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長安人,一作范陽人。賈島從弟。居青龍寺,一說居天仙寺。工詩,多五言,律調(diào)謹嚴,意在言外,詩名與島齊。與馬戴、姚合、厲玄多有酬唱。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俗姓賈,范陽(今北京西南)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金石萃編》卷六六《僧無可書幢》)。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合刺金州,無可往訪之。又與張籍、馬戴、厲玄、喻鳧等人友善。生平見《唐詩紀(jì)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六。無可工詩,多五言,與賈島、周駕齊名,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無可善為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齋夜話》),如“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微陽下喬木,遠燒人秋山”。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quán)體。(《關(guān)中金石記》)《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又2句。唐詩匯評
無可,生卒年不詳,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或云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賈島從弟。元和中,居長安青龍寺,后又居長安先天寺及終南白閣寺。又曾游吳越、嶺南、江西等地。會昌中,居華山樹谷,自稱樹谷僧。約會昌末、大中初卒??缮茣?,工五言詩,與姚合、朱慶馀、賈島、殷免藩、章孝標(biāo)、顧非熊、馬戴、段成式、雍陶、厲玄等為詩友,唱和甚多。有《無可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禪師名道簡。其先范陽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閑靜寡言。童子剃落。受滿分戒。遍游叢席。造云居。謁膺禪師。膺與語連三日。大奇之。而誡令??炭嗍卤姟S谑呛喒骄?。司樵?。遍掌寺務(wù)。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膺公住三峰時受服役。既來云居。神亦從至。舍于枯樹之下。而樹茂。號安樂樹神。屬膺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僧意不在簡。謂令揀選??僧?dāng)說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攝禮。先請簡。簡豈敢當(dāng)也。既申請。簡無所辭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簡知之。一夕遁去。安樂樹神者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谶^迎歸。聞空中連呼。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什么卻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曰問這赤頭漢作么。問橫身蓋覆時如何。曰還蓋得么。問蛇子為什么吞卻蛇。師曰。在理何傷。問諸佛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么。曰汝道。什么處諸圣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問獨宿孤峰時如何。曰閑著七間僧堂不宿。阿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絕孤危。似汝閨閤中軟暖么。又問。叢林多好論。尊貴邊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書斷。會么。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而對機應(yīng)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師壽八十馀。無疾而化。廬州帥張崇為建塔于本山。 贊曰。大陽明安。嘗疏藥山之語曰。高高山上標(biāo)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沒。其兒孫遵承之。以為妙得其旨。及聞云居之言。則如真虎踞地而吼。百獸震恐。乃悟明安所示。蓋裴旻之虎也。予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處。塵世有誰爭。無間功不立。渠儂尊貴生。詶君顛倒欲??菽疽恢s。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禪師道簡。其先范陽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閑靜寡言。童子剃發(fā)。受滿分戒。遍游叢席。造云居謁膺禪師。膺與語連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眾。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務(wù)。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膺公往三峰。時受服役。既來云居。神亦從至。舍于枯樹下。樹茂。號安樂樹神。屬膺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僧。意不在簡。