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有種子性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識能任持世間、出世間諸法種子,令不散失,是名有種子性。
能有主
【三藏法數(shù)】
主,即主宰也。謂菩薩以變化力,能化為大人,而作主宰,降伏攝受一切眾生,而得自在,是名能有主。
有過從僧懺
【三藏法數(shù)】
謂比丘尼有過失,應(yīng)在比丘眾中懺悔自首,以除憍慢之心也。
無所有處天定
【三藏法數(shù)】
謂離上空處、識處,故名無所有處。得識處天定已,以心緣現(xiàn)在過去未來之識,無量無邊,能壞于定。惟有無心識處,心無依倚,乃為安隱。于是即舍識處,專系心于無所有處,精勤不懈,一心內(nèi)凈,怡然寂靜,諸想不起,是名無所有處天定。
無所有處次第定
【三藏法數(shù)】
無所有處者,即不緣一切內(nèi)外境界也。謂人修禪定,既得識處定已,三世心識,無量無邊,緣多則散,能破于定。即舍所緣之識,轉(zhuǎn)心緣無所有處,其心次第而入,無有雜念間隔也。(內(nèi)外境者,內(nèi)即識處,外即虛空處也。三世者,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
有分心
【三藏法數(shù)】
有分,即心本有之分。謂如眾生初受生時,心雖未能分別,亦有自然任運(yùn)緣境之分也。
有分體心
【三藏法數(shù)】
謂此一念之心,既返緣已,還歸前有分之體,任運(yùn)緣境,相續(xù)無已也。
成熟有緣化不失時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了知眾生善根成熟,隨時化度,咸令解脫,是為成熟有緣化不失時。
三性空有宗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宗但說遍計(jì)一種性是空,依他、圓成二種性是有,是為三性空有宗。(遍計(jì)性者,謂眾生迷惑,不了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計(jì)度也。依他性者,謂所有諸法,皆依眾緣相應(yīng)而起,都無自性也。圓成性者,謂真如之性,不遷不變,圓滿成就也。)
知眾生緣起本無有生智明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以善巧智明,了達(dá)一切眾生受生因緣所起之法,悉皆空寂,本來無生,是名知眾生緣起本無有生智明。
利樂有情,救脫幽靈門
【三藏法數(shù)】
大寶樓閣等經(jīng),皆說若有眾生,得見持咒人身者,或聞?wù)Z音者,或影中過者,盡滅十惡五逆之罪,來世生諸佛國。又無垢凈光等經(jīng),皆說若人廣造惡業(yè),死墮三涂,得持咒人,稱亡人名字,專心誦尊勝隨求等咒,亡者即離惡趣,生于天上也。(十惡者,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綺語、八貪欲、九瞋恚、十邪見也。五逆者,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三涂者,刀涂、血涂、火涂也。)
有空義
【三藏法數(shù)】
有空者,謂真如性體,本來空寂,能滅一切有為之法也。
遇冷成冰,而有硬用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真如之心,與無明合,則能隨諸染緣,變造九界之法,而成本識之用。猶水之遇冷成冰,而有堅(jiān)硬用也。(九界者,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脩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本識,即第八識也。)
能覺悟有情
【三藏法數(shù)】
菩薩出現(xiàn)于世,以智慧方便,開導(dǎo)有情,咸使覺悟;如日行空,融和明麗,能令一切池沼蓮華,悉得開敷也。
富有財寶
【三藏法數(shù)】
菩薩欲止一切智城,故廣集諸佛無上最勝法寶之行,令諸有情,隨愿咸獲得大饒富;如海導(dǎo)師,隨所止處,富有財寶資生緣具等物,凡所匱乏,悉能周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