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胡桐律
即胡桐淚。胡楊的樹脂。
分類:胡楊樹脂
《漢語大詞典》:槐膏
槐樹分泌的樹脂。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詩:“日色欺清鏡,槐膏點白衣?!?/div>
《國語辭典》:瓷漆  拼音:cí qī
一種涂料。用樹脂、顏料等制成,涂在物體的表面,可以增加光澤,并防止腐壞。
《漢語大詞典》:松汁
松樹脂液。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四·茯苓﹝集解﹞引《廣志》:“茯神乃松汁所作,勝於茯苓?!眳⒁姟?松脂 ”。
分類:松樹樹脂
《國語辭典》:松脂  拼音:sōng zhī
松科植物長葉松或其他同屬植物的樹脂油,經除去揮發(fā)油后所得的一種固體。用途廣泛,可用作軟膏的硬化劑,并為油漆、肥皂、造紙、火柴等工業(yè)的原料。也稱為「松香」、「松膠」、「松肪」。
《國語辭典》:松節(jié)油(松節(jié)油)  拼音:sōng jié yóu
存于松柏科植物中的精油,為無色液體,富揮發(fā)性,有特殊香氣,工業(yè)上多用之。也稱為「松脂油」。
《國語辭典》:合成樹脂(合成樹脂)  拼音:hé chéng shù zhī
由單體聚合,或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經化學加工制成的樹脂??勺鳛橥苛稀ず蟿?、絕緣材料等。如聚乙烯、聚醯胺等。
《國語辭典》:聚苯乙烯  拼音:jù běn yǐ xī
由苯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熱塑性樹脂。為無色、無臭、無味而具光澤的透明固體,透光率達百分之八十八至九十二,僅次于有機玻璃。絕緣性很高,且具耐化學腐蝕性、耐水性,是最耐輻射的聚合物之一,但耐熱性低、機械強度小、易老化變脆。廣泛應用在電氣工程上,主要用于制電器絕緣材料、塑料、薄膜、日用品及耐酸容器等。
《國語辭典》:雷克坦跑道  拼音:léi kè tǎn pǎo dào
鋪設于運動場上的跑道設施。由樹脂合成,多為橘紅色或暗紅色。具有彈性、安全、平坦等特性。
《國語辭典》:層壓法(層壓法)  拼音:céng yā fǎ
將熱固性樹脂浸漬、涂布后,與紙張、棉布等片狀塑料層層重疊,并加壓、加熱,使發(fā)生化學變化而黏結成板,此方法稱為「層壓法」。
《國語辭典》:硬膏  拼音:yìng gāo
一種以樹脂、樹蠟、鉛石堿、脂肪等黏性物混合制成的物質。在常溫時為固體,遇體溫則軟化而黏著,外科用以敷于傷口,以防空氣、污物等侵入,或為固定消毒布之用,如橡皮膏之類。
《國語辭典》:凡立司  拼音:fán lì sī
用樹脂與乾油性、或揮發(fā)性有機溶劑制成的假漆。為英語varnish的音譯。分油性及揮發(fā)性兩種。主要功用,是于乾燥后形成一層薄膜,以免濕氣入侵,防止材料腐爛。也譯作「凡立水」。
《國語辭典》:氟樹脂(氟樹脂)  拼音:fú shù zhī
將乙烯中的氫原子以氟原子置換,聚合而成的可塑性樹脂。其磨擦系數(shù)小,耐強酸、強堿。耐高溫且絕緣,可作為防腐蝕絕緣材料。多用于化學裝置、軸承、絕緣材料等。
《國語辭典》:氯綸(氯綸)  拼音:lǜ lún
由聚氯乙烯樹脂制成的纖維。耐強酸強堿,遇火不燃燒,可用來做電纜的絕緣材料。保暖性能良好,也可用來編織衣物和絮衣被等。
《國語辭典》:多氯聯(lián)苯(多氯聯(lián)苯)  拼音:duō lǜ lián běn
由氯和聯(lián)苯反應生成的非常穩(wěn)定的液狀、樹脂狀或晶狀有機化合物的總稱。能抗高溫、強酸、強堿,故其混合物可用作潤滑劑、傳熱介質、變壓器中的耐火絕緣介質,及用于電容器的浸漬,木材、金屬和混凝土的保護涂層及膠黏劑、導線的涂層。多氯聯(lián)苯化合物和大多數(shù)高度氯化的有機化合物一樣都有毒,特別是對于魚類。在土壤、河流中不易分解,而且進入生物體后便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為致癌物質。
《國語辭典》:濾水器(濾水器)  拼音:lǜ shuǐ qì
利用樹脂、棕櫚、活性碳等材料過濾水中細菌及雜質,以改善水質的器具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