謂令揀選可當(dāng)說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攝禮先請簡。簡豈敢當(dāng)也。既申請。簡無所辭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師知之。一夕遁去。安樂樹神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悔過迎歸。聞空中連呼。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fēng)。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甚么卻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曰。問這赤頭漢作么。問橫身蓋覆時如何。曰。還蓋得么。問蛇子什么吞卻蛇師。曰。在理何傷。問。諸佛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么。曰。汝道什么處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問。獨宿孤峰時如何。曰。閑著七間堂。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絕孤危。似汝閨閣中軟暖么。又問。叢林多好論尊貴邊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會書斷會么。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而對機應(yīng)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壽八十馀。無疾而化。廬州帥張崇。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禪師者。與師同為膺公嫡嗣。難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緣觀。自丕。自觀。皆失考生。緣不及傳。觀之子。則為大陽玄矣。別具膺公。見宋傳。
人物簡介
釋自圓,號普云,俗姓雍,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年十九,以試經(jīng)被僧服,留教苑五祀。歷扣諸大尊宿。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住薦福寺,遷云居寺。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自圓號普云。綿州雍氏子也。夙有靈根少能割愛。卸欲梏如魚脫網(wǎng)。入法苑似鳳棲梧。十九試經(jīng)得頌祠牒。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關(guān)南下。參游四眾咸推英俊。遍扣尊宿。始入龍門偶步廊廡。睹繪壁間胡人之像忽爾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舉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得人譯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為汝譯了也。圓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云亭下一時通??陂T廣大無邊際。吞盡楊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東矣。釋善能亦高庵嗣法門人。其族嚴陵未詳姓氏。一日高庵普請擇菜。次庵知其緣熟忽以貓兒擲能懷中。能擬議。被庵攔胸踏倒?;砣淮笪蚱鹞┮餍Χ?。歷侍既久德馨遠聞。緇素傾心天人擁出。住持福州中際大闡宗風(fēng)。世稱雙樹法幢云。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自圓,字普云,綿州雍氏子也。夙有靈根,少能割愛,脫彼欲梏,棲此法林。年十九,試經(jīng)得頒祠牃,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關(guān)南下,遍扣尊宿,始入龍門,偶步廊廡,睹繪壁間胡人之像,忽爾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舉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得人譯之?!扁旨垂k火示之曰:“我為汝譯了也?!眻A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云亭下一時通。口門廣大無邊際,呑盡楊岐栗棘蓬?!备哜智彩谭鹧?,眼曰:“吾道東矣。”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末明初常州府無錫人,名永升,以字行,錢子正侄。元末進士,明初為華亭知縣,進翰林修撰,官至周王府長吏。善棋,待詔禁中,成祖常呼為棋仙。自號錦樹山人。卒官。有《錦樹集》。人物簡介
錢仲益(1332-1412),明詩文家。名允異,一名永升,字仲益,以字行,自號錦樹山人。無錫人。錢子正侄。著有《錦樹集》。《盛明百家詩前編》收有其《錢翰撰集》一卷。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無錫人。永樂初以翰林編修轉(zhuǎn)王府長史有錦樹集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五
