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丘有嵓,字孔觀,號觀頤,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進士。刑部觀政,授南京吏部主事,遷郎中,調(diào)南吏部考功司郎中,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擢南京光祿寺少卿。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起補光祿寺少卿,四年四月升應(yīng)天府府丞,六年四月被革職。卒年五十八。

人物簡介

維基
劉佃(1519年—?),字仲有,號吾南,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民籍安福縣人。進士出身。正月二十一日生,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十六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會試第一百二十八名,二甲六十二名進士。初授武定州知州,擢升工部虞衡司員外郎,升郎中,歷官福建建寧府知府。升山東按察司驛傳道副使,晉福建布政司參政,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由福建按察使升任福建右布政使。二年正月升湖廣左布政使,五年正月考察以不謹冠帶閑住。

人物簡介

維基
林有源(1519年—1572年),字育初,號蒙泉,廣東潮州府潮陽縣人,民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七十六名進士。工部觀政,次年八月授官戶部湖廣司主事,隆慶三年七月升員外郎,四年三月升郎中,五年十月升興化府知府。卒官。

人物簡介

維基
錢有威,字維重,吳縣人,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民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二百一十六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任有齡(1513年—?年),字夢錫,號棠山,四川嘉定州人。由州學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五十七名進士。四月改選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年十月授兵科給事中,三十年十一月升禮科右給事中,出知太平府,歷云南按察副使,嘉靖三十八年免官。

人物簡介

維基
方萬有,字如初,號奎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九十二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十月授工科給事中,降休寧縣丞,升徽州府推官、禮部主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字公實,號蘭汀。與歐大任等同學于黃佐,有詩名。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等結(jié)詩社,史稱后七子。因念母,稱病歸。杜門讀書,雖大吏至,亦不出見。卒年三十六。有《蘭汀存稿》。
全粵詩·卷三四九
梁有譽(一五二一—一五五六),字公實,別號蘭汀。順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舉人,二十九年(一五五〇)進士。授刑部主事,居官三載,“決獄務(wù)平反,時稱長者”。以嚴嵩柄國告歸,于鄉(xiāng)間筑拙清樓,以圖書、彝鼎、花木、丹青自娛。與李攀龍、謝榛、吳維岳、王世貞、宗臣、徐中行、吳國倫共結(jié)詩社,并稱“后七子”。嘉靖三十五年與黎民表等游羅浮山,感風寒卒,年三十六。為諸生時曾與歐大任、黎民表、吳旦、李時行同結(jié)社南園,師事黃佐,世稱“南園后五先生”。有《蘭汀存稿》(亦稱《比部集》)八卷存世。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有傳。梁有譽詩,以清康熙二十四年梁氏詒燕堂刻本《蘭汀存稿》為底本,參校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南園后五先生詩》所收梁有譽詩。集外詩附后。
維基
梁有譽(1519年—1554年),字公實,號蘭汀,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乾滘(今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廣教村)人,祖籍江西南昌府,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正德十四年(1519年)九月十六日出生。早年師從黃佐,與同窗好友黎民表、歐大任等人相與唱和,世稱“南園后五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庚戌科進士,同榜有宗臣、徐中行、吳國倫等。初授刑部主事,在北京時與詩人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徐中行、吳國倫共結(jié)詩社,史稱后七子。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思親稱病歸里,閉門讀書。即使有大吏至,亦辭不見。嘉靖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1554年11月27日),在南海時與黎民表相約游羅浮,受海風吹襲,得風寒而卒。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三六○
梁有貞,字西麓。順德人。有譽弟。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綿州知州。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

人物簡介

維基
侯有功,原名侯景初,字思謙,號鳳岐,江西饒州府浮梁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九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百六十三名進士。大理寺觀政,授大理寺評事,歷升寺副、寺正。
林有望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未軒。嘉靖三十二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僉事。有《史綱疑辨》。
維基
林有望,字思道,號未軒,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人,民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一名進士。禮部觀政,授福建邵武知縣,升刑部主事,調(diào)兵部,歷職方司、屯田司,升四川按察司僉事,駐瀘州。乞休歸里后,筑室于縣東北洞賓泉偃月巖,吟詩作賦,淡泊以終。著有《吏綱辨疑》4卷。

