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禰衡刺
  
狂處士
 
禰衡撾
 
禰生刺
   
禰衡懷刺
 
禰狂
 
袖中漫刺
 
正平撾
 
摻鼓雷
 
摻鼓漁陽
 
摻漁陽撾
 
猖狂似禰衡
  
擊狂節(jié)
 
禰衡擊鼓
 
禰生謾罵
  
一刺空磨
 
懷刺示孔融
 
懷中字滅
 
禰衡槌鼓
 
禰生狂夫
  
擲槌

相關(guān)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禰衡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64~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引《文士傳》曰:「融數(shù)與武帝箋,稱其才,帝傾心欲見。衡稱疾不肯往,而數(shù)有言論。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殺,圖欲辱之,乃令錄為鼓吏。后至八月朝會(huì),大閱試鼓節(jié),作三重閣,列坐賓客。以帛絹制衣,作一岑牟,一單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當(dāng)脫其故衣,著此新衣。次傳衡,衡擊鼓為漁陽摻檛,蹋地來前,躡馺腳足,容態(tài)不常,鼓聲甚悲,音節(jié)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獨(dú)不易服?』衡便止。當(dāng)武帝前,先脫裈,次脫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單絞,后乃著裈。畢,復(fù)擊鼓摻槌而去,顏色無怍。武帝笑謂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恢两裼袧O陽摻檛,自衡造也。為黃祖所殺?!?/span>
《后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下·禰衡〉~2652~
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shí)慢物。興平中,避難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始達(dá)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是時(shí)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騿柡庠唬骸割翉年愰L文、司馬伯達(dá)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問:「荀文若、趙稚長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喪,稚長可使監(jiān)廚請客?!刮ㄉ启攪兹诩昂朕r(nóng)楊脩。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谷谝嗌類燮洳?。……融既愛衡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shù)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huì)賓客,閱試音節(jié),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而前,容態(tài)有異,聲節(jié)悲壯,聽者莫不慷慨。衡進(jìn)至操前而止,吏訶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jìn)乎?」衡曰:「諾?!褂谑窍冉庑z衣,次釋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fù)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箍兹谕硕鴶?shù)之曰:「正平大雅,固當(dāng)爾邪?」因宣操區(qū)區(qū)之意。衡許往。融復(fù)見操,說衡狂疾,今求得自謝。操喜,敕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晏。衡乃著布單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吏白:外有狂生,坐于營門,言語悖逆,請收案罪。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yuǎn)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dāng)何如?!褂谑乔踩蓑T送之?!髲?fù)侮慢于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
《三國志》卷十〈魏書·荀彧傳〉~30~
天子拜太祖大將軍,進(jìn)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張衡《文士傳》曰:「孔融數(shù)薦衡于太祖,欲與相見,而衡疾惡之,意常憤懣。因狂疾不肯往,而數(shù)有言論。太祖聞其名,圖欲辱之,乃錄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賓客并會(huì)。時(shí)鼓史擊鼓過,皆當(dāng)脫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擊為漁陽參撾,容態(tài)不常,音節(jié)殊妙。坐上賓客聽之,莫不慷慨。過不易衣,吏呵之,衡乃當(dāng)太祖前,以次脫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畢,復(fù)擊鼓參撾,而顏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恢两裼袧O陽參撾,自衡造也?!?

