾無非理間之自然,何獨(dú)至於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進(jìn)延平》詩:“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br />(2).比喻做事從容自如,輕松利落。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晉 興寧 中,沙門 竺法義 ,山居好學(xué),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眾典,尤善《法華》?!?明 王世貞 《二酉山房記》:“間以餘力游刃,發(fā)之乎詩若文,又以紙貴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馳乎四裔之內(nèi)?!?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阮亭 謁選得 揚(yáng)州 推官,游刃行之,與諸士游讌無虛日?!?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 司馬遷 在寫過一個(gè)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談他對這一人物的印象和評價(jià),也是在若即若離之間,游刃于褒貶愛憎之外?!眳⒁姟?游刃有餘 ”。
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技藝精熟,受到稱贊,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於硎。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焙笠浴坝稳小敝^觀察事物透徹,技藝精熟,運(yùn)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竺法義:“ 深 見其幼而穎悟,勸令出家,於是棲志法門,從 深 受學(xué),游刃眾典,尤善《法華》?!?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得性虛游刃,忘言已棄筌。” 唐 楊炯 《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無生之法?!?明 李贄 《與友朋書》:“ 周 善藏,非萬全不發(fā),故人但見其巧於善刀,而不見其能於游刃?!?/div>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餘)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對於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遊刃有餘」條。如:「這件工作對他而言,絕對是游刃有餘的。」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游刃有馀)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比喻對于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游刃有馀」條。如:「這件工作對他而言,絕對是游刃有馀的?!?/div>
《漢語大詞典》:無全牛(無全牛)
謂眼里沒有完整的牛。莊子·養(yǎng)生主:“ 庖丁 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 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 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焙笠浴盁o全牛”比喻技藝精純的境界,或謂專注于某一事物達(dá)到極點(diǎn)。 唐 李白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詩:“ 長桑 晚洞視,五藏?zé)o全牛?!?清 黃鷟來 《詠懷》:“少壯喜談兵,目中無全牛。”
《國語辭典》:目無全牛(目無全牛)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庖丁初次宰牛時(shí),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后技術(shù)純熟,宰牛時(shí),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贡扔骷妓嚰兪旄叱?。唐。楊承和〈邠國公功德銘〉:「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zhí)其吭如芻豢悅口?!挂沧鳌改颗o全」。
《漢語大詞典》:綮肯
猶肯綮。筋骨結(jié)合處。比喻要害或關(guān)鍵。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祗憂非綮肯,未覺有膻腥?!?span id="vf3lldz" class="book">《金史·后妃傳上·景祖昭肅皇后》:“ 景祖 與客飲,后專聽之。翌日,枚數(shù)其人所為,無一不中其綮肯?!?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翻書房:“其翻《西廂記》、《金瓶梅》諸書,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爭誦焉?!?/div>
《國語辭典》:肯綮  拼音:kěn qìng
1.骨頭和筋肉結(jié)合的部位。宋。黃庭堅(jiān)送李德素歸舒城〉詩:「婆娑萬物表,藏刃避肯綮?!顾?。陸游 倚筇詩:「未免解牛逢肯綮,豈能相馬造精微。」
2.比喻事理的扼要處。如:「他說話深中肯綮?!?/div>
《漢語大詞典》:羅雀(羅雀)
(1).形容門庭寂靜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賓客》詩:“臥掩羅雀門,無人驚我睡?!?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安用羨伊結(jié)駟,嘆儂羅雀?!?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四:“月餘,試畢賈歸,地可羅雀矣?!眳⒁姟?門可羅雀 ”。
(2).喻用盡辦法搜刮財(cái)物。 梁啟超 《歲暮感懷》詩:“近聞?wù)D歛空羅雀,儻肯哀鳴念澤鴻?!眳⒁姟傲_雀掘鼠”。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shí)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羅雀掘鼠(羅雀掘鼠)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唐朝睢陽城守將張巡、許遠(yuǎn),因安祿山叛變,被圍困糧絕,至網(wǎng)羅鳥雀、挖掘鼠類以充饑。典出《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張巡傳》。后形容財(cái)物缺乏時(shí),用盡一切方法籌措款項(xiàng)。