人物簡介

維基
林德(1524年—?),字有本,號壺江,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四十八名進士。刑部觀政,授江西高安縣知縣,三十九年升湖廣德安府同知,四十三年復除直隸真定府,隆慶二年降調(diào)廣東市舶司提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閩縣人,字貞恒。林庭機長子。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翰林檢討,數(shù)遷為國子祭酒。萬歷初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謚文恪。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貞恒,閩縣人。嘉靖丁未進士,累官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恪有對山集
維基
林熑(1524年—1580年),字貞恒,號對山,福建福州府閩縣林浦鄉(xiāng)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聯(lián)捷丁未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升修撰。之后擔任景恭王講讀,隨后在國子監(jiān)任職,三次升遷,直至祭酒。至此林氏祖孫三代林瀚、林庭機、林熑均擔任祭酒一職,為史上獨有。之后,改為禮部右侍郎,擔任日講官。不久,再遷吏部侍郎,調(diào)任南京,兼署禮部事務(wù)。當時魏國公徐鵬欲廢長立幼,林熑持不可。萬歷元年(1573年),升任南京工部尚書,改南京禮部尚書。因母喪離職,服闋,因父老乞歸養(yǎng)。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5—1560 【介紹】: 明浙江永嘉人,字有功。張璁子。以恩入太學,蔭授中書舍人,進尚寶司丞。以營護沈煉,為嚴世蕃所忌恨。官至太仆寺丞,暴疾卒。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八
公,字丙仲,為諸生,家貧,然營葬其父地,使前可列碑亭石馬,植數(shù)萬松。既得地在同谷,因號同麓子。嘉靖壬戌中進士,與吳門申公、婁江王公廷,對俱一甲。三人并入相,前此所未有也。在詞林,每值制草,曰:“奈何以王言佞人,且私其賄,辱國莫甚焉。”因謝客,不納一物。初,公童時嘗游昆山,求執(zhí)經(jīng)于震川歸先生之門,先生屏不許。至是公充會試同考,手一卷曰:是必歸先生文也。失吾不收,歸先生老車上矣。及發(fā)卷,果歸先生。海內(nèi)文章為之一變。歷遷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江陵新歿,以禮部尚書兼大學士入閣辦事。公枋國在重臣當軸后,意在休息之。浙兵為亂,少司馬張公出撫浙,造公問計。公曰:“此窮獸也,不善處之,且致死。中州徐景星為人有機略,舊領(lǐng)此軍,今失職,待事薊門,但挾其人以往,即指揮可定矣?!闭阒芯蛊?。及江陵事敗,論者猶搜剔不巳,至有摘舜、禹之事以搖上心。太宰楊公持不可,言者嘩然,閣臣亦俱引去。公獨入直,密疏曰:言官可任,孰與諸大臣?今以一言官故,而使諸大臣求罷,非盛世事。唯陛下降手札慰留,以示殷勤,使大臣得安,庶人心定,國事明也。上即從公言,人謂此回天力也。未幾,以疲卒于京邸,入相不及三年。公素達生,有高世之志,喜訪故鄉(xiāng)佳山水。所居一日,必使亭館脩整,樹植蒔灌,俱得其宜。初以南學士乞假歸里,買山東湖中薙草,得一古洞口,以杖叩之,音鏗然,為爇火,入洞則谺然乳四垂,千年伏翼,觸煙而出。乃披道抗丘為湖居,更依洞門筑一臺。受湖光澹蕩,時泛小舟往來。起白鷗莊在水口,每四方名士至,輒相延接,與極游湖山佳處。既載肴觴,兼攜絲竹,唱詠傳一時。江左風流,自許謝安、王儉,至今臺基榭址,尚有存者。追溯盛游,蓋不勝今昔之嘆焉。
維基
