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李杜誅

相關(guān)人物
李膺
 
杜密

參考典故
李膺


《后漢書》卷六十七《杜密傳》
「后桓帝徵拜尚書令,遷河南尹,轉(zhuǎn)太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李杜』?!?/span>

例句

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杜牧 李甘詩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李夫人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wù)吣桓袆?。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憐閔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及衛(wèi)思后廢后四年,武帝崩,大將軍霍光緣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號曰孝武皇后。」

例句

秾艷三千臨粉鏡,獨悲掩面李夫人。 司空圖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之十

屏上樓臺陳后主,鏡中金翠李夫人。 溫庭筠 和道溪君別業(yè)

若見紅兒醉中態(tài),也應(yīng)休憶李夫人。 羅虬 比紅兒詩之十三

典故
李固冤

相關(guān)人物
李固
 
梁冀


《后漢書》卷六十三《李固杜喬傳》
「后歲馀,甘陵劉文、魏郡劉鮪各謀立蒜為天子,梁冀因此誣固與文、鮪共為妖言,下獄。門生勃海王調(diào)貫械上書,證固之枉,河內(nèi)趙承等數(shù)十人亦要鈇锧詣闕通訴,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獄,京師市里皆稱萬歲。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終為己害,乃更據(jù)奏前事,遂誅之,時年五十四?!?/span>

例句

李固有冤藏蠹簡,鄧攸無子續(xù)清風(fēng)。 李玖 四丈夫同賦之一

典故
李將軍
 
相關(guān)人物
李廣
 
衛(wèi)青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埂肝涞哿?,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蠖q,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shù)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軍亡導(dǎo),或失道,后大將軍?!煲蹲詣q。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span>

例句

漢代李將軍,微功合可咍。 岑參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

夜宴李將軍,欲望心相許。 曹鄴 東武吟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六

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 李白 悲歌行

李廣少時思報國,終軍未遇敢論邊。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

邊城貴者李將軍,戰(zhàn)鼓遙疑天上聞。 盧綸 送錢從叔辭豐州幕歸嵩陽舊居

猶思百戰(zhàn)術(shù),更逐李將軍。 袁瓘 鴻門行

差肩何記室,攜手李將軍。 韓翃 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游

惟昔李將軍,按節(jié)出皇都,總?cè)謷叽竽粦?zhàn)擒單于。 高適 塞上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 燕歌行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wèi)青未肯學(xué)孫吳。 高適 送渾將軍出塞

落日吊李廣,白首過河陽。 鮑溶 苦哉遠征人

典故
李漢看乘龍

相關(guān)人物
李漢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一〈李漢列傳〉~4453~
李漢字南紀,宗室淮陽王道明之后。道明生景融,景融生務(wù)該,務(wù)該生思,思生岌。岌已上無名位,至岌為蜀州晉原尉。岌生荊,荊為陜州司馬。荊生漢。文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史館修撰。漢,韓愈子婿,少師愈為文,長于古學(xué),剛訐亦類愈。預(yù)修憲宗實錄,尤為李德裕所憎。大和四年,轉(zhuǎn)兵部員外郎。李宗閔作相,用為知制誥,尋遷駕部郎中。
典故
李侯痛飲

相關(guān)人物
杜甫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四〈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案:李白集有尋魯城北范居士詩?!?/span>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攜手月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fā),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云對古城。向來吟橘頌,誰欲討莼羹【誰與討莼羹】【惟欲討莼羹】【惟與討莼羹】。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例句

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 李適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典故
李將軍

相關(guān)人物
李典
 
魏都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李典傳》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瓡r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太祖擊譚、尚于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nèi)御;茍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粣宦?,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zhàn)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從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干于壺關(guān),擊管承于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請愿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之內(nèi),以制四方,非慕純也?!凰灬悴壳谧迦f三千馀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span>

例句

遙思魏公子,復(fù)憶李將軍。 王維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典故
李靖戰(zhàn)功

