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黔詩紀略補卷上
禾嘉,字獻之,一字有谷,號少鶴,別號蛻虛道人,新添衛(wèi)人,仕履具莫氏《紀略》。田按:獻之官祁門教諭,攝婺源縣事,與縣人余紹祉善,所著《青蘿集》,紹祉序之。又有《澹園集》《黃山游紀》。(閔麟嗣《黃山志》:邱禾嘉,天啟間為祁門學(xué)博,游黃山,嘆曰:“大丈夫得志,當令天下諸侯膝行而前;功成身退,把茅蓋頭,老是山中,足矣,安能寂寂守此冷氈耶?”去任甫三年,果以軍功開府遼左。)獻之以一孝廉開府關(guān)外,其戰(zhàn)略互有利鈍,天下皆知之,而其詩文專集,則雖鄉(xiāng)人,莫能紀其名也。余從《黃山志》得詩四章,又從《晚聞堂集》得知其集名,以俟后之搜羅文獻者庶幾遇之。
青蘿集·余紹祉序
嘗愛古人身兼數(shù)業(yè),如李供奉,一風(fēng)流詞客耳,而通于劍術(shù);張桓侯,一武夫耳,而長于八分。嘉靖間,倭夷入寇,少保胡公以直指受節(jié)鉞,破陣先登,老將材官,為之避舍,天下奇之,第奇其儒而武也,而未嘗以詩名。予嘗拿舟桐江,拜嚴先生祠,見胡公詩有“功成只合師馮異,身退還應(yīng)學(xué)子陵”之句,始嘆天下之奇公者未能悉公之奇也。公以虛懷好士重天下,恨予生晚,不得與文長、仲房諸君頡頏幕下,乃今幸見知于邱先生。先生之奇,不在胡公下,而為詩過之。予之才,不敢仰視徐、王諸君,而與先生遇合之奇亦過之。先生,黔中世家子,安酋逆命,先生以孝廉募義兵,破之于新添衛(wèi),事聞,當寧欲以斗大金印酬先生,先生固辭不受,瀟然挈一氈來領(lǐng)青蘿山色。天下之奇先生,猶奇胡公也。予邂逅先生于眾人中,先生望而知我,遂授予《青蘿集》一卷。讀其壯處,則五更鼓角;其悲處,則九月邊聲;其幽處,則泉聲咽石;其冷處,則楓落吳江;其爽處,則西山朝氣;其澹處,則河漢微云。若詩若文,并有一段慷慨之氣,如幽燕俠少年,顧盼偉如。其視胡公桐江磯頭一片石,不啻過之矣。
孫有祿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孫有祿,浙江杭州府馀杭縣人。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官武昌府推官。

人物簡介

維基
林有臺(1582年—?),字尚瓊,號劍石,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鹽籍。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工部觀政,三十六年授浙江蕭山知縣,四十二年考選,四十八年授湖廣道御史,淮揚巡按,本年丁憂,天啟三年補浙江道,督餉,升大理左寺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君實。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由知縣擢禮科給事中,以疏劾魏忠賢,削籍。崇禎初復(fù)官,官至左副都御史。
維基
葉有聲(1583年—1661年),字君實,號震隱,直隸金山衛(wèi)人。明朝解元、政治人物。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會試聯(lián)捷,未殿試,四十七年(1619年)殿試三甲三十九名,授福建侯官縣知縣,天啟五年(1625年)考選,擢禮科給事中,六年九月升本科右。魏忠賢秉政,閹黨欲進王爵,有聲廷叱之,七年五月以門戶被削籍。崇禎元年三月復(fù)原官,九月升禮科左給事中。二年正月升授浙江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升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言免官。后又召拜兵部侍郎,不赴。卒年79。

