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2
詞典
2
分類詞匯
46
其它
4
共46,分4頁顯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本文
正傳
前言
訂正
點(diǎn)勘
前記
引子
補(bǔ)遺
引首
注本
注文
訂訛
附錄
白文
旁注
《國語辭典》:
本文
拼音:
běn wén
1.正文、原文。漢。
趙岐
〈
孟子題辭
〉:「于是乃述己所聞,證以經(jīng)傳,具載本文?!?br />2.這篇文章。如:「本文探討有關(guān)社會經(jīng)濟(jì)的問題?!?/div>
分類:
本文
正文
原文
《國語辭典》:
正傳(正傳)
拼音:
zhèng zhuàn
1.本傳。如:《阿Q正傳》?!秲号⑿蹅鳌返谝涣兀骸讣慈邕@段書,是十三妹的正傳,十三妹為主位,安老爺為賓位,如鄧褚諸人,并賓位也佔(zhàn)不著,只算個(gè)愿為小相焉?!埂逗藓!返谝换兀骸敢嗽敚矣^正傳?!?br />2.正題,主要故事?!镀窖齻鳌返谝晃寤兀骸个南棺赢?dāng)下打掃喉嚨,將氣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頭詩句,說入正傳?!?/div>
分類:
正統(tǒng)
傳授
本傳
正題
正文
《國語辭典》:
前言
拼音:
qián yán
1.先哲的言論?!兑捉?jīng)。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埂秶Z。晉語四》:「夫必追擇前言,求善以終?!?br />2.以前所說的話?!墩撜Z。陽貨》:「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紅樓夢》第二回:「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謬?!弧?br />3.稱文章前面所提示的話。
分類:
前言
以前
前人
文體
文體名
說過
言論
刊印
圖書
正文
說明
寫作
資料
料來
來源
云平
七場
《國語辭典》:
訂正(訂正)
拼音:
dìng zhèng
校訂改正?!稌x書。卷七五。荀崧傳》:「其書文清義約,諸所發(fā)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div>
分類:
訂正
校訂
改正
正文
文字
計(jì)算
謬誤
《國語辭典》:
點(diǎn)勘(點(diǎn)勘)
拼音:
diǎn kān
??焙藢?。唐。
韓愈
〈
秋懷
〉詩一一首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diǎn)勘?!?/div>
分類:
檢點(diǎn)
校對
點(diǎn)查
查看
正文
文字
《漢語大詞典》:
前記(前記)
(1).以前的記載。 漢
劉向
《
新序·節(jié)士上
》
:“ 子臧 曰:‘前記有之:圣達(dá)節(jié),次守節(jié),下不失節(jié),為君非吾節(jié)也。’”
(2).編著者在自己著作的正文前所加的說明、介紹一類文字。 魯迅
《書信集·致趙家璧》
:“中央怕
《豎琴》
前記,真是膽小如鼷?!?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
:“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后寫后記,寫附記,寫跋?!?/div>
分類:
以前
著者
記載
自己
著作
正文
前所
說明
介紹
文字
《漢語大詞典》:
引子
帶領(lǐng)幼雛。 唐
杜甫
《晴》
詩之二:“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div>
分類:
引子
帶領(lǐng)
《國語辭典》:
補(bǔ)遺(補(bǔ)遺)
拼音:
bǔ yí
書籍正文還有遺漏,列在后面另加說明,稱為「補(bǔ)遺」?;?qū)⒃瓡z漏的部分另作專冊,也稱為「補(bǔ)遺」。如阮元的《三家詩補(bǔ)遺》。
分類:
補(bǔ)遺
增補(bǔ)
書籍
正文
遺漏
上述
《國語辭典》:
引首
拼音:
yǐn shǒu
1.伸頭。《新五代史。卷三五。唐六臣傳。蘇循傳》:「循父子皆自以附會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見進(jìn)用?!顾巍I蚶ā秹粝P談。卷二○。神奇》:「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奩中引首吸之?!?br />2.說書人于開講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詩詞或小故事。亦指小說前導(dǎo)出正文的開頭部分。也作「引子」。
分類:
引首
伸長
長頭
通俗
頭頸
畫幅
首端
說引
盼望
正文
開頭
頭部
《國語辭典》:
注本
拼音:
zhù běn
書中除正文外,另附有注釋的版本。
分類:
注本
正文
注釋
版本
本子
《國語辭典》:
注文
拼音:
zhù wén
注解的文字。如:「閱讀古代典籍,必須廣泛參照前輩學(xué)者所作的注文,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文義!」
分類:
注文
解釋
字句
正文
文字
《漢語大詞典》:
訂訛(訂訛,訂譌)
訂正文字謬誤。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諸家體·王太史衡〈春賞〉》
詩:“銀箋疏寄催花句,卻為情深未訂訛?!?清
吳錫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韻》
之三:“三豕訂訛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鄰家。” 清 顧公燮
《丹午筆記·柳如是》
:“寫青山,臨墨妙,考異訂訛,間以調(diào)謔,如 李易安 在 趙德甫 家故事。”
訂譌
:訂正文字謬誤。 清 韓慧基
《重校〈黃文獻(xiàn)公詩文集〉序》
:“雖再經(jīng)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誤,於是因其舊而訂譌補(bǔ)缺?!?清
黃景仁
《題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蘇詩原本》
詩:“ 查 田 謾説能訂譌,但存其舊不猶愈。”
分類:
訂正
正文
文字
謬誤
《國語辭典》:
附錄(附錄)
拼音:
fù lù
附于正文之后的記錄或參考資料。如:「這本詞典后面的附錄〈度量衡單位換算表〉,在生活上幫了我很大的忙?!?/div>
分類:
附錄
正文
后面
文章
資料
參考
《國語辭典》:
白文
拼音:
bái wén
1.書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鏤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紋部分,稱為「白文」。《宋史。卷四。太宗本紀(jì)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也稱為「陰文」。
分類:
白色
歷史
碑碣
注釋
注解
鐘鼎
白族
印章
人民
正文
漢字
陰文
基礎(chǔ)
創(chuàng)造
《國語辭典》:
旁注
拼音:
páng zhù
文章中正文旁的細(xì)字注解。也稱為「旁訓(xùn)」。
分類:
正文
旁邊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