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86
典故
20
詞典
381
分類詞匯
48
佛典
32
其它
5
共381,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5
26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倒杖策
大杖則走
定光佛杖
鐙杖
等長杖
杵杖
持杖將車
賜靈壽杖
串杖
棄杖草
襁杖
旗杖
毬杖踢弄
球杖
球杖踢弄
《漢語大詞典》:
倒杖策
倒持所拄之杖及馬鞭,喻心神恍惚而行動錯亂。
《
列子·說符
》
:“ 白公勝 慮亂,罷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貫頤。”
《淮南子·說山訓》
:“ 白公勝 之倒杖策也…… 兒説 之為 宋王 解閉結(jié)也,此皆微眇可以觀論者?!?span id="p3rrjzz" class="book">《
韓非子·喻老
》:“ 白公勝 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鋭貫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分類:
倒持
馬鞭
心神恍惚
行動
錯亂
《國語辭典》:
大杖則走(大杖則走)
拼音:
dà zhàng zé zǒu
大杖,重杖。大杖則走語出《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烈怒,舉杖擊之?!伊R曰:『死卒,父撾而走,孝乎?』鈞曰:『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弧怪笧槿俗诱?,恐其父失手被打死而陷父于不義,只得逃走,此不可稱之為不孝。
分類:
杖責
致傷
《漢語大詞典》:
定光佛杖
即佛面竹。 清
施鴻保
《閩雜記》
卷十一:“佛面竹,長一二丈,粗及把,節(jié)甚疏,每節(jié)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以為杖。出 龍巖 及 永定 、 武平 等山。俗謂定光佛杖?!眳⒁姟?佛面竹 ”。
《漢語大詞典》:
佛面竹
竹的一種,為江南竹的變種。竹的斑紋仿佛人面,故名。又名龜紋竹。 清
施鴻保
《閩雜記》
卷十一:“佛面竹,長一二丈,粗及把,節(jié)甚疏,每節(jié)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以為杖。出 龍巖 及 永定 、 武平 等山。俗謂定光佛杖。”
分類:
變種
斑紋
仿佛
人面
《漢語大詞典》:
鐙杖(鐙杖)
亦作“ 鐙仗 ”。 即鐙棒。
《
宋史·儀衛(wèi)志四
》
:“白柯槍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
《
宋史·儀衛(wèi)志六
》
:“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銅為鐙及飾,其末紫絲絛繫之?!?span id="lh3rnfl" class="book">《
元史·輿服志二
》:“次執(zhí)鐙杖者六十人。”
《
三才圖會·器用六·鐙仗
》
:“鐙杖即鐙棒。 唐 李光弼 騎將以鐙杖斃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眳⒁姟?鐙棒 ”。
《漢語大詞典》:
鐙棒(鐙棒)
古代一種棒形武器,其一端飾馬鐙形銅制品。后用作儀仗。 宋
孟元老
《
東京夢華錄·駕行儀衛(wèi)
》
:“或執(zhí)大斧者,胯劍者,執(zhí)鋭牌者,持鐙棒者?!?span id="ht3vrjb" class="book">《
三才圖會·儀制四·鐙杖
》:“
《宋朝會要》
云:‘鐙棒,黑漆弩柄也。金銅為鐙狀,飾其末,紫絲絳繫之。’ 元 制:朱漆竿上以金涂馬鐙。今制為金龍首銜馬鐙,貫於朱漆棒首,仍以金飾棒末?!?/div>
分類:
武器
一端
端飾
馬鐙
制品
《漢語大詞典》:
等長杖(等長杖)
宋 代募兵,按身高分等第,后以不同長度的木杖為度量標準,稱為“等長杖”。又稱等杖。
《
宋史·兵志七
》
:“初, 太祖 揀軍中彊勇者號兵樣,分送諸道,令如樣招募。后更為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謂之等長杖,委長吏、都監(jiān)度人材取之。”
分類:
募兵
身高
等第
以不
長度
木杖
度量
標準
《漢語大詞典》:
杵杖
臨時用來拄著地面支撐轎子的木棍
舊式手杖(多為老年人用)
分類:
臨時
舊式
手杖
著地
地面
支撐
轎子
木棍
老人
《分類字錦》:
持杖將車(持杖將車)