人物簡介

維基
汪有功,字祖倩,號雪綖。南直隸歙縣(今安徽歙縣)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擔(dān)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三十八年考選,四十年授南京四川道御史,四十一年巡視下江,四十三年巡視京營,丁憂,四十五年京察,泰昌元年補江西付理問,天啟元年升行人司付,同年升尚寶司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624 【介紹】: 明寧國府宣城人,字士弘。萬歷七年武舉人。十四年,從李成梁出塞,多有斬獲。又從福建巡撫金學(xué)曾屢敗倭寇,歷官溫處參將。天啟元年,沈陽、遼陽相繼為后金所取。熊廷弼擢其為都督僉事、登萊總兵官,以御后金。四年告老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維基
石有恒(?—1624年),字伯常,號云岫,湖廣黃梅縣人。石有恒為人性格高潔,以文章聞名,與鄒元標相善,并曾經(jīng)持其書結(jié)交東林黨人。萬歷三十四年中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進士,授浙江遂安縣知縣。遂安知縣任內(nèi),石有恒警戒自己不可「避勞、邀利、畏禍」,又以程朱正學(xué)課士訓(xùn)民。官府需要運輸?shù)臅r候,石有恒不攤派里甲動用鄉(xiāng)民,而是利用衙門的羨緡公貯自費,不勞民力。當?shù)赜鎏鞛?zāi)時,他又親自前往荒瘠田地問百姓疾苦。石有恒為官清廉,讓仆人種園蔬,自己親自灌溉不用民一物,又拒絕當?shù)厥考澋酿佡?。不久,調(diào)長興縣。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長興縣民吳野樵起事沖入縣城,賊人露刃威脅石有恒,石有恒罵賊曰「草賊敢叛天子,殺王臣耶?」,賊人索要官印,石有恒最后不屈被殺,賊人后來搜括他的財產(chǎn),只有粗葛二端、俸金二兩而已。朝廷追贈太仆寺少卿。
高有聞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高有聞(1584年—1659年),字非耳,別號谷虛,山東青州府青州左衛(wèi)官籍,東昌府冠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士,官河南鄢陵縣知縣,丁內(nèi)外艱,服闋,補封丘縣,升戶部主事,調(diào)禮部儀制司。崇禎元年(1628年)武舉分房,吏部侍郎某以關(guān)節(jié)相托,得書立焚之。十月,填補吏部稽勛司主事,歷四司,管策庫。晉文選司員外郎,署選事,太仆某欲越次升少宰,柱史某違例求補,皆堅持不肯行。青州知府任缺,有聞推薦汪喬年,后果為清節(jié)名臣。前少宗伯入政府,挾怨中傷,謫湖廣按察司照磨。升蕃育署丞,請免除上供鵝鴨萬余。歷行人司正、光祿寺丞,代補前官所欠余米百余石。遷尚寶少卿,出營何文端公(何如寵)葬事,假道歸里。明亡入清,被召入京,順治元年十一月陛見,授大理寺左寺丞。尋轉(zhuǎn)右通政,二年夏以病乞歸。十六年春卒,年七十六。
曾國禎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曾國禎,字德符,別號有庵,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民籍。萬歷三十四年丙午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廷試三甲七十一名。授浙江烏程縣知縣,擢工部主事,官工部郎中,曾為魏忠賢在盧溝橋建生祠。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以殿工加升二級,為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 【介紹】: 明湖廣臨湘人,字大友,或作大有。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仕至大理寺丞,以事削籍歸。崇禎時復(fù)起,拜戶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督漕運,兼巡撫鳳陽。崇禎八年張獻忠部破鳳陽,焚皇陵。一鵬在淮安不及救,坐棄市。
維基
楊一鵬(1586年—1635年),字大友,號昆岑,湖廣岳州府岳州衛(wèi)人,官籍,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庚戌進士,崇禎時官至鳳陽巡撫。因張獻忠破鳳陽,焚明祖陵,救援不及,獲罪被斬。丙午湖廣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三十七名,廷試三甲二十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四川成都府推官,四十年本省同考,四十三年貴州同考,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升吏部驗封司主事。四十五年調(diào)考功、文選,四十六年升驗封司員外,調(diào)考功,任陜西鄉(xiāng)試主考官,九月調(diào)文選司。歷官大理寺丞,天啟五年(1625年)十月以東林遺奸削籍歸里。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fù)大理寺右寺丞,崇禎六年(1633年),以兵部左侍郎拜戶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鳳陽等四府。八年,張獻忠陷鳳陽,焚毀明祖陵,楊一鵬在淮安,不及救援,因此被斬。

