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義凈譯。明安居之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卷,唐義凈譯。特明提婆破僧之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佛學大辭典】
(書名)十卷,唐義凈譯。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緣經(jīng),于前五卷說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經(jīng),于后五卷說之。是關于律之緣起本生也。梵Mu%lasarva%stiva%danida%nama%tr!ka。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那耶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十卷,唐義凈譯。薩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s!un!i-vinaya。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卷,唐義凈譯。特說皮革之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義凈譯。攝略毗奈耶雜事之偈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義凈譯。明功德衣之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義凈譯。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頌別行者。
根利有遮無遮
【佛學大辭典】
(術語)根性銳利,不為煩惱所遮者。如佛在世之舍利弗,根性銳利,為煩惱所遮者。如佛在世之阇王央崛。見止觀二下。
破有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有者三有或二十五有,言三界之生死也,如來為破壞三界之生死而出世,故謂為破有之法王。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曰:「破有法王,出現(xiàn)世間?!剐牡赜^經(jīng)一曰:「破有法王甚奇特。」
【佛學常見辭匯】
1。破除執(zhí)有的見解。2。破除三界九有的惡法。
破有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具名大乘破有論,一卷,龍樹造,趙宋施護譯。略說諸法無生,自分別起。
破有法王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也。佛以無礙智之善巧方便,破吾人萬有實有(有法)之執(zhí)著故也。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曰:「破有法王,出現(xiàn)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div>
畜生有
【佛學大辭典】
(術語)長阿含十報經(jīng)所說七有之一。畜生之果報,有而非無,故曰有。
【佛學常見辭匯】
七有之一。(參見:七有)
【三藏法數(shù)】
畜生者,禽獸之類也。謂眾生由過去愚癡之因,感現(xiàn)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七有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與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有。故開之則為十四生,而各有中有生有,故為二十八有。預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潤生七有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有(即二十九有),(參見:潤生)。【又】一地獄有。二傍生有。即畜生也。三餓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業(yè)有。七中有。是數(shù)五趣之果(初分)與其因(第六)及五趣之方便也。見長阿含十報法經(jīng)。
【佛學常見辭匯】
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天有、人有、業(yè)有、中有。
【三藏法數(shù)】
(出長阿含十報法經(jīng))
因果不亡曰有,謂由身口意所作善惡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續(xù),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羅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也。)
〔一、地獄有〕(亦名不可有),地獄者,此獄在地之下也。謂眾生由過去惡逆之因,感現(xiàn)在地獄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獄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獸之類也。謂眾生由過去愚癡之因,感現(xiàn)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餓鬼有〕,餓鬼者,常受饑餓也。謂眾生由過去慳吝之因,感現(xiàn)在饑餓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餓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樂勝身勝也。謂眾生由過去戒定之因,感現(xiàn)在快樂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違之境能安忍故。謂眾生由過去戒善之因,感現(xiàn)在人倫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業(yè)有〕(亦名行有),業(yè)者,謂身口意所作善惡之業(yè)因,能招未來善惡之業(yè)果,因果不亡,故名業(yè)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陰。謂諸眾生此身死后,識未托胎,現(xiàn)在所作善惡業(yè)因,必取當來善惡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假名有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有之一。如色香味觸四事之因緣和合,假名為酪。是酪者其實為色香味觸,無酪之自體,而以假名之故有酪,是即假名有也。就色香味觸一一而言亦然。見智度論十二,三藏法數(shù)十三。
【佛學常見辭匯】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緣和合假名為我,這個我其實是色受想行識,沒有我的自體,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我。
【三藏法數(shù)】
假即虛假不實也。謂如因毛縷而成,若無毛縷,則何有?是知毛縷因緣和合,假名為。一切眾生四大和合,假名為身,亦復如是。故曰假名有。(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