《漢語大詞典》:翟門(翟門)
史記·汲鄭列傳論:“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 翟公 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 翟公 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焙笠蛞浴暗蚤T”為門庭盛衰之典實(shí)。 唐 錢起 《窮秋對雨》詩:“ 翟 門悲暝雀,墨灶上寒苔?!?清 錢謙益 《趙景之宮允六十壽序》:“余于 趙氏 祖子孫三世矣,州里之間, 欒公 之社, 翟公 之門,菀枯盈虛,呴濕濡沫,未嘗不相共也。”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shí)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漢語大詞典》:門堪羅雀(門堪羅雀)
見“ 門可羅雀 ”。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shí)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雀羅(雀羅)  拼音:què luó
捕鳥雀的網(wǎng)子?!妒酚?。卷一二○。汲黯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
《漢語大詞典》:雀羅門(雀羅門)
史記·汲鄭列傳:“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焙笠浴叭噶_門”形容冷落的門庭或失勢之家。 唐 劉禹錫 《有感》詩:“昨宵 鳳池 客,今日雀羅門。” 宋 蘇軾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羅門。” 明 唐順之 《憲副饒湖田見過陳渡草堂賦此為贈(zèng)》:“豈知綉斧客,還過雀羅門?!?/div>
《漢語大詞典》:雀羅門(雀羅門)
史記·汲鄭列傳:“始 翟公 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焙笠浴叭噶_門”形容冷落的門庭或失勢之家。 唐 劉禹錫 《有感》詩:“昨宵 鳳池 客,今日雀羅門?!?宋 蘇軾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羅門?!?明 唐順之 《憲副饒湖田見過陳渡草堂賦此為贈(zèng)》:“豈知綉斧客,還過雀羅門?!?/div>
《國語辭典》:不疑誣金(不疑誣金)  拼音:bù yí wú jīn
漢代直不疑被誣告盜金的事。見《漢書。卷四六。直不疑傳》。
分類:誣告漢朝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陽 人也。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 不疑 , 不疑 謝有之,買金償。而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稱為長者。”后指被誣不辯,久而得白為“偷金”。 唐 杜甫 《贈(zèng)裴南部》詩:“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仇兆鰲 注:“此言 裴君 以清節(jié)受誣。”
分類:后指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棄相同。韓非子·奸劫弒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br />(1).共居一舍。舍,館舍或官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與諸生同舍?!?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zèng)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宋 曾鞏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師,始合同舍之士,聽其琴于 相國寺 之 維摩院 。”
(2).住同一館舍的人。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br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詩:“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予在館中時(shí),盛暑中 傅崧卿 給事以冰餽同舍?!?清 吳偉業(yè) 《臨江參軍》詩:“同舍展歡謔,失語輒面斥?!?/div>
《國語辭典》:下帷  拼音:xià wéi
本指放下帷幕,開課授業(yè)?!妒酚?。卷一二一。儒林傳。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赶箩≈v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后比喻深居專心苦讀,不與聞外事?!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但請下帷讀,勿問盈歉,或當(dāng)不殍餓死?!?/div>
《漢語大詞典》:垂帷
放下室內(nèi)懸掛的帷幕。借指專心讀書或?qū)懽?。語出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晉 束晳 《讀書賦》:“垂帷帳以隱幾,披紈素而讀書?!?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結(jié)慮司契,垂帷制勝。” 唐 王維 《送高道弟耽歸臨淮作》詩:“自爾厭游俠,閉戶方垂帷?!?/div>
《漢語大詞典》:窺園(窺園,闚園)
觀賞園景。漢書·董仲舒?zhèn)?/a>》:“﹝ 仲舒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顏師古 注:“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xué)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追下帷之績者,不以窺園涓目?!?清 蔣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詩:“下帷絶窺園,精心究典謨?!眳⒁姟?目不窺園 ”。
闚園: 指到園中嬉戲。漢書·董仲舒?zhèn)?/a>》:“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 董仲舒 三年不闚園,謂勤苦不游嬉也。館中著庭有園,每會飯罷,輒相語曰:‘今日闚園乎?’”  
