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嵯峨天皇女,母為交野女王。弘仁元年(810),成為賀茂齋院的初代齋王。有智子自幼涉獵經(jīng)史,工詩能文,深得嵯峨天皇賞識,父女間多有唱和。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帝行幸其山莊,命群臣賦詩,有智子以《春日山莊》一詩大受褒獎,授三品內(nèi)親王。今存其詞《漁歌子》二首,為奉和嵯峨天皇《漁歌子》詞而作,載于《經(jīng)國集》。二詞詞境悠然淡泊,頗有張作的意趣,亦與嵯峨之作相契。對于一位僅十七歲的少女來說,殊為難得。
人物簡介
【生卒】:?—855 【介紹】: 唐并州晉陽人,字己有。唐款子。武宗會昌末,任刑部員外郎。宣宗時,遷郎中。大中九年初,任宏詞試官,因漏泄試題,出為虔州刺史。到職未逾月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857 【介紹】: 唐鄭州滎澤人,字有融。鄭覃弟。歷右拾遺、起居郎。嘗引太宗朝舊事,言天子不當(dāng)觀起居注,文宗稱其善守職。后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疾罷為太子少師卒。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朗字有融。宰相珣瑜子。始辟柳公綽山南幕府。入為右拾遺。開成中累拜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為鄂岳浙西觀察使。進義武宣武二節(jié)度使。歷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太子少師。卒贈司空。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文宗開成中官補闕,歷戶部郎中。武宗會昌五年,自安州刺史徙睦州刺史。入為中書舍人。宣宗大中初,歷同州刺史、陜虢觀察使、刑部侍郎。三年,官御史中丞。九年,自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出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十二年,復(fù)入為吏部侍郎。
人物簡介
宣宗時內(nèi)供奉文章應(yīng)制僧。大中五年(851)作詩贈瓜沙僧悟真。事跡及詩皆見敦煌遺書伯三八八六?!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姓馮氏。東川梓潼人。小學(xué)之歲。即入成都福感寺。事定蘭開士。定蘭者。宣宗皇帝之得戒師也。每隨侍出入內(nèi)中。帝嘗戲書其衫背云。此童子與朕有緣。由是名之有緣。而薙落焉。大中九年。白公敏中鎮(zhèn)益部。命凈眾寺。開戒壇。因獲受具。尋還京師。聽稟經(jīng)律。后遂謁小馬神照而領(lǐng)會心要。凡一時大叢席??奂ご椤E贾钩A山。及南游。廉使李公誨。為別筑禪室武夷山中。以邀之。乾符三年。抵縉云。辟院龍泉大賽山。事聞。詔詞部。給龍安額。仍度七僧居之。十有八載。而遷連云。太守盧約。又于州之開元寺。構(gòu)別院。以四事供養(yǎng)。天祐丁卯歲。四月八日疾。六月朔日終。報齡七十三。臘五十二。時司空楊公習(xí)。方制置淅右。遺命主后事。茶毗于寺之南園。獲舍利百馀粒。分其四十十粒。并燼骨。納之寶瓶。而塔瘞之。晉開運三年乙巳歲。律師文泰撰文勒碑。以追頌其懿行休德焉。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有緣。俗姓馮。東川梓潼人也。小學(xué)之年往成都福感寺事定蘭開士。即宣宗師矣隨侍出入多在內(nèi)中。一旦宣召。帝以筆書其衫背云。此童子與朕有緣由茲召體矣。大中九年遇白公敏中出鎮(zhèn)益部開戒壇。即于凈眾寺具尸羅也。續(xù)于京輦聽習(xí)經(jīng)律。五臘后身披布褐手執(zhí)墨敕。海內(nèi)游行參見。小馬神照。凡同時叢林禪祖無不禮謁者。乃居除州華山。及南游至武夷山。時廉使李誨為筑禪室。乾符三年至縉云龍泉大賽山立院。因奏祠部給額號龍安。敕度七僧。住十八載。安而能遷止連云院焉。太守盧約者。以諶諒之誠請入州開元寺別院。四事供施焉。天祐丁卯歲四月八日示疾。至六月朔日終于廨署。報齡七十三。臘五十二遺旨囑制置揚習(xí)司空主喪務(wù)。于寺南園茶毗火滅散分舍利數(shù)百粒。后收四十九粒并遺骨一瓶瘞于石塔。晉開運三年乙巳歲。文泰律師撰塔碑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信州永豐人,字有道。昭宗乾寧中擢進士第。授校書郎。天復(fù)時昭宗被宦官劫持往鳳翔,貞白即退居著書。有詩名,嘗與羅隱、方干、貫休等唱和。有《靈溪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有道,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昭宗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久之,任校書郎。