相關(guān)人物
李靖


《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列傳〉~2475~
李靖本名藥師,雍州三原人也。祖崇義,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詮,隋趙郡守。靖姿貌瑰偉,少有文武材略,每謂所親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埂涞露辏瑥挠懲跏莱?,以功授開府。時蕭銑據(jù)荊州,遣靖安輯之。輕騎至金州,遇蠻賊數(shù)萬,屯聚山谷,廬江王瑗討之,數(shù)為所敗。靖與瑗設(shè)謀擊之,多所克獲。既至硤州,阻蕭銑,久不得進。高祖怒其遲留,陰敕硤州都督許紹斬之。紹惜其才,為之請命,于是獲免。會開州蠻首冉肇則反,率眾寇夔州,趙郡王孝恭與戰(zhàn),不利。靖率兵八百,襲破其營,后又要險設(shè)伏,臨陣斬肇則,俘獲五千馀人。高祖甚悅,謂公卿曰:「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挂蚪淡t書勞曰:「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褂质蛛肪冈唬骸讣韧痪?,舊事吾久忘之矣?!顾哪辏赣株愂咭詧D蕭銑。高祖從之,授靖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軍之任,一以委靖?!⒐簿嘎瘦p兵五千為先鋒,至江陵,屯營于城下。士弘既敗,銑甚懼,始徵兵于江南,果不能至。孝恭以大軍繼進,靖又破其驍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甲卒四千馀人,更勒兵圍銑城。明日,銑遣使請降,靖即入據(jù)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谑撬熘埂=?、漢之域,聞之莫不爭下。以功授上柱國,封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四?,帝幸其第問疾,仍賜絹五百匹,進位衛(wèi)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太宗將伐遼東,召靖入閣,賜坐御前,謂曰:「公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對曰:「臣往者憑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殘年朽骨,唯擬此行。陛下若不棄,老臣病期瘳矣?!固趹懫滟希辉S。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典故
李陵寄書
 
李陵死別
 
死別李將軍
 
李將軍留別

相關(guān)人物
李陵


《昭明文選》卷四十一漢·李少卿(陵)《答蘇武書》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困窮,獨坐愁苦?!皶鴤}卒,未盡所懷,故復(fù)略而言之?!私^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span>

簡釋

李將軍:詠異域流亡之人。唐鮑溶《隴頭水》:“生歸蘇屬國,死別李將軍。”


例句

數(shù)篇留別我,羞殺李將軍。 杜牧 贈張祜

李陵寄書別蘇武,自有生人無此苦。 顧況 劉禪奴彈琵琶歌

征人歌古曲,攜手上河梁。李陵死別處,窅杳玄冥鄉(xiāng)。憶昔從此路,連年征鬼方。 鮑溶 苦哉遠征人

生歸蘇屬國,死別李將軍。 鮑溶 隴頭水

典故
李陵詩

相關(guān)人物
李陵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漢·李少卿(陵)《與蘇武三首》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梗ㄆ湟唬讣螘y再遇,三載為千秋。」(其二)「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Τ缑鞯?,皓首以為期?!梗ㄆ淙?/span>
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
「漢都尉李陵詩,其源出于楚辭。文多悽愴,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諧,聲頹身喪,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簡釋

李陵詩:指悲苦之辭。唐薛能《題鹽鐵李尚書滬州別業(yè)》:“備足好中還有閑,許昌軍里李陵詩?!?/p>


例句

備足好中還有闕,許昌軍里李陵詩。 薛能 題鹽鐵李尚書浐州別業(yè)

