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摭華捐實(shí)(摭華捐實(shí))  拼音:zhí huá juān shí
摘取花朵,舍棄果實(shí)。比喻只注重表面,而忽略實(shí)質(zhì)。唐。張說〈大唐西域記序〉:「法師自幼迄長,游刃元籍,名流先達(dá),部執(zhí)交馳,趨末忘本,摭華捐實(shí)?!?/div>
《國語辭典》:草實(shí)枳(草實(shí)枳)  拼音:cǎo shí zhǐ
愛玉的果實(shí)。參見「愛玉」條。
《國語辭典》:霜兒(霜兒)  拼音:shuāng ér
果實(shí)表面似霜的白粉稱為「霜兒」。如:「柿霜兒」、「甘蔗霜兒」。
《國語辭典》:跳豆  拼音:tiào dòu
一種墨西哥大戟科植物的果實(shí)。此種植物結(jié)果時(shí),受雌蛾產(chǎn)卵,將蛾卵裹在尚未成熟的豆體內(nèi),卵在豆殼里孵育成蟲,并把果肉吃光,只剩外殼包住小毛蟲。當(dāng)小毛蟲在豆子里伸屈身體的時(shí)候,會碰到外殼,使豆子彈跳起來,故稱為「跳豆」。
《國語辭典》:愛玉凍(愛玉凍)  拼音:ài yù dòng
用愛玉的果實(shí)所制成的食品。將愛玉子浸于清水中,揉搓出透明膠質(zhì),可自然結(jié)成果凍,為夏季的清涼食品。
《國語辭典》:玉枳  拼音:yù zhǐ
愛玉的果實(shí)。參見「愛玉」條。
《國語辭典》:果菜類(果菜類)  拼音:guǒ cài lèi
以果實(shí)供作主要食用部分的蔬菜。如南瓜、番茄等。
《國語辭典》:葫蘆兒(葫蘆兒)  拼音:hú lu ér
1.端午時(shí)用線縷纏成櫻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蘆等形狀,貫穿于線上的物品。兒童佩于襟上,過午棄之,據(jù)說可去邪避災(zāi)。
2.一種用竹簽貫串山楂、海棠等果實(shí)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稱為「冰糖葫蘆」。
3.壺蘆的別名。參見「壺蘆」條。
《國語辭典》:番茄素  拼音:fān qié sù
存在于番茄果實(shí)中的一種紅色素,為胡蘿卜素的異構(gòu)物。具抗氧化作用。也稱為「番茄紅素」、「茄紅素」。
《漢語大詞典》:棕莢
棕櫚樹的果實(shí)。
《國語辭典》:毬果  拼音:qiú guǒ
松柏類等裸子植物的雌毬花所發(fā)育而成的果實(shí)。常由許多木質(zhì)化的鱗片呈螺旋狀或?qū)ι帕卸伞H纾骸杆砂氐臍鹿庥^很特殊,常被人們撿拾回去觀賞?!挂卜Q為「球果」。
《國語辭典》:木蠟(木蠟)  拼音:mù là
一種以軟脂為主成分的脂肪體。取櫨或漆樹的已熟果實(shí)搗碎而蒸,施以壓榨,即可制得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之塊??捎糜谥圃煜灎T、化妝品、軟膏等。因形似蠟,故稱為「木蠟」。
《國語辭典》:冠芽  拼音:guān yá
在果實(shí)頂端長出的一種芽狀體。長到一定長度時(shí),可摘下做為扦插繁殖之用。
《國語辭典》:黑醋  拼音:hēi cù
顏色呈黑色的醋。成分包括釀造醋、糖、鹽、麥芽、蔬菜、果實(shí)、香辛調(diào)味料。相對于白醋而言。也稱為「烏醋」。
《國語辭典》:果粉  拼音:guǒ fěn
新鮮果實(shí)或葉片外面的微細(xì)臘質(zhì)的粉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