后因世亂,退居著書,不復(fù)仕進。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七、《詩話總龜》卷一一、《唐詩紀(jì)事》卷六七、《唐才子傳》卷一〇。貞白篤志于詩,播名當(dāng)時。其詩“清潤典雅”(《唐才子傳》)。所作《御溝水》詩,自以為冠絕,其中有句云:“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币允驹娚炐荩莞摹安ā睘椤爸小弊?,遂嘆服,結(jié)為至交。作詩頗多,曾手編詩300首及賦文等為《靈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詩1卷又12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12首、斷句3句。唐詩匯評
王貞白,生卒年不詳,字有道,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南)人。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七年后,方授校書郎。天復(fù)中,朱全忠犯闕,昭宗奔鳳翔,遂退居著書,不復(fù)仕進,年于家山。明《易》能詩,與羅隱、方干、鄭谷、貫休等唱和。自編《靈溪集》七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全唐詩補逸
王貞白字有道,永豐人。乾寧二年張貽憲榜進士。補詩十二首。
作品評論
王貞白《寄鄭谷郎中》曰:“五百首新詩,緘封寄去時。只憑夫子鑒,不要俗人知?;鹗笾劁讲迹Q乍吐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lǐng)巾披?!?/blockquote>唐詩紀(jì)事昭宗皇帝頗為寒畯開路,崔合州凝典貢舉,但是子弟,無問文章厚薄,其間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黃滔擅場之外,其馀以呈試考之,濫得亦不少矣。然如貞白、張蠙詩,趙觀文古風(fēng)之作,皆臻前輩之閫閾者也。直齋書錄解題(貞白)詩雖多,在一時儕輩,未為工也。唐才子傳貞白學(xué)力精贍,篤志于詩,清潤典雅,呼吸間兩獲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價呵知矣。深惟存亡取舍之義,進而就祿,退而保身,君子也。唐音癸簽王貞白《御溝》一律,吟家喜談其事,亦由微含比興,故佳。詠葦排句,輕趣可追姚監(jiān)。馀概少快心。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陳州宛丘人,字有節(jié)。趙犨子。雄毅喜書,善騎射。黃巢圍城,珝在父軍中,庫有巨弩,機牙壞,不能張,珝以意調(diào)治,激矢至五百步,以勞檢校尚書右仆射,遙領(lǐng)處州刺史。叔父昶卒,珝知忠武留后,朱溫表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陳州土惡,善圯,珝迭甓表墉,遂無患。三加檢校太保。昭宗光化二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兼侍中,封天水郡公。昭宗還朝,賜號“迎鑾功臣”。以檢校太傅為右金吾衛(wèi)上將軍,歲余,以疾免。卒年五十五。
人物簡介
【生卒】:895—961 【介紹】: 宋涿州范陽人。本名遠,避后漢高祖劉知遠諱,以字稱。后唐莊宗同光中歷涇、秦二鎮(zhèn)州節(jié)度判官。后晉時累官御史中丞,彈舉無所避。后周太祖顯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請告不朝,出游別墅,被論劾免官。宋初,起為尚書右丞。好吟詠。所蒞官以干練聞,時稱有公輔器。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遠字上交。范陽人。避漢祖諱以字行。仕后唐。歷涇秦二鎮(zhèn)節(jié)度判官。晉初召為左司郎中。累遷刑部侍郎。轉(zhuǎn)戶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契丹入汴。立明宗幼子許王從益為帝。以遠為右丞相。漢祖即位。授檢校禮部尚書太仆卿。遷秘書監(jiān)。周廣順初拜禮部侍郎。轉(zhuǎn)戶部。改太子詹事。顯德初遷賓客。二年拜吏部侍郎。尋免官。入宋。建隆二年卒。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為淦陽宰。工詩文,有《碧云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有中,九江(今屬江西)人。南唐時,與劉鈞共學(xué)于廬山國學(xué)。元宗時,仕于下蔡,以父母老病,表請歸家侍親。后主時,任吉水縣尉。乾德二年(964)罷。后歷任晉陵、新喻縣令。開寶五年(972),又轉(zhuǎn)淦陽縣令。生平事跡散見孟賓于《碧云集序》、《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一〇。中工詩,與詩人沈彬、左偃善,多有酬和之作。孟賓于稱其詩“緣情入妙,麗則可知”,可與賈島、方干相比肩(《碧云集序》)。辛文房亦稱其為“驚人泣鬼之語”(《唐才子傳》)。李中作詩頗多,有《碧云集》3卷。《全唐詩》存詩4卷。唐詩匯評