簡釋

禰生刺:詠懷才不遇。唐司空曙《送盧堪》:“莫使稱生刺,空留懷袖中?!?/p>

禰衡撾:用以詠鼓樂,或指相罵,或指文人狂放不羈。唐李商隱《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誰摻禰衡撾?!?/p>


例句

莫使禰生刺,空留懷袖中。 司空曙 送盧堪

禰生投刺游,王粲吟詩謁。 孟郊 答韓愈李觀別因獻(xiàn)張徐州

投刺登龍日,開懷納鳥晨。 宋之問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遙樓

棋因王粲覆,鼓是禰衡撾。 張祜 題僧壁

必投潘岳果,誰摻禰衡撾。 李商隱 病中聞河?xùn)|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

欲問漁陽摻,時(shí)無禰正平。 李商隱 聽鼓

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 孟郊 送淡公

鞔鼓畫麒麟,看君擊狂節(jié)。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

岑牟單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禰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禰生狂善賦,陶令醉能詩。 許渾 途經(jīng)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詩友契,趨庭曾薦禰生無。 趙嘏 十無詩寄桂府楊中丞

磨滅懷中刺,曾將示孔融。 鄭錫 襄陽樂

磨滅懷中刺,曾將示孔融。 鄭錫 襄陽樂

尋聞騎士梟黃祖,自是無人祭禰衡。 陸龜蒙 讀陳拾遺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198 【介紹】: 東漢平原般人,字正平。少有才辯,性剛傲慢,唯善孔融及楊修。融深愛其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衡稱病不往。操召為鼓史,大會(huì)賓客,欲辱衡,反為衡所辱。操怒,遣人送與劉表。表不能容,轉(zhuǎn)送江夏太守黃祖,卒被殺。今存其借物抒懷之《鸚鵡賦》。
黃鶴樓志·人物篇
禰衡(173—198) 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quán)貴。以“擊鼓罵曹”聞名于后世。相傳江夏太守黃祖之子曾在古鸚鵡洲大會(huì)賓客,禰衡即席揮就《鸚鵡賦》,后來禰衡被黃祖殺害于洲上。為后世詩文家崔顥、孟浩然、李白等反復(fù)狀寫的鸚鵡洲,皆源于此。嘉慶二十年(1815),漢陽知縣裘行恕主持遷禰衡墓至新淤起的補(bǔ)課洲(今漢陽鸚鵡洲);光緒二十六年(1900),漢陽知府余肇康應(yīng)鄉(xiāng)人之請,重建禰衡墓,并題寫了墓碑文立為“漢處士禰衡墓”碑。
全后漢文·卷八十七
衡,字正平,平原般人。興平中,避亂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曹公忿其侮慢,召為鼓吏。尋送與劉表。表復(fù)送與黃祖,見殺,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78 【介紹】: 北齊宗室。高歡第十子。文宣帝天保初封任城王。歷并、冀、青、瀛四州刺史,時(shí)稱明察。及北周軍逼晉陽,后主(高緯)奔鄴。加大丞相。周兵入鄴,后主潛逃濟(jì)州,禪位于湝。募眾拒周軍,敗,被擒,至長安,與后主同被殺。
全北齊文·卷二
湝,神武第十子,天保元年封任城王;孝昭、武成時(shí)屢鎮(zhèn)晉陽,總并省事,歷司徒、太尉,并省錄尚書事;天統(tǒng)中拜太保、并州刺史,別封正平郡公;武平初,遷太師、司州牧,出為冀州刺史,加太宰,遷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拜左丞相,轉(zhuǎn)瀛州刺史。后主奔鄴,加大丞相。尋受禪。為周齊王憲所擒至長安,與后主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3 【介紹】: 隋末唐初夏州朔方人。隋云州刺史李徹子。家富于財(cái),少無檢,以賭博破產(chǎn)。晚始折節(jié)讀書。襲爵城陽公。與王圭友善。煬帝大業(yè)初,圭坐罪當(dāng)配流,安遠(yuǎn)為之營護(hù),免。后為正平令。李淵起兵攻絳郡,安遠(yuǎn)與通守嬰城自守,城陷,淵素與安遠(yuǎn)善,撫慰其家,引與同食,授右翊衛(wèi)統(tǒng)軍,封正平縣公。從淵破隋將屈突通,入唐,授右武衛(wèi)大將軍。又從李世民征伐,累戰(zhàn)功,改封廣德郡公。曾出使吐谷渾,與敦和好。太宗貞觀初,歷潞州都督、懷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5—732 【介紹】: 唐絳州聞喜人,字連城。裴行儉子。歷遷太常丞、鴻臚少卿,皆稱職。玄宗有事泰山,中書令張說恐諸蕃乘間竊發(fā),議加兵守邊。后帝用光庭策,遣使突厥,召其大臣赴行在,邊塞晏然。累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黃門侍郎,進(jìn)侍中,兼吏部尚書、弘文館學(xué)士。卒謚忠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567—733 字連城,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裴行儉之子。