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顯色(顯色)
(1).鮮明的色彩。 章炳麟 《國家論》:“凡言色者,當分為三:青黃赤白,是名顯色;曲直方圓,是名形色;取捨屈伸,是名表色。”
(2).紡織品以某些染料染色時,使染料(或染料中間體)發(fā)生化學變化而呈現(xiàn)預期色澤的處理過程。
《國語辭典》:靛油  拼音:diàn yóu
一種用來制造染料、藥物的淡褐色有毒液體。也稱為「苯胺」。
《國語辭典》:媒染劑(媒染劑)  拼音:méi rǎn jì
布類染色時,幫助染料固著于纖維上的物質。如明礬、五倍子等。
《漢語大詞典》:汵石
礦石名。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百八十里,曰 號山 ……多汵石。” 郝懿行 箋疏:“説文汵本字作淦,云泥也,蓋石質柔軟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币徽f,汵石為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一種礦物。
《漢語大詞典》:功能染料
又稱“專用染料”。具有特殊功能的染料。特殊功能來自其分子在光、熱、電場作用下發(fā)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的特性,如對光的吸收和發(fā)生熒光的特性等。有激光染料、熱敏染料等。
《漢語大詞典》:蒽醌染料
分子中含有蒽醌結構的各類染料的總稱。有還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等。色澤鮮艷、牢度較高。
《漢語大詞典》:分散染料
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團,在水中需借分散劑作用而分散成懸浮狀態(tài)才能進行染色的染料。染色時,染料在高溫下溶解進入纖維而固著。適用于聚酯纖維、醋酸纖維等的染色。
《漢語大詞典》:反應性染料
舊稱“活性染料”。能與纖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能與纖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活性基團,染色時與纖維形成化學鍵結合,成為“染料纖維”化合物。色澤鮮艷、耐水洗。廣泛用于棉、麻、絲綢、羊毛等纖維的染色和印花。
《漢語大詞典》:還原染料(還原染料)
一種須先還原而后染色的染料,不溶于水,在堿溶液中經(jīng)還原成為可溶性鹽,被棉纖維等吸收后再經(jīng)氧化,,恢復為原來的不溶性染料。色澤鮮艷,耐洗耐曬。用于棉、麻、毛、人造纖維及其織品的染色和印花。如靛藍。
《漢語大詞典》:安安藍(安安藍)
即凡拉明藍。藍色染料的一種。用以染布,色澤鮮艷,但易泛紅。也指用安安藍染色的布匹。《新華日報》1944.2.29:“雖是在鄉(xiāng)鎮(zhèn)也有賣陰丹布、安安藍的……也有賣太太、小姐們用的鋼夾的,可是穿陰丹布、安安藍的人,究竟稀少得很?!?/div>
分類:藍色染料
《漢語大詞典》:靛花青
青黑色的染料。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上》:“靛花青八兩,銀八分?!?/div>
《漢語大詞典》:涅石
黑礬石,可為染料。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 孟門之山 ,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礬石:“ 楚 人名涅石, 秦 人名為羽涅?!?/div>
分類:礬石染料
《國語辭典》:染色體(染色體)  拼音:rǎn sè tǐ
chromosome
由DNA與相關蛋白質結合而成的構造,攜帶生物體的遺傳訊息。
《國語辭典》:三原色  拼音:sān yuán sè
1.物理學上指色光紅、綠、藍。色覺學說謂人眼網(wǎng)膜對此三色光的感覺最敏銳,若三原色造成的刺激程度相同即感覺為白色,若程度不同即生各種色光感。
2.顏料中的紅、黃、藍色。因為可用它們配成各種色彩,故稱為「三原色」。
《漢語大詞典》:媒染
使某物(如織物)置諸媒染劑或類似化學品的作用下或以媒染劑或類似化學品處理某物
以化學品處理某物(一種乳劑或其他照相材料),從而給予后者以與染料結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