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9詞典 9分類詞匯 40
《漢語大詞典》:紅勒帛(紅勒帛)
(1).用紅帛制的腰帶。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 成都 ﹞士人家子弟,無貧富皆著蘆心布衣,紅勒帛狹如一指大,稍異此則共嘲笑,以為非士流也?!?br />(2).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人事一:“士人 劉幾 累為國學(xué)第一人,驟為怪嶮之語,學(xué)者翕然效之,遂成風(fēng)俗。 歐陽公 深惡之,會(huì)公主文,決意痛懲……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弧吮?劉幾 也’,戲續(xù)之曰:‘秀才剌,試官刷?!艘源笾旃P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 幾 也。”后因謂以朱筆涂抹文字為紅勒帛。
《漢語大詞典》:赤篆
指舊時(shí)道士的符箓。因用朱筆書寫,筆畫屈曲如篆,故稱。 宋 蘇軾 《太白詞》之二:“飛赤篆,許閶闔,走陰傳,行羽檄。”
《漢語大詞典》:行朱
用朱筆在公文上圈押。舊唐書·職官志二:“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訖,皆書其上端,記年月日,納諸庫。”
分類:朱筆公文
《漢語大詞典》:朱竹
(1).朱筆畫的竹,亦指紅色的竹。朱筆畫竹,始于 宋 蘇軾 , 蘇軾 在試院時(shí),興至無墨,遂用朱筆畫竹,別有風(fēng)韻,后代仿效者頗多。 明 談遷 棗林雜俎·榮植:“按朱竹世未之聞, 元 時(shí) 宋仲溫 在試院卷尾以硃筆掃之,故 張伯雨 有‘偶見一枝紅石竹’之句。 管夫人 嘗畫懸崖朱竹……蓋畫中朱竹,不謂實(shí)有之也?!?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二:“《太平清話》云:‘朱竹古無所本’……然 閩 中實(shí)有此種,紅如丹砂。” 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續(xù)筆·朱竹墨菊》:“賴古堂集第八卷有《朱竹》詩,題下自注云:‘初但求之楮穎間,頃過 劍津 西山,數(shù)頃瑯玕,丹如火齊,乃知此君亦戲著緋,因賦二首?!?br />(2).鐵樹的別稱。詳“ 朱蕉 ”。
《國語辭典》:朱蕉  拼音:zhū jiāo
植物名。龍舌蘭科朱蕉屬,常綠灌木。高可達(dá)三公尺,葉互生,具長柄,叢生莖頂,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夏季開花,圓錐花序長約三十公分,花白色或帶黃色。漿果球形,紅熟。屬一般的觀賞植物。分布華南、喜馬拉雅山東部、麻六甲及澳洲北部。
《漢語大詞典》:朱目
朱筆寫的題目。后漢書·襄楷傳:“ 順帝 時(shí), 瑯邪 宮崇 詣闕,上其師 干吉 於 曲陽泉 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hào)《太平清領(lǐng)書》?!?李賢 注:“目,題目也。”
分類:朱筆題目
《漢語大詞典》:朱評(píng)(硃評(píng))
朱筆寫的評(píng)語、批注。 胡適 《考證〈紅樓夢(mèng)〉的新材料》:“ 脂 本于‘滿紙荒唐言’一詩的上方有硃評(píng)云:‘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漢語大詞典》:朱銷(硃銷)
用朱筆注銷。《元典章·吏部八·案牘》:“照得諸司應(yīng)行事務(wù),例置硃銷文簿日逐銷坿,廉訪司上下半年照刷了畢。其硃銷文簿,所在官司無憑照勘?!?/div>
分類:朱筆注銷
《國語辭典》:謄錄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時(shí)考試,為避免閱卷者認(rèn)出應(yīng)試者的筆跡,而將試卷重新謄寫的機(jī)構(gòu)?!读砍烧Z注解。禮部》:「謄錄所:由受卷所送交謄錄所,以朱筆謄錄一本呈于主試,而不呈原卷,恐筆跡中有弊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朱語(朱語,硃語)
朱書。《元典章·吏部八·案牘》:“樞密院御史臺(tái)六部呈省文字,止有漢字朱語,別無蒙古字事目,省房就令蒙古必闍赤標(biāo)譯了畢,方得呈押。”
(1).帝王的朱筆批示。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保留宰相:“御史 彭天承 露章彈之,其硃語云:‘輔臣遵旨自恪,邪臣獻(xiàn)媚堪羞?!圃啤!?br />(2).官府的朱書批語。《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昨日老爺差人下鄉(xiāng)拘喚小的們,見票上的硃語,是出首免罪事,打聽差人説是 薛氏 出首他丈夫謀反?!?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じC逃》:“審取逃人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與窩家所供相合,徑作出首逃人硃語申解,則部審雖其逃,而窩家亦免于流徙矣?!?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無怪 張瀾 破口大罵,口口聲聲叫把朱語寫出來看!哼!這朱語卻如何寫,你們說?”