余有?。?527年—1584年), 字丙仲,號同麓、桐麓,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靖壬戌進士,累官內(nèi)閣首輔。余有丁生于嘉靖丁亥年,故得名。年少時有勤學苦讀之名。三十六歲舉嘉靖四十年(1561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第二年聯(lián)捷壬戌科會試第六名,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隆慶初年,充實錄篡修官。萬歷元年(1573年)以右庶子領(lǐng)南京翰林院。萬歷二年,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頗有建樹。時太學生多喜歡結(jié)伴閑游,怠惰于學。余有丁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后,覺得國子監(jiān)學風不振,便嚴加禁止此類活動,并下令諸生相互監(jiān)督檢舉,如果有違規(guī)不報者,則一同連坐受懲,學風為之好轉(zhuǎn)。余有丁曾親自校訂《廿一史》,重新刊刻,此舉流惠于后世學人。萬歷四年(1576年)復移疾歸。萬歷六年(1578年),起復少詹事兼侍讀學士,領(lǐng)詞林,未至,升太常卿管國子監(jiān)祭酒事。萬歷七年(1579年)升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仍充經(jīng)筵講官。八年改左侍郎,掌詹事府事。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明年解部事,仍掌詹事府,充會典副總裁。十年六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務(wù)。其入閣是前代首輔張居正逝世前所推薦。余有丁博學多才,善謀略,處事果斷中肯。萬歷年間,杭州發(fā)生兵變,余有丁曾策劃鎮(zhèn)壓。九月皇子生,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十一年主持禮部會試,加少保,改戶部尚書,十二年以滇南大捷,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進建極殿大學士,不久逝世,贈太保,謚文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8—1589 【介紹】: 明廣東歸善人,字懋修,號有齋,一作省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隆慶三年擢工科給事中,以諫市珍寶斥為民。神宗即位,起兵科。萬歷元年進右給事中。張居正當國,諫官言事必先請,吾德獨不往、尋屢以事力爭,益忤居正,出為饒州知府。御史承風借端誣劾,謫馬邑典史。又劾其蒞饒時違制講學,除名為民。居正死,起官,終湖廣僉事。有《謝山存稿》。
全粵詩·卷三八六
陳吾德(一五二八-一五八九),字懋修,號省齋。廣東新會人。學傳白沙。領(lǐng)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鄉(xiāng)薦第二人,登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嘗任工科、兵科給事中,以忤首相張居正出守饒州,坐謫馬邑典史。后以直諫忤旨削籍,退修謝山。居正敗后,被薦為思恩推官、寶慶同知,俱以親老不就。親終后起補紹興同知,官至浙江按察司僉事,卒于官。有《謝山存稿》十卷存世?!?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一五、清顧嗣協(xié)編《岡州遺稿》卷四等有傳。陳吾德詩,以清乾隆五十四年忠直堂刻本《謝山存稿》為底本,以嘉慶十八年重刊本《謝山存稿》參校之。
維基
陳吾德(1528年—1589年),字懋修,號省齋,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歸善縣(今廣東省惠州市東北西枝江東岸)人,官至湖廣按察司僉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鄉(xiāng)試中第二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會試六十七名,登三甲二百二十一名進士,刑部觀政,四十五年二月授行人司行人。隆慶三年(1569年)閏六月?lián)喂た平o事中。四年五月,因明穆宗聽信中官崔敏建議購買珍寶,戶部尚書劉體乾、戶科都給事中李已上奏反對,陳吾德接連反對皇帝奢侈,被罰杖刑,下刑部監(jiān)獄,被貶為民。明神宗即位,隆慶六年七月起用為兵科給事中。萬歷元年(1573年)九月晉升本科右給事中,后得罪張居正,二年二月出任饒州府知府。四年五月貶降馬邑縣典史、再貶為民。張居正去世后,十一年九月起補原官,十月升思州府推官,十二月移寶慶府同知,十五年九月復除紹興府,十六年七月官至湖廣僉事,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