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會計(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記錄與衡量政府或企業(yè)經營績效與財務狀況的職務?!吨芏Y。天官。司會》:「以逆群吏之治,而聽其會計?!埂睹献?。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
2.擔任會計職務的人。
《國語辭典》:會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并為紹興縣。
2.山名。位于浙江省紹興縣東南。參見「會稽山」條。
《漢語大詞典》:要會(要會)
(1).會計;簿書。周禮·天官·小宰:“聽出入以要會?!?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要會,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孫詒讓 正義:“一月之計少,舉凡其要而已,故謂之要;一歲之計多,則總聚攷校,故謂之會也?!?br />(2).指管理核計財經事宜。《舊唐書·夏侯孜傳》:“洎掌于經費,備歷重難,居然要會之權,頗得均平之道?!?br />(1).通都要道。資治通鑒·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大梁 ,天下之要會也。”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十年:“近廢 荊門軍 為 長林縣 ,屯兵減少,不足以控制要會?!?br />(2).主旨;要旨。 唐 張九齡 《敕歲初處分》:“蓋不體仁無以為長,不知道無以用心。故道者眾妙之門,而心者萬物之統。得其要會,義可以兼濟於人;失其指歸,生不能自全於己?!?明 歸有光 《洪范傳》:“前四疇責之於己,治天下之根本要會;后四疇取之於外,治天下之枝葉緒餘。”
《國語辭典》:治要  拼音:zhì yào
1.治國的要術?!妒酚?。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埂端螘?。卷六四。裴松之傳》:「申述至誠,廣詢治要?!?br />2.歲計。統計核算全年收入與支出的帳簿。《周禮。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jié)h。鄭玄。注:「治要,若歲計也?!?/div>
《高級漢語詞典》:攢那
統計,總括地核計
《漢語大詞典》:治凡
月計。核計一個月的會計文書。周禮·天官·宰夫:“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 鄭玄 注:“治凡,若月計也?!?孫詒讓 正義:“‘治凡,若月計也’者,謂都計諸目之總簿書也?!?宋 張方平 《河北都轉運使工部郎中張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閣侍制三司戶部副使誥》:“蓋自中臺至于寺監(jiān)之務,幾關出納,無不總者,故建其長以治要,立其貳以治凡,設其考以治目,以言乎三司之副?!?/div>
《國語辭典》:考堂  拼音:kǎo táng
1.舊時宣布官吏考核結果的場所?!缎绿茣?。卷一三二。柳芳傳》:「會尚書省應考績事,元日陳貢棐,集于考堂,唱其考第,進賢以興善,簡不肖以黜惡。」
2.核計朝廷財務出納的廳堂。《新唐書。卷二二三。奸臣傳上。李林甫傳》:「博濟亦憸薄自肆,為戶部郎中,部有考堂,天下歲會計處。」
《漢語大詞典》:校緡(校緡)
核計用費。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校緡資筦榷,復土奉山園?!?/div>
分類:核計用費
《國語辭典》:統核(統核)  拼音:tǒng hé
統算核計?!缎咽篮阊浴>矶?。張廷秀逃生救父》:「這家私恰像木榜,刻定是他承受,家業(yè)再無人統核的了。」
分類:核計
《漢語大詞典》:斷計(斷計)
驗證核計。周禮·春官·眡祲“終歲則弊其事” 唐 賈公彥 疏:“其吉兇或中或否,故至歲終斷計其吉兇也?!?/div>
分類:驗證核計
《漢語大詞典》:稽算
核計,核算。明史·奸臣傳·阮大鋮:“歲將暮,防河將吏應敘功,耗費軍資應稽算。”
分類:核計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