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2
詞典
5
分類詞匯
26
其它
1
共26,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蹤跡
來處
來路
來由
根由
由緒
行藏
典故
帝典
娘家
七經(jīng)
何許人
路道
回歷
跟腳
《國語辭典》:
蹤跡(蹤跡)
拼音:
zōng jī
1.足跡、行蹤。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詩:「一別無消息,水南蹤跡稀?!埂都t樓夢》第七三回:「打著燈籠,各處搜尋,并無蹤跡?!?br />2.追蹤找尋。宋。何薳《春渚紀聞。卷二。二富室疏財》:「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廟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跡縣尉,并無的信?!?/div>
分類:
蹤跡
行動
來歷
行蹤
腳印
前人
交往
起居
所遺
蹤影
足跡
出身
來往
遺留
遺跡
行為
供職
追查
痕跡
操行
追尋
學術(shù)
書畫
《國語辭典》:
來處(來處)
拼音:
lái chù
1.所來的地方。《晉書。列傳第四三》:「而所調(diào)借牛馬,來處皆遠,百姓所蓄,谷草不充,并多羸瘠,難以涉路?!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907' target='_blank'>鄭谷
石門山泉
詩:「云邊野客窮來處,石上寒猿見落時?!乖qR致遠《任風子》第二折:「你來處來,去處去,休迷了正道?!?br />2.來源、出處。如:「我習慣在剪報資料上注明日期、來處,方便日后查閱?!顾?。
黃庭堅
答洪駒文書
之二:「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顾?。王楙《野客叢書。未渠央》:「今人詩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來處?!?/div>
分類:
來處
安處
來歷
出處
指引
引文
來源
《國語辭典》:
來路(來路)
拼音:
lái lù
1.向這里來的道路。如:「他爬到樹上一看,看到來路上多了幾輛卡車。」
2.來歷?!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复巳藖砺飞跗?,少卿兄何不去看看?」《文明小史》第四回:「想這四人來路古怪,不要是什么歹人闖到我家,那卻如何是好?」
3.來源收入?!缎咽篮阊?。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我自小靠爹娘過活,沒處賺得一文錢,家中來路又少,也怪爹娘不得?!埂段拿餍∈贰返谒陌嘶兀骸覆坏ψ∥覀冏约旱睦矗€可以杜絕他們的來路!到這時候,國家還愁沒有錢辦事嗎?」
分類:
來路
來源
來歷
經(jīng)濟
道路
人力
所從
從來
《國語辭典》:
來由(來由)
拼音:
lái yóu
1.來歷。唐。
白居易
春生
詩:「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br />2.因由、緣故。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你好沒來由,遭他毒手?!?/div>
分類:
來由
來歷
緣由
《國語辭典》:
根由
拼音:
gēn yóu
來歷、緣故。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二折:「倚著這蓋世的才名,來尋問俺往日的根由?!埂度龂萘x》第二七回:「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div>
分類:
根由
緣故
來歷
《漢語大詞典》:
由緒(由緒)
來歷;來由。
《
魏書·李崇傳
》
:“比有一人見過寄宿,夜中共語,疑其有異,便即詰問,跡其由緒,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span id="g8qiywy" class="book">《
北齊書·唐邕傳
》:“自督將以還,軍吏以上,勞効由緒,無不諳練?!?清
龔自珍
《重刊〈圓覺經(jīng)略疏〉后序》
:“ 道光 四年八月朔, 龔自珍 合十,説由緒竟。”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
:“此次風濤,別有由緒,學生之哄,不無可原?!?/div>
分類:
來歷
來由
《國語辭典》:
行藏
拼音:
xíng cáng
1.出處、動向?!段倪x。潘岳。西征賦》:「孔隨時以行藏,蘧與國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br />2.底細、來歷。《元史。卷一五三。楊奐傳》:「東平嚴實聞奐名,數(shù)問其行藏,奐終不一詣?!埂抖膛陌阁@奇》卷二九:「我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緣分盡了。」
分類:
行跡
出處
底細
攻守
行止
來歷
出沒
《國語辭典》:
典故
拼音:
diǎn gù
有出處、依據(jù)的故事典例。《北史。卷四三。刑巒傳》:「每公卿會議,事關(guān)典故,邵援筆立成,證引該洽。」《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弧?/div>
分類:
典故
詩文
典制
等作
和成
作品
成例
引用
有來
來歷
出處
詞語
《漢語大詞典》:
帝典
(1).帝王的法則。 漢
揚雄
《劇秦美新》
:“是以帝典闕而不補,王綱弛而未張。”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
:“光我帝典,緝彼民黎?!?唐
王維
《上張令公》
詩:“致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2).猶言皇家經(jīng)典。儒家著作被尊為“經(jīng)”,是 漢 以來歷代皇帝所為,故稱。