母庫狄氏甚得武后親寵。中宗神龍初(705),明經(jīng)擢第,累遷太常丞。歷右率府中郎將、司門郎中、兵部郎中、鴻臚少卿、兵部侍郎等職。玄宗開元十七年(729),進(jìn)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改黃門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書,兼弘文館學(xué)士。二十年加光祿大夫,封正平男。明年卒,贈(zèng)太師,謚曰忠憲。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張九齡《大唐金紫光祿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書弘文館學(xué)士贈(zèng)太師正平忠憲公裴公碑銘并序》。撰有《搖山往則》等典禮著作多卷。《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shí)湖州人。仕吳越。累官至中書令。后貶臺(tái)州刺史。有政聲。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光庭字連城。贈(zèng)太尉行儉子。早孤。武后時(shí)隨母庫狄氏入宮。甚見親待。累遷太常丞。開元十七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拜侍中兼吏部尚書。加宏文館學(xué)士。二十七年加光祿大夫。封正平男。卒年五十八。贈(zèng)太師。太常議謚曰克。詔改謚忠獻(xiàn)。
《漢語大詞典》:正平
(1).公正持平。管子·心術(shù)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樂?!?span id="dn0cqg6" class="book">《呂氏春秋·孟秋》:“決獄訟,必正平?!?span id="stkyisg" class="book">《新唐書·孔戣傳》:“其為人,守節(jié)清苦,論議正平?!?br />(2).謂心境平靜。莊子·達(dá)生:“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div>
《國語辭典》:中和  拼音:zhōng hé
1.儒家以中正平和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養(yǎng)。后亦泛指平衡穩(wěn)定、不受干擾的狀態(tài)?!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埂盾髯?。致士》:「然后中和察斷以輔之,政之隆也?!?br />2.中和反應(yīng)的簡稱。參見「中和反應(yīng)」條。
3.地名。隸屬新北市中和區(qū),北側(cè)緊臨板橋區(qū),南接土城、新店,東界永和區(qū)。以舊時(shí)的中坑、漳和二莊而得名。
《國語辭典》:淳化  拼音:chún huà
1.淳厚的教化。《舊五代史。卷三八。唐書。明宗本紀(jì)四》:「陛下自膺人望,歲時(shí)豐稔,亦淳化所致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fēng)協(xié)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br />2.縣名。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北。
3.宋朝太宗的年號(西元990~994)。
《國語辭典》:禰衡(禰衡)  拼音:mí héng
人名。字正平,生卒年不詳,東漢平原人。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后為黃祖所殺。
《漢語大詞典》:方等
佛教語。方正平等,謂所說之理方正而平等。為一切大乘經(jīng)教的通名。百喻經(jīng)·師患腳付二弟子喻:“方等學(xué)者非斥小乘,小乘學(xué)者復(fù)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南朝 梁 惠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上·帛遠(yuǎn):“﹝ 法祖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span id="vopqeof" class="book">《壇經(jīng)·機(jī)緣品》:“我聽方等經(jīng)論,各有師承。”
《漢語大詞典》:純和(純和)
純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氣質(zhì)。 漢 王充 論衡·齊世:“元?dú)饧兒停沤癫划??!?span id="9hestqa" class="book">《周書·武帝紀(jì)上》:“稟純和之氣,挺天縱之英?!?唐 李山甫 《寄太常王少卿》詩:“雅飲純和氣,清吟冰雪文?!?宋 司馬光 《祭劉大卿文》:“惟君資性純和,雅尚恬漠?!?/div>
《漢語大詞典》:論平(論平)
考慮公正平和。 唐 張九齡 《敕吐蕃贊普書》:“朕心無所負(fù),事欲論平?!?/div>
《國語辭典》:醇和  拼音:chún hé
1.精純溫和。如:「陳紹醇和,高粱醇烈?!?br />2.質(zhì)樸中和。唐。孔穎達(dá)毛詩正義序〉:「若政遇醇和,則歡娛被于朝野。」