《國語辭典》:目不窺園(目不窺園)  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比喻治學(xué)刻苦專心。參見「三年不窺園」條?!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改枪訁s也真?zhèn)€足不出戶,目不窺園,日就月將,功夫大進(jìn)?!?/div>
《漢語大詞典》:董帷
《國語辭典》:董生下帷  拼音:dǒng shēng xià wéi
漢代名儒董仲舒教授弟子時(shí),放下帷幕講誦,三年不窺視園圃。典出《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贰:笏煊枚箩”扔鞣浅W⒂趯W(xué)術(shù)傳授。
《漢語大詞典》:閉戶(閉戶)
指人不預(yù)外事,刻苦讀書。文選·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閉戶自精,開卷獨(dú)得?!?李善 注引《楚國先賢傳》:“ 孫敬 入學(xué),閉戶牖,精力過人,太學(xué)謂曰‘閉戶生’?!?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傳》:“下帷閉戶,投斧懸梁。” 清 張穆 《與陳頌?zāi)蠒?/span>:“竊見先生年來日以招呼名士為事,茍有聞於世,必宛轉(zhuǎn)引為同類,從無閉戶自精、讀書味道之時(shí)?!?/div>
《漢語大詞典》:祇園(祇園)
“祇樹給孤獨(dú)園”的簡稱。梵文的意譯。 印度 佛教圣地之一。相傳 釋迦牟尼 成道后, 憍薩羅國 的 給孤獨(dú)長者 用大量黃金購置 舍衛(wèi)城 南 祇陀太子 園地,建筑精舍,請 釋迦 說法。 祇陀太子 也奉獻(xiàn)了園內(nèi)的樹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 玄奘 去 印度 時(shí), 祇園 已毀。后用為佛寺的代稱。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祇園興板蕩之悲,沙界積淪胥之痛?!?唐 白居易 《題東武丘寺六韻》:“香剎看非遠(yuǎn),祇園入始深?!?王闿運(yùn) 《衡州西禪寺碑》:“游則王國,還則祇園?!?/div>
《漢語大詞典》:給孤園(給孤園)
“ 給孤獨(dú)園 ”的省稱。亦用作佛寺的代稱。 唐 杜甫 《望兜率寺》詩:“時(shí)應(yīng)清盥罷,隨喜 給孤園 ?!?明 唐寅 《承沉徵德顧翰學(xué)置酌禪寺見招作此奉謝》詩:“今日 給孤園 共醉,古來文學(xué)士皆貧?!?/div>
《漢語大詞典》:金園(金園)
寺中園圃。 唐 李嶠 《為朝集使等上尊號表》:“攀玉署鴻鴛之議,雜金園龍象之謀。”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詩:“翛然金園賞,遠(yuǎn)近含晴光?!?王琦 注:“金園,寺中園圃也。 須達(dá)長者 欲買 祇陀 太子園為佛住處。太子戲言:‘得金布滿地中,即當(dāng)賣與?!?須達(dá) 遂出金餅布地,周滿園中,厚及五寸,廣惟十里,買此園地,奉施 如來 ,起立精舍。后人用‘金園’事,本此?!?/div>
分類:園圃
《漢語大詞典》:蔡女
(1). 蔡 國的女子。《楚辭·劉向〈九嘆·愍命〉》:“ 蔡 女黜而出帷兮,戎婦入而綵繡服?!?王逸 注:“ 蔡女 , 蔡 國賢女也?!?br />(2).泛指中原地區(qū)的女子。 唐 上官儀 《詠畫障》:“ 蔡 女菱歌移錦纜, 燕 姬春望上瓊鉤?!?br />(3).指 東漢 才女 蔡文姬 。 唐 陳子昂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詩:“ 明妃 失 漢 寵, 蔡女 沒 胡 塵?!?span id="ptvpnx3" class="book">《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由是名播遠(yuǎn)邇,咸以為 班姬 、 蔡女 復(fù)出, 易安 、 淑真 而下不論也?!?王闿運(yùn) 《采芬女子墓志銘》:“微吟風(fēng)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過 宓妃 之受教?!?/div>
《國語辭典》:蔡琰  拼音:cài yǎn
