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9詞典 3分類詞匯 56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概 → 槩概”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概括承受  拼音:gài guā chéng shòu
法律上指即就他人之財產(chǎn)或營業(yè)全部承受其資產(chǎn)及負(fù)債謂之。
《國語辭典》:概括  拼音:gài guā
1.總括。如:「概括全部」、「概括其他」。
2.一種理則學(xué)上的歸納法。由分析若干事物得其共同性,推而界定其全類事物也都有此特性。
《漢語大詞典》:概念的概括
通過減少某一概念的內(nèi)涵來擴大該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圃~典”這一概念中減少“收錄和解釋專科詞語”這一內(nèi)涵,概念的外延就相應(yīng)擴大而過渡到屬概念“詞典”。
《國語辭典》:范圍(範(fàn)圍)  拼音:fàn wéi
界限。《老殘游記》第九回:「弄的朱夫子也出不了這個范圍,只好據(jù)韓昌黎的原道去改孔子的論語?!?/div>
《漢語大詞典》:籠罩(籠罩)
(1).像籠子似地罩在上面。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吉當(dāng)當(dāng),鎗和斧籠罩著身軀;扢掙掙,斧迎鎗幾番煙燄舉。” 茅盾 《子夜》一:“暮靄挾著薄霧籠罩了 外白渡橋 的高聳的鋼架?!?br />(2).超越;凌駕于其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屈平 聯(lián)藻於日月, 宋玉 交彩於風(fēng)云。觀其艷説,則籠罩《雅》《頌》。”陳書·徐陵傳論:“ 徐孝穆 挺五行之秀,稟天地之靈,聰明特達(dá),籠罩今古。” 唐 康駢 劇談錄·含元殿:“君臣和葉,四表靖謐。文物之盛,籠罩 姬 漢 ?!?br />(3).概括;統(tǒng)攝。朱子語類卷二七:“ 江西 學(xué)者偏要説甚自得,説甚一貫,看他意思只是揀一箇儱侗底説話,將來籠罩,其實理會這箇道理不得?!?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詩話:“蓋《文心》籠罩羣言,而詩品深從六藝?!?br />(4).控制;籠絡(lu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孫興公 ﹞曰:‘下官才能所經(jīng),悉不如諸賢,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dāng)世,亦多不及?!?span id="yaj0bto" class="book">《明史·王越傳》:“ 越 姿表奇?zhèn)ァ瓓\拔士類,籠罩豪俊,用財若流水,以故人樂為用。”
(5).謂擒拿,擒獲。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錢尚父 始?xì)?董昌 ,奄有兩 浙 ,得行其志,士人恥之。 吳侍郎 , 越州 蕭山縣 人,舉進(jìn)士,場中甚有聲采……乃脫身西上。將及 蘇 臺 界,回顧有紫綬者二人追之, 吳 謂必遭籠罩?!?/div>
《國語辭典》:總括(總括)  拼音:zǒng guā
包括一切。《后漢書。卷六○。馬融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悉覽休祥,總括群瑞?!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qū)?!?/div>
《漢語大詞典》:函蓋(函蓋)
包含;概括。 清 梁章鉅 浪跡續(xù)談·東西:“世俗通行之語但舉東西,而不言南北者,東謂我儒之教,即 孔子 之東家某;西即彼教,謂西方之圣人;舉此二端,足以函蓋一切矣?!?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虞書》文還是古詩言語的藝術(shù)之孑遺,不足以函蓋近代文字的藝術(shù)?!?/div>
分類:包含概括
《國語辭典》:網(wǎng)絡(luò)(網(wǎng)絡(luò))  拼音:wǎng luò
1.網(wǎng)羅、搜求。《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其治左馮翊,文理聰明殊不及薛宣,而多武譎,網(wǎng)絡(luò)張設(shè),少愛利,敢誅殺?!埂段倪x。郭璞。江賦》:「網(wǎng)絡(luò)群流,商搉涓澮?!?br />2.由若干電子元件組成的復(fù)雜電路。
3.各相關(guān)部門互相聯(lián)系,密切配合的組織系統(tǒng)。
4.指網(wǎng)路。參見「網(wǎng)路」條。
《漢語大詞典》:該括(該括)
包羅;概括。 南朝 梁 沈約 《〈內(nèi)典〉序》:“該括羣流,集成茲典,事以例分,義隨理合。”張子語錄·后錄下:“彌綸天地,該括古今?!?林紓 《書黃生札記后》:“銘辭之體,義取該括?!?/div>
分類:包羅概括
《漢語大詞典》:總凡(總凡)
猶概括。 宋 宋祁 《〈慶歷兵錄〉序》:“披文指要,坐帷而判,蓋簡稽之決要,蒐乘之總凡。”
分類:概括
《國語辭典》:概觀(概觀)  拼音:gài guān
大略的省察。如:「概觀全局」。
分類:概況概括
《漢語大詞典》:籠圈(籠圈)
概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至於割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fēng)勢……長懷序志,以馭羣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div>
分類:概括
《國語辭典》:綜括(綜括)  拼音:zòng guā
統(tǒng)合總括?!缎绿茣>硪弧鸲?。姚思廉傳》:「思廉采謝炅、顧野王等諸家言,推究綜括,為梁、陳二家史,以卒父業(yè)?!?/div>
分類:總括概括
《漢語大詞典》:隱栝(隱栝)
亦作“ 隱括 ”。
(1).用以矯正邪曲的器具。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dāng)?shù),使 奚仲 為車,不能成一輪?!?王先慎 集解:“ 張榜 本、 趙 本‘栝’作‘括’?!?陳奇猷 集釋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隱,正方曰栝?!?漢 桓寬 鹽鐵論·大論:“俗非 唐 虞 之時,而世非 許由 之民,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括斧斤,欲撓曲枉直也?!?郭沫若 《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隱栝而后成為輪矢,人也必須加以人工然后才成為善人。”
(2).引申為標(biāo)準(zhǔn)、規(guī)范。 唐 長孫無忌 《進(jìn)律疏議表》:“撰《律疏》三十卷,筆削已了,實三典之隱括,信百代之準(zhǔn)繩?!?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下:“雖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繩墨,粗就隱括?!?br />(3).矯正,修正。后漢書·鄧訓(xùn)傳:“ 訓(xùn) 考量隱括。” 李賢 注引《孫卿子》:“拘木必待隱括蒸揉然后直。”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徐彥 疏:“解云,隱謂隱審,括為檢括,繩墨猶規(guī)矩也。”
(4).審度;查核。后漢書·鄧訓(xùn)傳:“ 建初 三年,拜 訓(xùn) 謁者,使監(jiān)領(lǐng)其事。 訓(xùn) 考量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李賢 注:“隱審量括之也?!?span id="zu3yycn" class="book">《梁書·武帝紀(jì)上》:“請自今選曹宜精隱括,依舊立簿,使冠履無爽,各實不違?!?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五:“閣下宜勉數(shù)日之勞,躬往隱括而發(fā)之,裁其價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評〈離騷〉底作者》:“但《離騷》里面的話分明被隱括著的?!?/div>
《漢語大詞典》:含蓋(含蓋)
(1).籠罩覆蓋。 北周 王褒 《詠霧應(yīng)詔詩》:“帶樓疑海氣,含蓋似浮云?!?br />(2).包括;概括。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上自 唐 虞 ,下至 秦穆 ,這兒所含蓋的時期非常遼遠(yuǎn)?!?郭沫若 《斷斷集·社會發(fā)展階段之再認(rèn)識》:“大約在 馬克思 的意識中,已覺得由古代 希伯來 傳說所得來的概念不能含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