《漢語大詞典》:懷刺(懷刺)
懷藏名片。謂準(zhǔn)備謁見。語本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建安 初,來游 許 下。始達(dá) 潁川 ,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span id="xqebfpm" class="book">《魏書·元順傳》:“ 順 曾懷刺詣 肇 門,門者以其年少……不肯為通。” 宋 蘇轍 《司馬君實(shí)端明獨(dú)樂圖》詩:“過門有意奉談笑,幅巾懷刺無袍鞾。” 清 唐孫華 《有客》詩:“敝衣策蹇衛(wèi),懷刺謁公卿?!?/div>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遞名帖以求見。《北齊書。卷三四。楊愔傳》:「既潛竄累載,屬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轅門。」《幼學(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具名帖曰投刺,發(fā)書函曰開緘?!?br />2.拋棄名帖。表示埋名退隱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賦。序〉:「容身無所,便投刺解職,以遵歸路?!?/div>
《漢語大詞典》:漁陽摻(漁陽摻)
《漁陽參撾》。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聲煩《廣陵散》,杵急《漁陽摻》?!?唐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唐 李商隱 《聽鼓》詩:“欲問《漁陽摻》,時(shí)無 禰正平 ?!眳⒁姟?漁陽參撾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漁陽參撾(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yáng)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聞一多 《時(shí)代的鼓手》:“用他那流著鮮血的手,搶過主帥手中的槌來擂出的鼓聲,是 禰衡 那噴著怒火的《漁陽摻撾》。”
分類:鼓曲
《國語辭典》:漁陽摻撾(漁陽摻撾)  拼音:yú yáng càn zhuā
鼓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帝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yáng)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挂沧鳌笣O陽摻」。
《漢語大詞典》:漁陽參撾(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yáng)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 聞一多 《時(shí)代的鼓手》:“用他那流著鮮血的手,搶過主帥手中的槌來擂出的鼓聲,是 禰衡 那噴著怒火的《漁陽摻撾》?!?/div>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漁陽參撾(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yáng)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聞一多 《時(shí)代的鼓手》:“用他那流著鮮血的手,搶過主帥手中的槌來擂出的鼓聲,是 禰衡 那噴著怒火的《漁陽摻撾》?!?/div>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漁陽操(漁陽操)
《漁陽參撾》。 唐 孟郊 《送淡公》詩之三:“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眳⒁姟?漁陽參撾 ”。
《漢語大詞典》:漁陽參撾(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yáng)枹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聞一多 《時(shí)代的鼓手》:“用他那流著鮮血的手,搶過主帥手中的槌來擂出的鼓聲,是 禰衡 那噴著怒火的《漁陽摻撾》?!?/div>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禰刺(禰刺)
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禰衡 ]始達(dá) 潁川 ,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焙笠蛞浴岸[刺”謂士人耿介有節(jié)操。 唐 黃滔 《與蔣先輩啟》之二:“足以雪曩歲之湮沉,恢張 禰 刺;壯平生之意氣,棄擲 終 繻。”
受正平等戒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人能受持如來正戒,一切平等,不生分別差別之見,頓絕妄想邪思之心,戒體圓明,而得解脫,究竟至于無上菩提,無有退轉(zhuǎn)也。(梵語菩提,華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