人名。(西元172~?)字文姬,東漢陳留人,蔡邕之女,有才思,解音律,嫁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興平年間,天下喪亂,為胡騎所獲,在胡十二年,曹操以金璧贖歸之。作〈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后再嫁董祀。
《漢語大詞典》:陸家老屋(陸家老屋)
陸機(jī) 兄弟入 洛 后,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 士龍 住東頭, 士衡 住西頭。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下。 清 錢謙益 《移居》詩之六:“ 杜氏 草堂元兩地, 陸 家老屋總?cè)g?!?/div>
《國語辭典》:神功  拼音:shén gōng
神奇的功夫。如:「武俠小說里,經(jīng)??梢钥吹街鹘橇?xí)得神功的傳奇情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謝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詩人 謝靈運(yùn)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詩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兒亂啼,驚蝶夢初回,正春風(fēng)草滿 謝 家池?!?明 宋濂 《題常牧溪五燕圖》詩:“髣髴 謝 家池上見,柳絲煙煖水溶溶。”亦省稱“ 謝池 ”。 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晚紅初減 謝 池花,新翠已遮瓊苑路。” 元 錢抱素 《臺城路》詞:“念 賈 閣香空, 謝 池詩冷,流水斜陽,舊游那是舊風(fēng)景?!眳⒁姟?謝池草 ”。
《漢語大詞典》:謝池草(謝池草)
《南史·謝惠連傳》:“族兄 靈運(yùn) 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 惠連 輒得佳語’。嘗於 永嘉 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 惠連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后遂以“謝池草”為懷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懷弟之作》:“相憐 謝 池草,明日又春華?!币嗍∽鳌?謝草 ”。 清 張廷潞 《送魏定野歸柏鄉(xiāng)》詩:“ 萊 衣愛日春方永, 謝 草關(guān)情夢未安?!?/div>
分類:懷念弟弟
《漢語大詞典》:謝池(謝池)
見“ 謝家池 ”。
《漢語大詞典》:謝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詩人 謝靈運(yùn)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詩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兒亂啼,驚蝶夢初回,正春風(fēng)草滿 謝 家池?!?明 宋濂 《題常牧溪五燕圖》詩:“髣髴 謝 家池上見,柳絲煙煖水溶溶?!币嗍》Q“ 謝池 ”。 宋 晏幾道 《木蘭花》詞:“晚紅初減 謝 池花,新翠已遮瓊苑路?!?元 錢抱素 《臺城路》詞:“念 賈 閣香空, 謝 池詩冷,流水斜陽,舊游那是舊風(fēng)景?!眳⒁姟?謝池草 ”。
《漢語大詞典》:謝池草(謝池草)
《南史·謝惠連傳》:“族兄 靈運(yùn) 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 惠連 輒得佳語’。嘗於 永嘉 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 惠連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焙笏煲浴爸x池草”為懷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懷弟之作》:“相憐 謝 池草,明日又春華。”亦省作“ 謝草 ”。 清 張廷潞 《送魏定野歸柏鄉(xiāng)》詩:“ 萊 衣愛日春方永, 謝 草關(guān)情夢未安?!?/div>
分類:懷念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