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楚昭輔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1—979 【介紹】: 宋宋州宋城人,字拱辰。初隸趙匡胤麾下,以才干稱。宋初,為軍器庫使。太祖討澤、潞,及征淮揚(yáng),以為京城巡檢。累遷樞密副使。太宗太平興國初,拜樞密使。性勤介,人不敢干以私,然頗吝嗇,前后賜予萬計,悉聚而蓄之。及罷機(jī)務(wù),悉以市善田宅,時論鄙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1—969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字道濟(jì)。后晉末為小史。后周太祖即位,以為樞密都承旨,甚倚重之。世宗朝累遷中書侍郎、平章事。性寬厚,居高位而不念私怨。時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眾。宋初,進(jìn)位右仆射。后從征太原,中途病死。謚宣懿。
全宋文·卷一二
魏仁浦(九一一——九六九),字道濟(jì),衛(wèi)州汲(今河南汲縣)人。五代晉末為樞密院小史,漢祖起太原,仁浦迎謁,遷兵房主事,從樞密使郭威鎮(zhèn)鄴。郭威稱帝,以為樞密承旨。世宗朝為相,宋初進(jìn)右仆射。開寶二年卒,年五十九,謚宣懿,追封齊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國語辭典》:樞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樞密使的簡稱。參見「樞密使」條。
2.政府機(jī)密的政務(wù)?!缎绿茣>硭钠?。百官志二》:「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樞密遷授不預(yù)?!固?。白居易 得丁私發(fā)制書法司斷依漏泄坐丁訴云非密事請當(dāng)本罪:「如或事關(guān)樞密,則科漏泄之辜,請驗(yàn)跡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筆?!?/div>
《國語辭典》:樞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dān)任,后世權(quán)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quán)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簡稱為「樞密」。
《國語辭典》:樞密院(樞密院)  拼音:shū mì yuàn
一種古代官署。掌管國家機(jī)要政務(wù)。創(chuàng)始于唐中葉,掌出納帝命。宋代與中書省并稱為「兩府」,掌兵權(quán);明初廢。也稱為「樞府」、「樞庭」。
《國語辭典》:樞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dān)任,后世權(quán)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quán)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簡稱為「樞密」。
《分類字錦》:辭兼樞密(辭兼樞密)
宋史晏殊傳:殊性剛簡,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殊為宰相兼樞密使,而弼為副使,辭所兼,詔不許。
分類:翁婿
《漢語大詞典》:樞密太尉(樞密太尉)
樞密使的別稱。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二:“五十年前有通右府書,稱樞密太尉,蓋舊制文臣為樞密使,皆帶檢校太尉?!?/div>
分類:樞密使
《國語辭典》:內(nèi)職(內(nèi)職)  拼音:nèi zhí
1.嬪妃等在宮中當(dāng)盡的職守。《禮記?;瓒Y》:「天子聽外治,后聽內(nèi)職?!埂逗鬂h書。卷一○。皇后紀(jì)。序》:「周禮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備內(nèi)職焉。」
2.朝廷內(nèi)的官職。《南史。卷一五。檀道濟(jì)傳》:「祇性矜豪,樂在外放恣,不愿內(nèi)職。」唐。白居易除鄭裍太子賓客制〉:「脫以其久居內(nèi)職,累事先朝,思厚大臣,貴全終始?!?/div>
《漢語大詞典》:密學(xué)(密學(xué))
樞密直學(xué)士的簡稱。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每吏部尚書補(bǔ)外,除龍圖閣學(xué)士,戶部以下五曹,則除樞密直學(xué)士,相呼謂之密學(xué)?!?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戚密學(xué) 綸 初筮仕知 太和縣 ,里俗險悍,喜構(gòu)虛訟,公至,以術(shù)漸摩?!?/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樞(內(nèi)樞)
(1).內(nèi)樞密的省稱。為軍國重任。 晉 李軌 《晉泰始起居注》:“ 丹陽 尹 王景文 ……忠規(guī)茂績,實(shí)宣國道,宜兼管內(nèi)樞以重其任?!?宋 陸游 《南唐書·周宗傳》:“ 烈祖 受禪, 宗 躐進(jìn)至內(nèi)樞使同平章事,遷侍中。時以樞密為內(nèi)樞者,猶避 吳武王 諱也。”
(2).中書省的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宮室·中書省:“中書省謂之內(nèi)樞,亦曰綸閣,又曰綸省,又曰綸闈?!?/div>
《漢語大詞典》:樞副(樞副)
宋 代樞密副使的省稱。宋史·職官志二:“ 熙寧 四年,詔位參政、樞副、同知下,著為令?!?/div>
分類:樞密副使
《漢語大詞典》:貳樞(貳樞)
宋 代指樞密副使。 明 代亦指侍郎。 明 吳寬 《禮部試擬宋以范仲淹為樞密副使謝表》:“伏以西府崇嚴(yán),位遇均於將相;貳樞贊畫,責(zé)任重於朝廷。” 明 范景文 《辭免新命疏》:“夫中樞一席,以控九塞,以總六師,而參帷籌,禆廟算,則貳樞所有事也?!卑?, 崇禎 三年三月, 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辭免。
《國語辭典》:忍恥含垢(忍恥含垢)  拼音:rěn chǐ hán gòu
忍受羞辱。宋。蘇軾〈上韓樞密書〉:「好兵始禍者既足以為后嗣之累,則凡忍恥含垢以全人命,其為子孫之福審矣?!挂沧鳌溉倘韬浮?。
《國語辭典》:曠日引月(曠日引月)  拼音:kuàng rì yǐn yuè
耽擱時日,拖延很久。宋。朱熹〈與黃樞密書〉:「曠日引月,不聞進(jìn)發(fā)之期?!挂沧鳌笗缛諒浘谩?。
《漢語大詞典》:僉院(僉院)
(1).即 宋 之簽書院事,位在樞密副使之下。
(2). 元 時,宣政院、宣徽院、太常禮儀院、太醫(yī)院等亦設(shè)有此職。
(3). 明 時亦稱都察院僉都御史為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