世說:陳太邱詣荀朗陵,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馀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分類字錦》:
賜靈壽杖(賜靈壽杖)
漢書孔光傳:光為太師,固稱疾辭位,太后詔,曰:太師光,圣人之后,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術(shù)通明,居四輔職,輔道于帝。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國之重,其猶不可以闕焉。書曰:無遺耇老。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其令太師毋朝,十日一賜餐,賜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為太師省中坐置幾,太師入省中用杖,賜餐十七物,然后歸老于第,官屬按職如故。
分類:
公孤
《國語辭典》:
串杖
拼音:
chuàn zhàng
衣著、打扮?!队罉反蟮鋺蛭娜N?;麻T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你課牙比不得杜善甫,串杖卻似鄭元和?!埂肚迤缴教迷挶?。刎頸鴛鴦會》:「且朱秉中日常在花柳叢中打交,深諳十要之術(shù),那十要:……,九要串杖新鮮,十要一團和氣。」
《漢語大詞典》:
串仗
指衣著。 元
武漢臣
《玉壺春》
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個母兒:一家門、二生像、三吐談、四串仗、五溫和、六省傍、七博覽、八歌唱、九枕席、十伴當?!?元
無名氏
《錯立身》
戲文第十二出:“你課牙比不得 杜善甫 ,串仗卻似 鄭元和 ?!?錢南揚 注:“串仗,指衣著。”亦作“ 串杖 ”。
《
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
》
:“在花柳叢中……要串杖新鮮?!?/div>
分類:
衣著
戲文
《漢語大詞典》:
棄杖草(棄杖草)
中藥淫羊藿的別名。謂老人服用此藥,可以丟掉拐杖,故名。參閱 明 李時珍
《
本草綱目·草一·淫羊藿
》
。
分類:
中藥
淫羊藿
老人
服用
《漢語大詞典》:
襁杖
襁褓和藜杖。繦,通“ 襁 ”。 漢
揚雄
《太玄·勤》
:“吾其泣呱呱,未得繦杖?!?范望 注:“幼者宜繦,老者宜杖,勤苦之家,故未得也。”
分類:
襁褓
藜杖
《漢語大詞典》:
旗杖
見“ 旗仗 ”。
《漢語大詞典》:
旗仗
亦作“ 旗杖 ”。 儀仗隊用的旗幟、傘、扇等。
《
太平廣記
》
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
:“俄而有數(shù)十人,皆龍頭鱗身,執(zhí)旗杖引 幽求 入。”
《
宋史·符彥卿傳
》
:“ 契丹 大敗,其主乘橐駝以遁,獲其器甲、旗仗數(shù)萬以歸?!?span id="1j5bfxr" class="book">《
清史稿·禮志十
》:“行日,工部給旗仗,兵部給乘傳?!?/div>
分類:
旗仗
儀仗隊
旗幟
《漢語大詞典》:
毬杖踢弄
宋 代的一種技藝表演。 宋
孟元老
《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
:“ 渾身眼 、 李宗正 、 張哥 ,毬杖踢弄?!?/div>
分類:
技藝
表演
《漢語大詞典》:
球杖
同“毬杖”。
1.古時擊毬用具。2. 宋 時以擊毬之杖涂飾金銀,作為儀仗,用于導引。
分類:
擊毬
用具
涂飾
飾金
金銀
《漢語大詞典》:
毬杖
亦作“ 毬仗 ”。
(1).古時擊毬用具。 宋
孟元老
《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
:“分為兩隊,各有朋頭一名,各執(zhí)綵畫毬仗,謂之小打?!?清
吳偉業(yè)
《臨淮老妓行》
:“巧笑射朋分畫的,濃粧毬仗簇花叢。”
(2). 宋 時以擊毬之杖涂飾金銀,作為儀仗,用于導引。 宋
孟元老
《
東京夢華錄·十四日車駕幸五岳觀
》
:“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zhí)珠絡毬仗?!?span id="jzd3195" class="book">《
宋史·儀衛(wèi)志六
》:“毬仗,金涂銀裹,以供奉官騎執(zhí)之,分左右前導?!?/div>
分類:
擊毬
用具
涂飾
飾金
金銀
儀仗
《漢語大詞典》:
球杖踢弄
同“毬杖踢弄”。宋 代的一種技藝表演。宋 孟元老
《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
:“ 渾身眼 、 李宗正 、 張哥 ,毬杖踢弄?!?/div>
分類:
技藝
表演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