《漢語大詞典》:紅本(紅本)
(1). 明 代宦官 劉瑾 專權(quán)時(shí),奏章都為兩份;先具紅揭送 劉瑾 ,名紅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明史·宦官傳一·劉瑾:“章奏先具紅揭投 瑾 ,號(hào)紅本,然后上通政司,號(hào)白本,皆稱 劉太監(jiān) 而不名?!?br />(2). 清 制,凡內(nèi)外進(jìn)呈的本章,經(jīng)皇帝裁定后由內(nèi)閣用朱筆批發(fā),稱紅本。見《清會(huì)典·事例十四·內(nèi)閣職掌》。 清 龔自珍 《上海張青琱文集序》:“ 嘉慶 二十一年,治河方略館內(nèi)閣,借 順治 朝及 康熙 初紅本備考核,館不戒於火,紅本燬,嗣是內(nèi)閣求 順治 典故難?!?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批本處:“凡本章,大學(xué)士票擬上,經(jīng)上批覽畢,即交該處用 清 字批示,然后交付內(nèi)閣學(xué)士,恭録圣旨發(fā)抄……俗謂之‘紅本’云?!?/div>
《漢語大詞典》:朱墨筆(朱墨筆)
指處理文案用的朱筆與墨筆。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朱墨筆:“今官府判行者用墨筆,已行者用朱筆。按 北周 《蘇綽傳》: 綽 每判事,硃出墨入,是即朱墨筆之所由始。”參見“ 朱墨 ”。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紅筆及黑筆分別批注評(píng)點(diǎn),以便覽閱。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太宗時(shí),史官張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為朱墨書以別之?!?br />2.官府的文書用朱、墨兩色書寫,因作公文的代稱。宋。黃魯直〈寄陳適用〉詩:「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br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蘇軾和陶貧士〉詩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div>
《國語辭典》:朱墨(硃墨)  拼音:zhū mò
用朱砂制成的墨?!度辶滞馐贰返诙鸹兀骸腹?、朱墨、筆、硯,擺的停當(dāng)?!弧埂兑佰牌匮浴返谄呔呕兀骸赣胁艑⒓埞P取到,素臣研起朱墨,取兩幅素紙,大書『素臣在此』四字?!?/div>
《漢語大詞典》:朱押(硃押)
用朱筆在封條等上面簽字或畫花押。 清 黃六鴻 《?;萑珪ゅX穀·柜式附》:“本官當(dāng)堂親驗(yàn)四圍底蓋俱無損裂及活孔縫痕,隨驗(yàn)明鎖鑰,將鎖門硃押,并柜口週圍封固?!?/div>
《漢語大詞典》:丹紀(jì)(丹紀(jì))
朱筆書寫的文書。 南朝 梁 任昉 《撫軍桂陽王墓志銘》:“於昭帝緒,擅美前王。緑圖丹紀(jì),金簡玉筐?!?/div>
《漢語大詞典》:予勾
亦作“ 予句 ”。 謂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筆在判處死刑者的名字上畫勾以示批準(zhǔn)。《清會(huì)典·內(nèi)閣·大學(xué)士協(xié)群大學(xué)士職掌》:“朝審秋審之勾決者,得旨則予勾?!?span id="4xs0wip" class="book">《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進(jìn)呈黃冊(cè)。至日,素服御殿,大學(xué)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筆,或命大學(xué)士按單予句。”
《國語辭典》:正點(diǎn)背畫(正點(diǎn)背畫)  拼音:zhèng diǎn bèi huà
舊時(shí)指犯人在供狀上畫押簽字。元。秦??夫《東堂老。楔子》:「你著我正點(diǎn)背畫,我又無罪過,正不知寫著甚么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