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疑事
(1).難以辨別的事。禮記·曲禮上:“疑事毋質,直而勿有。”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而要不足以待斧鉞,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哉!”后漢書·范升傳:“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br />(2).指復雜難斷的案件。史記·酷吏列傳:“奏讞疑事,必豫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決法廷尉,絜令揚主之明。”漢書·路溫舒?zhèn)?/a>》:“稍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問焉?!?br />(3).猶豫不決的情況。尉繚子·戰(zhàn)威》:“令者一眾心也……故上無疑令,則眾不二聽;動無疑事,則眾不二志?!?/div>
《國語辭典》:劇地(劇地)  拼音:jù dì
1.形勢險阻的地方?!度龂?。卷五六。吳書。呂范傳》:「數(shù)討山賊,諸深惡劇地,所擊皆破?!埂稌x書。卷六八。賀循傳》:「以循所聞,江中劇地惟有闔廬一處。地勢險奧,亡逃所聚?!?br />2.事務繁雜,難以治理的地區(qū)。唐。權德輿〈送建州趙使君序〉:「是邦為東關劇地,故相安平穆公嘗理焉。」
《國語辭典》:迷宮(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轉彎抹角,令人撲朔迷離,難辨方向與出口的道路。如:「這游樂場的迷宮設施很復雜?!?br />2.令人混亂,無法釐清態(tài)勢的局面。如:「如今的情況這般混亂,我好像陷入迷宮中了。」
《國語辭典》:煩難(煩難)  拼音:fán nán
事情煩雜,不容易處理?!痘茨献?。脩務》:「不避煩難,不違危殆?!埂都t樓夢》第四五回:「你有什么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
《國語辭典》:錯中錯(錯中錯)  拼音:cuò zhōng cuò
錯誤中的錯誤。比喻更大的錯誤或更復雜難理的情況。
《國語辭典》:犬牙差互  拼音:quǎn yá cī hù
形容縱橫交錯,復雜難辨。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也作「犬牙交錯」、「犬牙相錯」。
《國語辭典》:推理小說(推理小說)  拼音:tuī lǐ xiǎo shuō
以推理為主題的小說。通常于開端部分顯現(xiàn)出復雜難解的謎題;而后出現(xiàn)許多線索、角色的發(fā)展等故事輪廓;最后則有合乎邏輯推理又出人意表的結局。
《國語辭典》:材堪盤錯(材堪盤錯)  拼音:cái kān pán cuò
盤,曲折不直。錯,紋理不順。盤錯用以比喻復雜難辦的事。材堪盤錯指才能足以解決任何復雜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