人物簡介

維基
諸允修,字以安,號世所,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襄城知縣,筑長堤以捍水患,減縣騶以足驛遞。又增筑襄城新倉廒,飾學(xué)宮,時稱循吏。入為工部主事,進員外郎,督理通惠河。進郎中,福王之國,道出潞河、天津,王舟例用雙纜,民居妨挽道者,有司議盡撤之。允修謂逞便一時,忍令數(shù)十萬生民悲露處乎。持不可,乃具小舟百,巨纜千,俾人夫傍兩岸挽之,既不失禮于王,而數(shù)萬室安堵如故,人稱有濟變才。四十六年升福建建南道右參政。天啟元年(1621年),升四川按察使建昌兵備道。三年二月,三遷為云南右布政使,五年三月升貴州左布政使,十月從云南巡撫閔洪學(xué)之請,復(fù)任云南左布政使。時奢安之寇延省郊外,民擁門號哭求入,議者慮冠乘之變且叵測,又屬人眾,安插無所,糧亦不敷,將拒之。允修曰:此吾赤子,奈何以飽賊刃。乃由別門先出精兵于數(shù)十里外,設(shè)伏衛(wèi)之,親坐城樓啟門令入,盡安頓藩司兩廡及各空署內(nèi),又貸黔國公糧以食之,全活數(shù)十萬。天啟七年(1627年),遷官至南京光祿寺卿,崇禎四年(1631年)二月以計典被糾冒濫去職。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海州人。字大容。號嘿守、紺坡。
李弘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慶州人。字祐吉、順吉。號遁軒、山民。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誰譽,江陰人。萬歷己未中會試天啟壬戌賜進士出身除南戶部主事累官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維基
張有譽(17世紀—17世紀),字難譽,號靜涵,直隸江陰縣人,明朝及南明政治人物。張有譽是萬歷二十年進士張履正的兒子,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成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為官清廉。崇禎年間曾出任饒州知府、江西督糧副使和四川按察使,任內(nèi)施行德政。鄭三俊舉薦五名官員時將他排在首位,升任南京戶部右侍郎、僉都御史、總督倉場,到任時弘光帝已經(jīng)即位,轉(zhuǎn)為左侍郎?;鹿購垐?zhí)中收取白糧超越舊制,打死解戶,張有譽就將他的差役囚禁,并上奏朝廷,于是張執(zhí)中行為收斂。馬士英推薦阮大鋮任官,使朝臣不滿,于是傳旨任命張有譽為戶部尚書,不久加太子太保銜;當時四鎮(zhèn)需要糧餉二十萬,他無法撥出,致令他嘔血,上書請求辭官,但不獲允許。南京被清軍攻陷,他逃到武康削發(fā)為僧人,法號「大圓」,之后回到故鄉(xiāng),八十一歲時逝世。

人物簡介

維基
董象恒,字有仲,直隸松江府華亭縣民籍,上??h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二甲二十名進士,泰昌元年(1620年)任開州知州,以防守白蓮教有功,擢升至兵部職方司員外郎、郎中,五年二月赍敕命圖書頒給西僧喇嘛王桑吉叭口□藏等,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出為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二月升按察司副使,仍管漳南道,進右參政,仍管漳南道。乞終養(yǎng)歸,服除,起補福建屯鹽右參政,累官右僉都御史、浙江巡撫。因事下獄。李自成破京師前,被釋放出獄。后逃歸鄉(xiāng),坐臥一小樓,不與人事,年七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