《
南史·陸澄傳
》
:“世有一
《
孝經(jīng)
》
,題為 鄭玄 注,觀其用辭,不與注書相類。案 玄 自序所注眾書,亦無
《
孝經(jīng)
》
。且為小學之類,不宜列在帝典。”
(3).指
《
尚書
》
中的
《堯典》
、
《舜典》
篇。
《
禮記·大學
》
:“
《帝典》
曰‘克明峻德’。” 鄭玄 注:“
《帝典》
,亦
《
尚書
》
篇名也?!?span id="y6k86sy" class="book">《
后漢書·章帝紀
》:“五教在寬,
《帝典》
所美;愷悌君子,
《大雅》
所嘆?!?span id="8uou86o" class="book">《
孔叢子·論書
》:“吾於
《帝典》
見 堯 舜 之圣焉?!?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
:“典為二帝政書,天子之典,故曰
《帝典》
,后史之帝紀也?!?/div>
分類:
帝王
皇家
法則
經(jīng)典
儒家
著作
來歷
帝所
所為
篇
《國語辭典》:
娘家
拼音:
niáng jia
已婚婦女稱自己父母的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我又認得娘家去,沒得怕人拐我!」《紅樓夢》第二五回:「提起這個主兒,這一分家私要不都教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個人?!?/div>
分類:
娘家
已婚
女子
曾經(jīng)
自己
來歷
學習
父母
地方
《漢語大詞典》:
七經(jīng)(七經(jīng))
(1). 漢 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jīng)典。七經(jīng)名目,歷來說法不一。 東漢
《一字石經(jīng)》
作
《
易
》
、
《
詩
》
、
《
書
》
、
《
儀禮
》
、
《
春秋
》
、
《公羊》
、
《
論語
》
;
《
后漢書·張純傳
》
唐 李賢 注作
《
詩
》
、
《
書
》
、
《
禮
》
、
《樂》
、
《
易
》
、
《
春秋
》
、
《
論語
》
; 宋 劉敞
《七經(jīng)小傳》
作
《
書
》
、
《
詩
》
、
《
周禮
》
、
《
儀禮
》
、
《
禮記
》
、
《公羊》
、
《
論語
》
; 清 康熙
《御纂七經(jīng)》
作
《
易
》
、
《
書
》
、
《
詩
》
、
《
春秋
》
、
《
周禮
》
、
《
儀禮
》
、
《
禮記
》
。
(2).道家七類經(jīng)書。即
《仁經(jīng)》
、
《禮經(jīng)》
、
《信經(jīng)》
、
《義經(jīng)》
、
《智經(jīng)》
、
《德經(jīng)》
、
《道經(jīng)》
。見
《
云笈七籤
》
卷九。
(3).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jīng)典。即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大阿彌陀經(jīng)》
、
《無量壽經(jīng)》
、
《觀無量壽經(jīng)》
、
《阿彌陀經(jīng)》
、
《稱贊凈土佛攝授經(jīng)》
、
《鼓音聲王陀羅尼經(jīng)》
。
分類:
道家
佛家
凈土宗
類經(jīng)
經(jīng)書
來歷
七種
封建
經(jīng)典
王朝
推崇
七部
儒家
《國語辭典》:
何許人(何許人)
拼音:
hé xǔ rén
什么地方的人、怎么樣的人。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老殘游記》第二回:「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
分類:
何處
何等
等人
不知
來歷
《國語辭典》:
路道
拼音:
lù dào
1.道路?!睹魇?。卷三一七。廣西土司列傳一。潯州》:「然府江東西兩岸,大、小桐江、洛口與斷藤峽、朦朧、三黃等處,村巢接壤,路道崎嶇,聚眾劫掠,終不能除?!埂端疂G傳》第四七回:「你便從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楊樹,便可轉(zhuǎn)灣。不問路道闊狹,但有白楊樹的轉(zhuǎn)灣,便是活路;沒那樹時,都是死路;如有別的樹木轉(zhuǎn)灣,也不是活路?!?br />2.門路、途徑。《朱子語類。卷四九。論語。子張篇》:「若是經(jīng)一番,便自知得許多路道,方透徹?!埂逗I匣袀鳌返谝凰幕兀骸笍埿〈宓溃骸嘿狄獙c生意,耐阿有啥路道?』」
3.類屬、派系。如:「那虎背熊腰的漢子不知是哪個路道的?」
分類:
道路
方言
緣故
途徑
原因
來歷
門路
經(jīng)歷
《國語辭典》:
回歷(回曆)
拼音:
huí lì
回教徒通用之歷法。以西元六二二年七月十六日,即穆罕默德入麥地那的第二天為元年元旦。屬陰歷,以十二月為一年,單月為大月,三十天,雙月為小月,二十九天,平年三百五十四天,閏年三百五十五天,三十年中有十一個閏年,不置閏月。也稱為「伊斯蘭教歷」。
分類:
回歷
阿拉伯
來歷
太陽歷
伊斯蘭教
農(nóng)民
耕種
紀元
《國語辭典》:
伊斯蘭教歷(伊斯蘭教曆)
拼音:
yī sī lán jiào lì
回歷的別名。參見「回歷」條。
分類:
來歷
中國
舊稱
回歷
伊斯蘭教
歷法
《國語辭典》:
跟腳(跟腳)
拼音:
gēn jiǎo
1.北方方言。指鞋的松緊合適,行走時不會脫落。如:「這鞋蠻跟腳的,穿起來很舒服?!?br />2.來歷、底細?!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又不曾查得奸人跟腳出,報得冤仇?!挂沧鳌父_」。
3.隨從、貼身仆從。如:「這跟腳對主人蠻忠心的。」
4.即刻、馬上。如:「你剛走,他跟腳就來了?!?br />5.腳下?!独蠚堄斡浂帯返谝换兀骸复说匾咽翘┥礁_,從此便一步一步的向上行了。」
分類:
底細
隨即
腳跟
大小
來歷
合適
底部
基礎(chǔ)
立場
走路
附錄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