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棲止(棲止)  拼音:qī zhǐ
停留、居住。唐。李頻 辭夏口崔尚書詩:「同來棲止地,獨去塞鴻前?!埂队魇烂餮?。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兒》:「他為自家貧未娶,只在府廳耳房內棲止?!?/div>
《漢語大詞典》:托處
安身;棲止。
分類:安身棲止
《漢語大詞典》:托居(託居)
寄身;棲止。 宋 劉攽 《回長官某員外啟》:“從事侯藩,託居仁里,聆素譽于鄉(xiāng)彥,辱雅游于中華?!?明 徐渭 《荷賦》:“余應之曰:‘何子見之不廣也!吾聞自子之先,以至於子,皆得以君子名者,豈以託居之廣大而顧盻之光榮乎?’”
分類:寄身棲止
《漢語大詞典》:托家(託家)
棲止。 宋 張孝祥 《椰子酒榼》詩:“矮 胡 生南方,託家碧山崖;採擇供貢篚,扶持上天街。”
分類:棲止
《漢語大詞典》:托息
棲止;居留。
分類:棲止居留
《漢語大詞典》:幽棲(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guī)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采藥之幽棲,下有 蕭云 讀書之故基?!?br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xù)之 ,并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div>
《國語辭典》:息肩  拼音:xí jiān
卸除負擔而獲得休息?!蹲髠?。襄公二年》:「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于晉?!箷x。杜預。注:「欲辟楚役,以負擔喻?!埂段倪x。張衡。東京賦》:「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漢而欣戴高祖?!?/div>
《漢語大詞典》:雙棲(雙棲)
(1).飛禽雌雄共同棲止。 三國 魏 曹植 《種葛篇》:“下有交頸獸,仰見雙棲禽。” 宋 呂同老 《水龍吟·白蓮》詞:“雙棲雪鷺,夜寒驚起?!?清 孔尚仁 《桃花扇·題畫》:“這泥落空堂簾半捲,受用煞雙棲紫燕?!?br />(2).比喻夫妻共處。《花月痕》第四五回:“雙棲成泡影,剩兩行紅淚,傷心者何以哭之?”
《國語辭典》:窟宅  拼音:kū zhè
1.地下室。也作「窟室」。
2.巢穴、根據地?!段倪x。左思。吳都賦》:「顛覆巢居,剖破窟宅?!?br />3.住、居住?!段倪x。孫綽。游天臺山賦》:「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div>
《國語辭典》:容止  拼音:róng zhǐ
1.儀容舉止?!段簳?。卷一一四。釋老志》:「有一沙門,容止獨秀,舉眾往目,皆莫識焉?!埂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觀虞姬之容止,知治國之佞臣。」
2.收留。《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一門?!?/div>
《國語辭典》:息壤  拼音:xí rǎng
1.平坦肥沃,能自生長而永不耗減的土壤?!渡胶=?。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箷x。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姑鳌V靽潯队看毙∑?。卷一五。息壤辯》:「山海經所云鯀竊帝之息壤,蓋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挂卜Q為「息土」。
2.地名。秦邑。戰(zhàn)國時,秦武王使甘茂約魏以伐韓,茂恐武王悔,與其于息壤盟約。后遂以息壤指信守盟約而不渝。
《漢語大詞典》:鳶肩(鳶肩)
謂兩肩上聳,像鴟鳥棲止時的樣子。國語·晉語八:“ 叔魚 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韋昭 注:“鳶肩,肩井斗出?!?宋 蘇軾 《次天字韻答岑巖起》:“莫嘆郎潛生白髮,圣朝求舊鄙鳶肩。”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它如 李嶠 之龜息, 周必大 之帝鬚, 甘侯 頭低視仰, 馬周 火色鳶肩,博識者自當辨之,未為神也?!?清 魏源 《題陳芝楣中丞個中真意圖》詩之一:“門徑開 羊 求 ,功名識鳶肩。”
《漢語大詞典》:不集
(1).無成就;不成功。《詩·小雅·小旻》:“謀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傳:“集,就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晉國 賴之。不集,三軍暴骨。” 杜預 注:“集,成?!?br />(2).不棲止。列子·楊朱:“鴻鵠高飛,不集污池?!?br />(3).不齊一,不一致。漢書·晁錯傳:“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百不當十。” 顏師古 注:“集,齊也?!?/div>
《漢語大詞典》:鸞棲(鸞棲)
見“ 鸞棲 ”。
亦作“ 鸞棲 ”。 鸞鳥棲止。比喻賢士在位。晉書·苻堅載記上:“百姓歌之曰:‘ 長安 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云集,誨我萌黎。’” 南唐 伍喬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詩:“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鸞棲有異人?!?/div>
《漢語大詞典》:不棲(不棲)
(1).不棲止。 晉 劉琨 《答盧諶》詩:“匪桐不棲,匪竹不食?!?br />(2).引申為不縈繞。 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