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淄縣主簿。召為太學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士,進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氤缍Y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淄縣主簿,改太學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直學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士院,俄除翰林學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國語辭典》:步軍(步軍)  拼音:bù jūn
步兵?!妒酚?。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div>
分類:步軍步兵
《國語辭典》:步軍統(tǒng)領(步軍統(tǒng)領)  拼音:bù jūn tǒng lǐng
職官名。清康熙時設置,以最親信的滿族大臣充任,掌管京城內外門禁及緝捕,統(tǒng)率八旗步軍五營將備。雖為武職二品,但威權甚重。也稱為「九門提督」。
《國語辭典》:三衙  拼音:sān yá
1.宋時殿前司、侍衛(wèi)馬軍、步軍的合稱?!端问贰>矶J宗本紀》:「擇武臣得軍心者為同知、簽書樞密院,邊將有威望者為三衙。」
2.三回。元。秦??夫《趙禮讓肥》第一折:「憂愁殺,一日三衙,幾度添白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都總管(都總管)
宋 遼 官名。 宋 馬、步軍都總管由節(jié)度使充任。 遼 因之,五京、五州設都總管府,設置都總管、副總管。 清 梁章鉅 稱謂錄·提督:“ 柯維騏 宋史新編: 建炎 中,分置帥府,以諸路帥臣帶都總管官,要郡守臣帶兵馬鈐轄,并以武臣為副,稱副總管鈐轄。《歷代職官表》:都總管正如今巡撫兼提督之比。”
《漢語大詞典》:徒師(徒師)
步卒,步軍。國語·吳語:“ 吳王 既會, 越 聞愈章,恐 齊 宋 之為己害也,乃命 王孫雒 先與 勇獲 帥徒師,以為過賓於 宋 ,以焚其北郛焉而過之?!?/div>
分類:步卒步軍
《漢語大詞典》:馬步院(馬步院)
舊時在馬步軍中設置的法庭、監(jiān)獄一類的軍法機關。資治通鑒·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是日,大霧, 殷 謂左右曰:‘吾昔從 孫儒 渡 淮 ,每殺不辜,多致茲異。馬步院豈有寃死者乎?’” 胡三省 注:“時諸鎮(zhèn)皆有馬步司,置獄院以鞫囚,今大藩亦有兵馬司?!?/div>