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術語)Sattva,梵語曰薩埵。舊譯曰眾生。新譯曰有情。有情識者,有愛情者。總名動物。唯識述記一本曰:「梵言薩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中略)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中略)言眾生者,不善理也,草木眾生?!勾笕战?jīng)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著義。又名薩埵,是有情義。」
【佛學常見辭匯】又名眾生,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俗語佛源】梵語Sattva的意譯。舊譯作眾生,即生存者的意思。《唯識述記》中說:「梵言薩,此言有情,有情識故?!智檎邜垡?,能有愛生故。……言眾生者,不善理也,草木眾生?!龟P于「有情」與「眾生」兩語的關系,說法不一,或謂有情指人類、諸生物。依此則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為非情、無情。而眾生則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說法認為「有情」即是「眾生」的異名,皆包括有情的生物和無情的草木山川等。后常指有感情;有交情。如《
世說新語·賞譽》:「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挂嘀改信g互相有愛戀之情。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挂卜褐杆斜娚H缭S地山《愿》中:「我愿你作無邊寶華蓋,能普蔭世間諸有情;愿你為如意凈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間諸有情?!梗ㄎ馁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