仲益名允升,以字行,無錫人。元末中浙江鄉(xiāng)試,為杭州路錄事。洪武末舉明經(jīng),為本縣訓(xùn)導(dǎo)。建文中以薦入為太常博士,遷翰林修撰。永樂初改漢府長史。有《錦樹山人集》八卷。 (都穆《談纂》:無錫錢仲益,洪武末為本縣訓(xùn)導(dǎo)。后以御史薦,入為太常博士,與修《高帝實錄》,升為翰林修撰,卒于漢府長史。后漢府謀叛事敗,帝閱其啟,大加賞嘆,其家得免于難。) (《盛明百家詩》:錦樹兼善寫生,所題圖畫,人以左手字跡驗之。) 田按:《詩綜》稱仲益為周府長史。馀檢《錦樹山人集》,有《奉令作戰(zhàn)馬歌》云:「王師奉天命,南征下江淮。乘之大小七十戰(zhàn),南眾望風(fēng)先已摧。屹然當(dāng)陣如立壁,猛氣淩空勢無敵。仰天奮迅時一鳴,萬馬震驚皆辟易。曾著六矢不動身,其鋒銳若雷將軍?!褂钟小斗盍钭鞔髮④姲嗣骘L(fēng)歌》云:「身居玉悵臨三軍,牙旗雙立開轅門。周圍森擁百萬甲,劍氣射落秋空云?!箍肌?a target='_blank'>明史》,成祖起兵,漢王高煦從,常為軍鋒,成祖屢瀕于危,轉(zhuǎn)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正與仲益奉令所作詩意合。周王橚成祖起兵時,已為建文帝錮之京師,安得有奉命南征事也。后又檢《都公談纂》,得所謂仲益卒于漢府長史者,與馀言合,益信竹周府之說非其實也。仲益身事驕王,必有如古所謂以詩三百篇諫者。一時賢傅,所當(dāng)表章其事,以補史閥。其詩風(fēng)格老成,在三華中當(dāng)為巨擘。仲益有《弈棋》詩云:「我老無所好,所好惟弈棋。每遇對手時,竟夕不告疲。不惟忘憂樂,寧復(fù)知飽饑。方當(dāng)?shù)靡夂?,如病逢良醫(yī)。又如好飲人,妙趣只自知?!怪僖娲t禁垣時,成祖呼為棋仙,此亦翰苑一段佳話也。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河南大梁人,徙居蘇州長洲,字仲權(quán),號樹屋傭。少貧,恥為商賈胥吏,銳志經(jīng)史,兼工詞翰,與楊維楨游,推其博贍。洪武三年征至京師,草諭蜀詔。謫徙濠州,復(fù)授翰林修撰。有《叩角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仲權(quán),大梁人。洪武初,官修撰。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三
衡字仲權(quán),大梁人,徙居長洲。洪武三年,授翰林院修撰,謫濠。有《扣角集》。 (楊維楨《西湖竹枝集》:仲權(quán)少貧,恥為商賈胥吏之習(xí)。銳志經(jīng)史,善屬文。然為時經(jīng)生而兼工詩翰,度越流輩,時論難之。其擬詞云:「青瑣春閑漏點遲,博山香暖翠煙微。廂簾誰撼金鈴響?知是花間燕子歸?!箍梢粤胁抛又忠?。 田按:仲權(quán),鐵崖弟子。洪武三年,被徵草《喻蜀文》稱旨,授翰林院修撰,以病免,旋謫濠。作為詩歌,號《扣角集》。貝廷琚稱其大篇短章和平古淡,無哀傷怨懟之辭。庶幾知命者。詩沿鐵體,流傳不多。)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璚樹,一作瓊樹。謝應(yīng)芳子。隱居教授。家無存糧,而作詩不為愁苦無聊之言。洪武中舉為新鄭教諭。有《雪樵集》、《煮雪窩稿》等。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瓊樹,武進人。洪武中為江陰訓(xùn)導(dǎo)有雪樵集煮雪窩集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四
林字矞樹,武進人。有《雪樵集》、《煮雪窩稿》。 田按:矞樹龜巢老人子。倪云林稱其隱居教授,以樂其志,家無儲粟,不為愁苦無聊之言。蓋亦高蹈之士,所謂此父此子也。
人物簡介
朱萱(1433年—?),字樹之,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進士出身。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九名。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會試第一百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三名。
人物簡介
【生卒】:1455—1537 【介紹】: 明浙江天臺人,字德樹,號赤城。夏塤子。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初,上章忤旨下獄。獲釋,授南京大理評事,疏陳賦稅、馬政等弊。有《赤城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德樹,天臺人。成化進士,官大理。有赤城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樹,天臺人。成化丁未進士,除南大理評事有赤城集明詩紀(jì)事·丙簽·卷九
鍭字德樹,天臺人。成化丁未進士。謁選入都,疏請復(fù)李文祥、鄒智官,罷劉吉,忤旨下獄。尋釋,除大理寺評事。有《赤城集》二十三卷。 田按:德樹以讜論著,詩亦迥不猶人。維基
夏鍭(1455年—1537年),字德樹,號赤城,浙江臺州府天臺縣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進士。弘治四年(1491年),謁選入都,上書請復(fù)李文祥、鄒智等官,罷免大學(xué)士劉吉。隨后忤旨,下獄,釋放。之后授南京大理寺評事,論賦斂、徭役、馬政、鹽課利弊及宗藩、戚里侵漁等事。隨后念母親年老,乞侍養(yǎng),遂歸鄉(xiāng),家居三十馀年。不再出仕。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青田人,字洛夫,初號太鶴山人,復(fù)自號亢惕子、依樹老人。弘治中由貢生官廬江縣教諭。久而落拓不得志,佯狂恣肆,蕩然于禮法之外。有《居學(xué)馀情》。
人物簡介
李珊,字廷珍,一字玉樹,號古愚。瓊山海南衛(wèi)(今屬海南省)人。明憲宗成化二年(一四六六)進士,授行人司行人,選南京福建道御史,升廣西僉事,整飭柳慶兵備道。有《古愚集》。明正德《瓊臺志》卷三八、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六有傳。維基
李珊,廣東瓊山縣(今屬海南省)官隆人。成化二年(1466年),登丙戌科進士,授行人,出使占城,選南京福建道御史,升廣西僉事,整飭柳慶兵備。弘治元年(1488年),給事中宋琮、御史俞俊等參劾諸官,李珊等以「素行不謹」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