李中,生卒年不詳,字有中,九江(今屬江西)人,郡望隴西(今屬甘肅)。南唐烈祖時,曾讀書于廬山國學(xué)。中主時,從軍海州,后為上蔡令。以父母年高,兄弟去世,表乞歸養(yǎng)。后主朝,曾任吉水尉、淦陽令。又曾歷官安福、晉陜、新淦、新喻等地,仕終水部郎中。與沈杉、史虛白、左偃、劉鈞交游唱和。開寶六年(973)自編詩三百首為《碧云集》三卷,孟賓于為之序,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作品評論
(李中詩)緣情入妙,麗則可知。出示全編,備多奇句。唐才子傳
(中詩)孟賓于賞其工吟,絕似方干、賈島,時復(fù)過之。《載酒園詩話又編》
李中《碧云集》,孟賓于歷舉其佳句于序,今讀之殊多平平。余更喜其“竹風(fēng)酲晚醉,窗月伴秋吟”、“虛閣靜眠聽遠浪,扁舟閑上泛斜陽”、“步月怕傷三徑蘚,取琴因拂一床塵”、“江近好聽菱芡雨,徑香偏愛蕙蘭風(fēng)”、“公署靜眠思水石,古屏閑展看瀟湘”,雖輕淺,尚有閑澹之致。《近體秋陽》
中詩澄夐、微摯,出口聳人心目,費人留連,如《昭君》、《聞笛》等篇,真堪卓絕終古。晚唐作者林立,吾于張、鄭之外,又得李君,其人于戲觀斯止矣。《詩學(xué)淵源》
(中)為詩略似元、白,辭旨蘊藉,文采內(nèi)映,五代之際,得此殊不易矣。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洪州高安人。沈彬子。有道術(shù)。性坦率,豪于觴詠,舉動異俗。盛夏附火,嚴冬單衣,數(shù)十年不易?;蛄謼端蓿谷詹环?,老而不衰。時人異之。約卒于宋初。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85 高安(今屬江西)人。南唐吏部郎中沈彬次子。初名有鄰,后棄妻入道,居玉笥山,易名廷瑞。又曾寄食閣皂山。有道術(shù)。時稱沈道者。性嗜酒,常縱酒行歌,游于守宰之門?!督弦颁洝肪砹㈥懹巍赌咸茣肪砥哂袀?。《全唐詩》存詩4首,其中3首傳為其卒后所作,當(dāng)出后人依托。
人物簡介
【生卒】:947—1005 【介紹】: 宋同州合陽人,字道成。雷有鄰弟。以蔭補漢州司戶參軍,署萊蕪尉。以揭發(fā)知監(jiān)奸贓,代知監(jiān)事。召為大理寺丞。歷戶部、度支、鹽鐵副使,江南、嶺外茶鹽制置使。李順起事,官峽路隨軍轉(zhuǎn)運使、同知兵馬事,調(diào)遣軍備,規(guī)劃戰(zhàn)事。累拜瀘州觀察使、知益州,鎮(zhèn)壓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親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檢校太保。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終(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陽(今陜西合陽)人。以父德驤蔭補官。太平興國中知密州,徙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后歷度支、鹽鐵副使,領(lǐng)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茶鹽制置使。李順起義時,命為峽路隨軍轉(zhuǎn)運使、同知兵馬事。拜右諫議大夫,知益州。改知許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審刑院,授戶部使。王均據(jù)蜀叛,朝廷以有終為瀘州觀察使,知益州,兼川、陜兩路招安捉賊事。事平,加保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檢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釋有基,字及賢。姓汪氏,錢塘人。五歲出家,從天臺壽昌法超,授諸經(jīng)論。稍長,聞四明寶云傳智者教,往事之,受《法華》、《止觀》,隨言解義,曲盡其妙。端拱元年,郡人請演教于太平興國寺,學(xué)者數(shù)百人。每白黑月,必集眾誦菩薩戒法,勸人念佛。如是四十年,數(shù)達萬眾。遇歲歉,則持缽乞請,分食徒侶。祥符八年六月示疾,弟子令祥請留訓(xùn),基乃廣演圓音,逾時光見西方,音發(fā)空中,如聆鼓吹?;唬骸拔鞣饺ト藖硪??!奔从颐{向西而化。法智聞而嘆曰:“扶病譚禪,臨滅見佛,信希有事哉?!陛迸錾崂麩o算。爾后,僧眾具有定力、深心信仰者,每于定光中見基具威儀西邁,或坐青蓮華,對佛說法,又若阿彌陀佛為基授記者。種種異徵,皆不可思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