典故
李勉負心


《武林舊事》
所錄宋官在雜劇段數(shù)中有《李勉負心》一劇,佚。
典故
李勉曾著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一〈李勉列傳〉~3633~
李勉字玄卿,鄭王元懿曾孫也?!哪?,除廣州刺史,兼嶺南節(jié)度觀察使。番禺賊帥馮崇道、桂州叛將朱濟時等阻洞為亂,前后累歲,陷沒十馀州。勉至,遣將李觀與容州刺史王翃并力招討,悉斬之,五嶺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歲才四五,勉性廉潔,舶來都不檢閱,故末年至者四十馀。在官累年,器用車服無增飾。及代歸,至石門停舟,悉搜家人所貯南貨犀象諸物,投之江中,耆老以為可繼前朝宋璟、盧奐、李朝隱之徒。人吏詣闕請立碑,代宗許之。十年,拜工部尚書。及滑亳永平軍節(jié)度令狐彰卒,遺表舉勉自代,因除之。在鎮(zhèn)八年,以舊德清重,不嚴而理,東諸侯雖暴驁者,亦宗敬之?!伦谒梦?,加檢校吏部尚書,尋加平章事。……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簡易,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屬詩,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向二十年,祿俸皆遺親黨,身沒而無私積。其在大官,禮賢下士,終始盡心。以名士李巡、張參為判官,卒于幕,三歲之內(nèi),每遇宴飲,必設(shè)虛位于筵次,陳膳執(zhí)酹,辭色悽惻,論者美之?;蛟唬骸该闶亓撼牵嗫少H也。」議者曰:「不然。當賊烈之始亂,其剽悍陰禍,兇焰不可當,天方厚其毒而降之罰。況勉應(yīng)變非長,援軍莫至,又其時關(guān)輔已俶擾矣,人心已動搖矣。以文吏之才,當虎狼之隊,其全師奔宋,非量力之恥也。與其坐受喪敗,不猶愈乎!」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李牧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附《李牧列傳》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xí)射騎,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恍倥咳耄榛鹬?,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埂咐钅林?,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xí)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馀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馀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span>

例句

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四

李牧制儋藍,遺風(fēng)豈寂寥。 高適 睢陽酬別暢大判官

典故
廉李
 
李牧廉頗

相關(guān)人物
李牧
 
廉頗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49~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xí)射騎,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馀,匈奴每來,出戰(zhàn)。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fù)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fù)彊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雇踉S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xí)戰(zhàn)。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shù)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馀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馀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后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于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39~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謀,曰「趙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于鄗,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典故
李平泉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四〈李德裕列傳〉~4509~
李德裕字文饒,趙郡人。祖棲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趙國忠懿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傳。德裕幼有壯志,苦心力學(xué),尤精西漢書、左氏春秋。恥與諸生從鄉(xiāng)賦,不喜科試。年才及冠,志業(yè)大成。……明年正月,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帝在東宮,素聞吉甫之名,既見德裕,尤重之。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是月,召對思政殿,賜金紫之服。踰月,改屯田員外郎?!吣甓拢略R员竟倨秸率?,進封贊皇伯,食邑七百戶。六月,宗閔亦罷,德裕代為中書侍郎、集賢大學(xué)士?!略R云鳂I(yè)自負,特達不群。好著書為文,?善嫉惡,雖位極臺輔,而讀書不輟。有劉三復(fù)者,長于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鎮(zhèn)浙西,迄于淮甸,皆參佐賓筵。軍政之馀,與之吟詠終日。在長安私第,別構(gòu)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廷用兵,詔令制置,而獨處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無能預(yù)焉。東都于伊闕南置平泉別墅,清流翠筱,樹石幽奇。初未仕時,講學(xué)其中。及從官藩服,出將入相,三十年不復(fù)重游,而題寄歌詩,皆銘之于石。今有花木記、歌詩篇錄二石存焉。有文集二十卷。記述舊事,則有次柳氏舊聞、御臣要略、伐叛志、獻替錄行于世。
《國語辭典》:李夫人  拼音:lǐ fū rén
人名。生卒年不詳,漢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漢武帝寵妃,李延年之妹。容貌美麗,善于歌舞。生昌邑哀王,早卒,武帝曾作賦悼念。
《國語辭典》:李廣(李廣)  拼音:lǐ guǎng
人名。(?~西元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北)人,西漢名將。善騎射。文帝時為武騎常侍,武帝時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畏避,不敢犯境,并稱其為「飛將軍」。后從大將軍衛(wèi)青擊匈奴,因迷失道路,自以為恥,不愿受審,遂自刎而死。
《國語辭典》:李牧  拼音:lǐ mù
人名。(?~西元前299)戰(zhàn)國時趙將。常年居雁門關(guān)以防備匈奴,匈奴十馀年不敢犯邊境。后大破秦軍,以功封武安君。秦施反間于趙,李牧遭誣為謀反,被斬。秦遂滅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